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洪氏三世祖婆的傳說
石普水
白門樓600年間出現(xiàn)兩位奇女子。
名揚大江南北的“烈女”洪招娣,,曾在佐壩初中就讀,。1998年6月,她南下廣東吳川打工,,發(fā)廊老板逼她賣淫,。她寧死不從,被打得遍體鱗傷送進醫(yī)院治療,。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為保清白之身毅然從三樓 11米高的窗口縱身跳下,造成脊椎暴裂壓縮性骨折,。她贏得人們的稱贊,,被稱之為“當代烈女子”。
然而烈女比她的三世祖婆卻是大大遜色,。
600年前她的三世祖婆丈夫赴南京考試途中病故,,祖婆身懷六甲,孤身一人帶著書僮伍伯來到佐壩白門樓,。她一個小腳女人,,19歲守寡,生下兒子,,把兒子養(yǎng)大成人,,為兒子娶妻生子。她活了81歲,,四世同堂,,親見五曾孫,,開創(chuàng)洪氏六百年基業(yè)。
封建時代女人講究“三從四德”,,但三世祖婆卻是無所適從:她已出嫁,,不能從父;丈夫已病故,,不能從夫,;她兒子尚未出世,更不能從子,。她像一棵柔弱的小草,,誰都可能將她踩倒。
今天的白門樓已是600多人口的洪姓大屋場,,但600年前只有祖婆肚子的孩子一個人姓洪,;600年前沒有白門樓,只是樹木參天的“李家?guī)n”,。
今天的佐壩已有5萬3千人口,,解放初2萬人口。600年前多少人口,?從我掌握的材料看,,佐壩大部分是明代以后的移民,當時人煙稀少,,三世祖婆絕對是避難遠走他鄉(xiāng),。——為什么來到舉目無親的佐壩白門樓,?是怕夫死被人拐賣,?或怕被人強迫改嫁?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弱女子來到這荒涼的地方絕對是被逼無奈之舉。我無從知道她的身世,,但她一定出身詩書門第,,知書達理,遠非農(nóng)家女子,。為了生存,她又必須親自開荒種地,,紡紗織布,,養(yǎng)活自己和兒子。
三世祖婆是女中丈夫,!
用今天的眼光看,,移民白門樓應該是三世祖婆一項遠見卓識之舉,。她是一個戰(zhàn)略家,對洪氏而言,,三世祖婆是支邊模范,,堪比文成公主。魚米之鄉(xiāng)的佐壩遠比深山老林的北浴地區(qū)條件優(yōu)越,。把洪氏引到佐壩發(fā)展,,三世祖婆功高蓋世,德比天地,。她是女能人,,女強人。
三世祖婆偉大,!她只身來到佐壩,,克服了常人所難想象的困難。身上曬脫了幾層皮,,手上起了多少血泡,,磨起幾層老繭,蒼天知道,。她孤立無援,,依仗的只有堅定的信念和忠心耿耿的書僮,柔弱女子擔負起一個姓氏生存發(fā)展的重任,。
三世祖婆或許是面容嬌小的弱女子,,但她又必定是強悍潑辣的鐵娘子。在動蕩不安的封建社會,,弱肉強食,,弱女子說不定會遭人奸淫擄掠甚至被拐賣,她能保護自己確實不易,。
三世祖婆必定溫柔體貼,,她跟書僮相依為命一輩子,與兒孫和衷共濟,,又四路和風,,與左鄰右舍和睦相處。
在她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沒有達不到的目標,,她是萬世景仰的精神楷模!她給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世祖婆最偉大之處還在她處理了一道千古難題——與男仆伍伯之間的情感問題,。
三世祖婆不是修女,伍伯不是太監(jiān);她們是有七情六欲的常人,。三世祖婆19歲,,正青春年少,伍伯可能略小于主人,,生命中最具活力的年齡,。一個終身不嫁,一個終身不娶,,孤男寡女,,二人世界,相依為命60余年,。
柳下惠被千秋稱頌,。春秋時他在魯國夜宿城門遇到一無家女子,怕她受凍,,用衣服裹住她抱坐了一夜,,沒有發(fā)生不正當?shù)男袨椤K皇且灰�,,而三世祖婆與伍伯是幾十年,,幾萬個夜。柳下惠遠不及伍伯,。
三世祖婆必須六根清凈,,不然青春年少如何獨善其身?她有鐵的定力,,又有水的柔情,,她與伍伯名屬主仆,但情同姐弟,,相敬如賓,,相親相愛,卻又未越雷池一步,。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散步來到李巒——如今稱之“老墳巒”。十來畝小土墩上樹木蔥蘢,,中間有竹子的地方有三塊大墳墓,,這中間有三世祖婆的墓地�,!澳钐斓刂朴�,,獨愴然而涕下�,!� 因年代久遠,,只有三塊大碑,,沒有具體碑文,不知哪塊是三世祖婆的墓地,。但這無關(guān)緊要,泰山還有無字碑呢,。
離老墳巒幾百步是原來洪屋小學,,旁亦有一座高高的墳墓,碑中間四字:
“伍伯之義”,。
與三世祖婆風雨一生的書僮伍伯,,沒有名字,“伍”是他的姓,;他沒有名字,,洪氏族人稱他為“伯”。他侍奉洪氏三世希賢公,,侍奉年輕寡居的三世祖婆,。他養(yǎng)大遺腹子四世祖懋堂公,名為主仆,,情同義父,。
兩邊一副對聯(lián)“千古義士,難能忠心”,。碑后是“孤松公后裔合立”,,孤松公者,洪氏四世祖也,。
祖婆姓張,,諱玉清,生于明永樂14年(1416年)活了81歲,,她流芳百世,。
(2010.5.22)(1655)(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