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选在线视频_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妓女_亚洲无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韩国理论片R级在线观看_99噜噜噜在线播放_久久午夜神器_少妇下面好紧好多水真爽_亚洲狼人天堂_国产高清av_左手影院日本高清完整版免费,手机在线观看日韩av,日本无码人妻丰满熟妇5g影院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樓主: shipushui

龍湖,掀起您的蓋頭來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21#
發(fā)表于 2012-7-21 16:40:53|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9,、尹姓拳的傳說
石普水
有兩場官司的教訓,尹姓人一直重視武功,。我的外公,、舅舅、甚至姨娘都精于這些拳術,。尹姓有“三門樁”,、四門路”,、“五法”等六套拳術。宿松與黃梅相鄰,。有人說,,尹家拳源于岳家拳。黃梅岳家拳譜內(nèi)容有:1,、包括《岳氏八法》《帶藥練鏢手勁法》《六肘法》在內(nèi)的拳法,;2、包括《打法訣》《肩尖訣法》《立步訣法》《肘子訣法》在內(nèi)的秘傳法訣,;3,、《八法取用歌》《八法注釋》《大血十二時口訣》等上乘秘訣;4,、點穴術的使用說明,、插圖歌訣等。拳術套路有:一字拳,、二連拳,、三門樁、四門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連環(huán)、十字樁,。
上世紀中期,,每年農(nóng)閑時尹姓人都聚族由功夫最高的師傅傳授本家后生。最初傳男不傳女,,更不傳外姓,,很有武功秘訣的架勢。后來慢慢只要出錢就可請師傅傳授,,成為一項技藝,,一種謀生手段。
傳說一位德高望重技藝精湛的尹姓師傅,,在本族內(nèi)傳授了好幾屆弟子,,均武功高強。外姓慕名而來請他去教拳術,。一般40天為一場,,每場每人交兩塊錢學費。一場學下來后弟子們還要學,,又教了一場,。當時規(guī)矩,,出師時弟子向師傅請教,師徒交手過招,,能打倒師傅的弟子可以免交學費,。一位家貧的后生用了一個心眼,等師傅走到堂屋天井邊時,,一手給師傅一杯熱茶,,一手給師傅遞煙,等師傅雙手接茶接煙之際,,自己騰出雙手抓住師傅一只腳往天井一拉一推,。師傅無心,且雙手拿著茶和煙,,來不及招架又沒有退路,,一跤跌在天井石上。
弟子“打倒”了師傅,。雖然勝之不武,,但還是免交了學費。師傅無話可說,。誰也沒有規(guī)定師徒怎么交手呀,?
他的一個大弟子卻是憤憤不平。
他邀請眾師弟們一道來到師傅授藝處,,赤膊上陣,,打起全套的尹家拳。打完拳,,大弟子左手一揮,左邊墻上兩盞燈齊滅,;右手一掌,,右邊墻上兩盞燈無火;一聲吼,,后墻兩盞燈無光,。漆黑中大弟子叫聲“師弟,我代師傅補你一招:尹家拳功夫在此,!”,,隨手一指,那位“打倒”了師傅不交學費的應聲倒地,,不久吐血而亡,。
尹姓師傅宅心仁厚,他的弟子代師傅清理門戶,。
師傅,、弟子,、大弟子,誰,?誰,?誰?我通通忘記了姓名,。
尹姓二世祖墳在我外婆家住屋面前不遠,,地名叫“榨樹咀”,地仙說叫“鷂鷹地”,。那就是當初葬著魏姓人家祖墳的風水寶地,。或許,,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祖墳面向西南,氣勢開闊,,能望見廬山,。墳前面是湖汊,蓮花盛開,,又叫“蓮花地”,。我知道當代蘆咀尹姓人才輩出。50后有當官正處級的,,60后有財產(chǎn)幾個億的房地產(chǎn)老板,,80后有尹唯斯, 20多歲便考到美國留學,,美國博士后畢業(yè),,現(xiàn)在美國,他前途無量,。
(2011.7.13)(1013)(待續(xù))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22#
發(fā)表于 2012-7-21 16:41:35|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9,、尹姓拳的傳說
石普水
有兩場官司的教訓,,尹姓人一直重視武功。我的外公,、舅舅,、甚至姨娘都精于這些拳術。尹姓有“三門樁”,、四門路”,、“五法”等六套拳術,。宿松與黃梅相鄰。有人說,,尹家拳源于岳家拳,。黃梅岳家拳譜內(nèi)容有:1、包括《岳氏八法》《帶藥練鏢手勁法》《六肘法》在內(nèi)的拳法,;2,、包括《打法訣》《肩尖訣法》《立步訣法》《肘子訣法》在內(nèi)的秘傳法訣;3,、《八法取用歌》《八法注釋》《大血十二時口訣》等上乘秘訣,;4、點穴術的使用說明,、插圖歌訣等,。拳術套路有:一字拳、二連拳,、三門樁,、四門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連環(huán),、十字樁。
上世紀中期,,每年農(nóng)閑時尹姓人都聚族由功夫最高的師傅傳授本家后生,。最初傳男不傳女,更不傳外姓,,很有武功秘訣的架勢,。后來慢慢只要出錢就可請師傅傳授,成為一項技藝,,一種謀生手段,。
傳說一位德高望重技藝精湛的尹姓師傅,,在本族內(nèi)傳授了好幾屆弟子,,均武功高強。外姓慕名而來請他去教拳術,。一般40天為一場,,每場每人交兩塊錢學費。一場學下來后弟子們還要學,,又教了一場,。當時規(guī)矩,,出師時弟子向師傅請教,師徒交手過招,,能打倒師傅的弟子可以免交學費,。一位家貧的后生用了一個心眼,等師傅走到堂屋天井邊時,,一手給師傅一杯熱茶,,一手給師傅遞煙,等師傅雙手接茶接煙之際,,自己騰出雙手抓住師傅一只腳往天井一拉一推,。師傅無心,且雙手拿著茶和煙,,來不及招架又沒有退路,,一跤跌在天井石上。
弟子“打倒”了師傅,。雖然勝之不武,,但還是免交了學費。師傅無話可說,。誰也沒有規(guī)定師徒怎么交手呀,?
他的一個大弟子卻是憤憤不平。
他邀請眾師弟們一道來到師傅授藝處,,赤膊上陣,,打起全套的尹家拳。打完拳,,大弟子左手一揮,,左邊墻上兩盞燈齊滅;右手一掌,,右邊墻上兩盞燈無火,;一聲吼,后墻兩盞燈無光,。漆黑中大弟子叫聲“師弟,,我代師傅補你一招:尹家拳功夫在此!”,,隨手一指,,那位“打倒”了師傅不交學費的應聲倒地,不久吐血而亡,。
尹姓師傅宅心仁厚,,他的弟子代師傅清理門戶。
師傅、弟子,、大弟子,,誰?誰,?誰,?我通通忘記了姓名。
尹姓二世祖墳在我外婆家住屋面前不遠,,地名叫“榨樹咀”,,地仙說叫“鷂鷹地”。那就是當初葬著魏姓人家祖墳的風水寶地,�,;蛟S,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祖墳面向西南,,氣勢開闊,能望見廬山,。墳前面是湖汊,,蓮花盛開,又叫“蓮花地”,。我知道當代蘆咀尹姓人才輩出,。50后有當官正處級的,60后有財產(chǎn)幾個億的房地產(chǎn)老板,,80后有尹唯斯,, 20多歲便考到美國留學,美國博士后畢業(yè),,現(xiàn)在美國,,他前途無量。
(2011.7.13)(1013)(待續(xù))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23#
發(fā)表于 2012-7-21 17:07:30|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12、石屋東頭學堂基
石普水

