“我們提前完成任務啦!原本安排兩天干完的活,,我們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對講機里傳來指揮長嘶啞的聲音。7月23日,,由松梓教育基金會牽頭集結的9個突擊隊,、200余名志愿者冒著高溫,協(xié)助解放軍戰(zhàn)士一起完成了對匯口鎮(zhèn)西湖圩1100余米長的曹湖段的加固工作,。
2517215_248233.jpg (181.82 KB, 下載次數(shù): 9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27 16:12 上傳
7月23日,,中午12時許,匯口鎮(zhèn)西湖圩堤上,,地表已超過攝氏40℃,。長1120米的西湖圩曹湖段上,在鮮紅的國旗,、黨旗的輝映下,,只見“合肥宿松商會志愿者突擊隊”、“都市網(wǎng)志愿者突擊隊”,、“宿松義工突擊隊”,、“大學生志愿者突擊隊”等旗幟在迎風招展。由松梓教育基金會倡導而迅速集結起來的9個突擊隊,、200余名志愿者,,在高溫下為加固這段圩堤揮汗奮戰(zhàn)。志愿者們個個熱情高漲,,斗志昂揚,,人人奮力爭先,生怕落后,。他們的青春,,在汗水里閃爍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到這時,,他們已經(jīng)在這里苦戰(zhàn)了近兩個小時,,天氣炎熱,豆大的汗珠從志愿者們臉上滾落,,后背更是完全濕透,。然而,這卻更加激發(fā)了大家的干勁,。團隊合作,,輪番上陣,,鏟料、裝袋,、扎口,、扛運、碼放,,動作連貫,,一氣呵成。圩堤上人頭攢動,,志愿者和解放軍戰(zhàn)士們一道作戰(zhàn),,一片熱火朝天勞動景象,場面十分壯觀,。只見一堆堆砂料很快就被裝成了一個個沙袋,,然后又被迅速碼放起來。 “在基金會發(fā)出來西湖圩義務勞動,、加固圩堤的倡議后,,立即就接到眾多響應,紛紛報名,。特別是合肥宿松商會的許多成員,,本來因為工作業(yè)務原因分散在全國各地。但收到倡議后,,即從北京,、上海等地迅速趕了回來�,!彼设鹘逃饡貢L孫百友介紹說,,其中安徽松梓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陸軍的路途最遠,他是從西藏專程趕回來的,�,!斑有很多人都放棄周末休息時間,來到圩堤上加入防汛行列,,不畏酷暑、勇戰(zhàn)高溫,,弘揚了‘扶危濟困,,勇于擔當’的精神�,!睋�(jù)了解,,這支原本是178人報名參加的志愿者突擊隊伍,從縣城出發(fā)后,,沿路都有人踴躍加入,,到達西湖圩時已上升至218人,。
2517216_681012.jpg (199.23 KB, 下載次數(shù): 7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27 16:13 上傳
隊伍中,由19名在讀大學生組成的大學生志愿者突擊隊最為搶眼,,也最讓大家贊嘆,。雖然他們的臉上還帶著稚氣,卻誰也不甘于落后,,他們麻利地幫著裝砂料,、扎袋口。一個砂袋幾十斤,,學生們一個人扛不動砂袋,,就兩個人抬。受松梓教育基金會資助的池州學院大學生胡九一來自下倉鎮(zhèn),,他說:“參加這樣的活動,,既讓自己受到了最好的鍛煉,又能為保衛(wèi)家園出了一份力,,我感到非常幸運,!”他粗略地算了一下,自己大概扛了六十多個沙袋,。 同是大一學生的祝張璐就讀于上海電機學院,,緊張勞動中她說:“汗水在身上流,就像許多蟲子在爬,,淌到眼睛里,,更是辣得睜不開�,!钡硎�,,此次的志愿活動,讓他們真正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他們會更加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今后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上天津大學的吳雙今年才剛滿18歲,,她和同念大學的好友趙秀相邀著一起參加了這次志愿活動,。“扛不動袋子,,我們就幫著裝砂袋,、扎袋口,幫男生們扛袋上肩,�,!彪m被曬得一臉通紅,吳雙的笑容卻一直掛在臉上,。
2517225_318708.jpg (192.39 KB, 下載次數(shù): 7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27 16:14 上傳
看到大學生突擊隊的學生們都這樣不怕苦,、不言累,,其他突擊隊的志愿者就更加賣力了。來自曹湖初中的教師志愿者們說:“跟子弟兵們比,,我們做這點事能算什么,?”裝完砂料后,志愿者還協(xié)助解放軍戰(zhàn)士們在圩堤上鋪設防浪布,,并用一個個砂袋壓緊壓牢,。 “一開始以為他們只是來做做樣子、走走過場的,,真沒想到志愿者們都是真出力,、真做事�,?吹眠@情景,,我們都深受感動!”曹湖村黨總支書記董田淮感嘆地說,�,?吹酱蠹疫@么辛苦,附近的村民們紛紛送來了西瓜和雪糕,,為解放軍戰(zhàn)士和志愿者們解暑止渴,。 16:00許,分隊長的步話機里傳來指揮長的聲音:“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接到的工作任務已經(jīng)順利完成,!”圩堤上頓時響起一片歡呼之聲。(來源:宿松新聞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