石氏是宿松第三大姓,,僅次于吳,、張二姓。一世祖到宿松定居大約在1276年前后,,730多年,;石氏在佐壩是小姓,到佐壩近300年,。
我們石屋的18世祖鯤:開豐幼子,,字秀坤,附監(jiān)生,。生于清乾隆丙戌(1766)正月十六日巳時,,卒于清道光壬辰(1832)六月十一日戌時,改葬羅谷嶺居屋“東頭學堂基”,。
我常不解,,石屋石姓至今才60余人,石屋的先人族譜中讀書的出指可數(shù),,什么時候石屋辦過學校,?有過學堂基?
我看《石氏族譜》中有一篇《樂輸條議》,。
該條議開宗明義,。“情因我族宗祠原無余資,,自嘉慶壬戌年,,節(jié)婦魯氏捐緡七百余千,存祠賃放生息,,以作鄉(xiāng)會試場費,。”什么條議呢,?原來是一篇石氏捐資助考的條議,。
《樂輸條議》具體規(guī)定:這是一項專用款項,“議此舉本為讀書應試而設,,此外公事無論大小不準移用,。”僅僅“為讀書應試而設”,。
族中請專人培訓輔導,。石氏學子每人“月作兩課,每課一文一詩,,匯集送閱,。”
它還規(guī)定:“議鄉(xiāng)試場費,,各給八足錢十千”,,中式者“給賀儀捌足錢五十千”補助獎勵兩條錢;
“會試場費給捌足錢四拾千”,;中式者“給賀儀八足錢壹百千”,;
“入泮者給賀儀八足錢十千”,;
“食餼者給賀儀八足錢十五千”;
“拔貢副貢給賀儀八足錢二十五千”,;
《樂輸條議》是石氏家族的一項偉大創(chuàng)舉,。族譜附有兩件珍貴文獻。
其一,,《樂輸鄉(xiāng)會科場費用碑記》,。
其文曰“氏族自宋迄今,書香舄奕六百載,,現(xiàn)操舉子業(yè)者五戶不下百余人”,。至(清道光十七年)我們石姓萬一公石興宗到宿松六百載,五房族“舉子不下百余人”,。
“六百載”,,“舉子不下百余人”這是一個奇跡!
為什么設“鄉(xiāng)會科場費用”,?
“由松滋赴金陵,,遠道盈千,往來數(shù)月,,其為旅費大,,不貲恐力難促辦,遂阻厥志,。況應春官之召,,又奚翅十倍哉?屬在同宗,,縱不能大有所補,,略供資斧,亦足少潤行裝,,而增其踴躍,。” 科場費用友出大,,寒門子弟獨木難支,,舉全族之力“增其踴躍”。
碑記作者:清旌節(jié)孝十七世孫婦魯氏同孀媳葉氏,、郭氏,,率孫庠生德竣,承燮敬刊,。
其二:《樂輸應試場費碑記》,。作者是清上浣廩貢生希恕謹撰,邑增生增熙書丹,,時間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孟夏月,。
碑記說,,“丁酉夏,族中諸尊老以吾宗庠序之士邇來應省試者漸少,,登科者亦寥寥焉,。推原其故,皆以金陵千里,,聚糧匪易;群焉怠廢,,致人材不如曩昔,。議將各出所贏,合力資助,,酌給道里之費,,族眾聞之,踴躍襄事,,不遺余力,。”
這件流芳千古之舉措的發(fā)起人您知道是誰嗎,?說來不可思議,,她竟是一位女人,我的十七世謫叔祖婆魯氏,。
《石氏族譜》介紹我這位十七世叔祖蘭谷:“大拜幼子,,字益亭。生于清乾隆甲子(1744)六月二十六日亥時,,卒于清乾隆丁亥(1767)三月十四日亥時,。妣張氏,主簿懷瑾女,,生于清乾隆癸亥八月初一日巳時,,卒缺,夫婦同葬孟莊羅谷嶺團坡山,,巳山亥向,,有碑。繼妣懷邑魯氏,,清乾隆乙丑進士晉三女,,生于清乾隆壬戌(1742)二月初八日亥時,守節(jié)三十余年,,旌表節(jié)孝建坊西關外,,祀節(jié)孝祠。清嘉慶壬戌捐錢七百串入家祠,,助通族鄉(xiāng)會二試費,。卒于清嘉慶甲子(1804)三月二十七日巳時,,葬排山莊竹雞龍砂塘塝,申山寅向,,有碑,。立長兄開豐三子炳麟、次兄陶金三子言揚為嗣,�,!�
十七世叔祖短命,葬在我們石屋團坡山,,是石屋最先居民之一,。但他的夫人卻大有身份,是一位“主簿懷瑾女”,,“繼妣懷邑魯氏,,清乾隆乙丑進士晉三女”,這位進士女《石氏族譜》中有篇傳記,,全文如下:
節(jié)婦魯氏
旌表節(jié)婦魯老孺人,,懷邑進士晉三女,玉修公曾孫媳,,大拜公四子媳,,蘭谷公繼室。魯氏26歲夫蘭谷公歿,,立炳麟,、言揚兩侄為嗣。捐錢七百串,,交族長生息,,作鄉(xiāng)會科場費用。守節(jié)三十七年,,嘉慶五年(1800)旌表節(jié)孝建坊西關外,,祀節(jié)孝祠。
《樂輸條議》作于“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合族公立”即公元1837年,,其后石氏家族踴涌現(xiàn)出5位進士,。
周永濟贊嘆不已——“六順堂,稱一邦望族,,多乙科,、多甲榜、家聲揚譜牒,,數(shù)近日,,詩書門第,只一姓部曹御侍,,出色松滋”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逝者如斯夫。叔祖婆“生于清乾隆壬戌(1742)二月初八日亥時,,守節(jié)三十余年,,旌表節(jié)孝建坊西關外,祀節(jié)孝祠,。清嘉慶壬戌捐錢七百串入家祠,,助通族鄉(xiāng)會二試費。卒于清嘉慶甲子(1804)三月二十七日巳時,,葬排山莊竹雞龍砂塘塝,,申山寅向,有碑,。立長兄開豐三子炳麟,、次兄陶金三子言揚為嗣,�,!彼龥]能留下一男半女,我們也未聽族人說她如何富有,,而她石氏族人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叔祖婆是懷寧人,,出身世家,,家父是清乾隆乙丑進士諱晉。
《樂輸條議》對今人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發(fā),。
叔祖婆萬古流芳,!
對節(jié)婦魯氏父親晉,博覽群書的潘宏警官為我補充寶貴資料,,謹附于后:
魯晉(?—?),,字日巨疆,清懷寧在城鄉(xiāng)(今安慶市城區(qū))南莊嶺人,。父允衍,。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進士。署福建惠安縣知縣,,補松溪知縣,。后因母親年老改任江蘇鎮(zhèn)江府教授。著有《周易微言》,、《養(yǎng)素齋古文》,、《詩鈔》、《寅谷四書文》,。子四:琢,、王賓,、琮、璜,。琢,,字研山。乾隆二十一年(1756)舉人,。授云南浪穹縣知縣,。以病歸,改任鳳陽府訓導,。為文出入經(jīng)史,,詩開宕有氣,不拘一格,,而能兼用所長,。著有《南莊文鈔》、《南莊詩抄》,、《批經(jīng)記》,、《強識錄》和《格致邇言》等。所選《皖中詩略》搜輯散亡,,堪備一縣文獻,。王賓,字七衡,,號星村,。乾隆五十一年(1786)恩貢。歷任無為,、和州學正,,徽州府教授。能詩,,與兄琢相伯仲,,袁枚說:“星村、嘯村(李艸勉號)為皖(安慶)詩人表著者”,。著有《星村詩鈔》,、《管窺集》和《瑣事合編》。又工于書法,,神似米芾,;且善畫蘭。琮,,諸生,。璜,歲貢。皆有文名,。民國《懷寧縣志》有傳,。
《宿松縣志》有名有姓的進士32人,我們石姓中進士9人,。為什么宿松石姓能出9進士呢,?石姓人重視教育,詩禮傳家,。
引經(jīng)據(jù)典,,啰啰嗦嗦的說到這里,不知您可明白,,石屋學堂基就是當年叔祖婆用�,?钯I下來一塊地皮,用來建學校,,讓石姓子孫讀書,。偉大!我的叔祖婆,!
可惜,,
不過,石屋的先人從這一代起開始衰落,,讀書的出指可數(shù),。學地基從來沒有建學校,。這不能不是一種遺憾,。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兩百年后我們兄弟倆都成為中學高級教師,、校長。
祖宗有德,,祖宗保佑,。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24#
發(fā)表于 2012-7-21 17:08:59|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敬告各位,,已發(fā)12篇,但回復需要審核,,請等待通過,!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25#
發(fā)表于 2012-7-21 17:15:48|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13,、鄧寶國打簍子三粗三細
石普水
佐壩地處贛,、鄂、皖三省交界,,方言極重,,說話帶湖北黃梅和江西省九江口音。鄉(xiāng)土文化中留下不少地方典故,,“鄧寶國打簍子三粗三細” 就是其中的一個,。
鄧寶國,緊鄰湖北黃梅的松梅人,�,!八擅贰鳖櫭剂x,即宿松,、黃梅兩縣簡稱,,一街跨兩省,東邊宿松人,,西邊黃梅人,,現(xiàn)在屬佐壩鄉(xiāng)梅園村,革命烈士徐文藻的故鄉(xiāng),。
鄧寶國篾匠出身,,他篾匠手藝三省聞名,宿松第一,。以前木桶慣用篾箍,,師傅手藝高低全在一處表現(xiàn)。鄧寶國望一眼,,不用尺量,,木桶、腳盆不大不小正合適,,而且比別人的耐用,,不滲水。傳說清末秀才洪彩文想做個裝頂帶的帽盒,,要求不大不小,,周圍隔一張表紙,中間不得有空隙,。秀才把帽子給他望了一眼,,一眨眼功夫,一只別致的帽盒做成了。秀才接過帽盒,,雙手托著,,想把帽子放進去,卻無法放進,,正責備他做小了,。鄧寶國不慌不忙一只手抓起帽頂上的纓子,讓帽垂直,,恰好放進帽盒,,周圍憑肉眼看不出什么縫隙,更放不進表紙,。秀才稱他為神人,!一時名聲大躁。
鄧寶國愛酒成癖,。有一次他在一個財主家做工,,財主家來客了。吃飯時他面前不放酒盅,,故意笑著說:“哎呀,,不好意思,缺一個酒盅,!”鄧寶國不慌不忙,,三下兩下,編了個篾盅子,,跟桌上盅子一般大小,,喝酒時滴酒不漏,眾人齊聲喝彩,,欽佩得五體投地,。
他生性幽默,。有一次他在一個窮人家做活,。女人又懶又臟。煮飯瀝飯的篾筲萁幾個月沒洗,,米湯加灰塵把篾縫全布滿了,。女人拿給鄧寶國,說:“鄧師傅,,幫我修修篾筲萁,。”鄧寶國不說話,,飛起一腳,,踢得老遠,里面結的污垢撞落在地上。女人撿起一看,,歡天喜地:“師傅真高,!不用手,用腳也修好了,!”鄧寶國哭笑不得,。
俗話說“一人難中十人意�,!编噷殗竭@是一個大家庭打簍子,。早晨爺爺說打這么大,一會奶奶說打這么�,�,;中午父親說打這么大,一會母親打這么�,�,;下午兒子說打這么大,一會媳婦說打這么小,。晚上簍子成功了,。眾人一看傻眼了,這哪是簍子,,三粗三細倒象是擺設工藝品,。鄧寶國笑瞇瞇的說:“爺爺說打這么大,奶奶說打這么�,�,;父親說打這么大,母親打這么�,�,;兒子說打這么大,媳婦打這么小,。我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敢不聽誰的?”
“鄧寶國打簍子三粗三細”,,這個典故至今仍在佐壩流傳,,具有地方文化色彩。
(2010.12.13.)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12

主題

665

帖子

4264

積分

新銳精英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26#
發(fā)表于 2012-8-25 15:05:11|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北京
{:15_676:}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516

主題

2096

帖子

1萬

積分

風云人物

Rank: 18Rank: 18

27#
發(fā)表于 2012-12-24 15:36:10|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安徽
宿松龍湖(壓縮稿)
石普水
一,、
宿松全縣水面面積共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養(yǎng)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如此豐富的淡水資源是宿松人民最寶貴的財富,是宿松的驕傲,。
但是,,我在網(wǎng)上搜索“龍湖”,卻找不到宿松龍湖,。網(wǎng)上只有河南省淮陽縣龍湖,、鄭州鄭東新區(qū)龍湖和福建省永定縣龍湖。
我在“百度”搜索“宿松縣主要河流湖泊”,,只有華陽河,、二郎河,龍感湖,、大官湖,、黃湖、泊湖,,惟獨沒有龍湖,。
我搜索“龍感湖”,“宿松環(huán)�,!笔沁@樣簡介“龍感湖”的,。
“龍感湖位于長江下游北岸,跨安徽省宿松和湖北省黃梅兩縣境,,宿松境內(nèi)的北汊又稱龍湖,,整個湖區(qū)主屬宿松縣。龍感湖由斷裂帶局部凹陷洼地,,經(jīng)長江長期洪水漫灘淤積而成為江湖分隔的淺湖,。”

而“百度”在介紹“龍感湖”說“經(jīng)考證,,中國地圖學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在晉以后的各朝代地圖上,,明確標明庾亮所說的“雷池”即今日黃梅的龍感湖,�,!�
“龍感湖是湖北黃梅的一個行政區(qū)。截止2006年底,,龍感湖管理區(qū)轄6個辦事處,、1個農(nóng)科所和1個林科所,57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隊和3個居民委員會,。國土面積9100公頃,。”
宿松龍湖榜上無名,。
龍感湖是湖北的,、黃岡市的、黃梅的,,而不是宿松的,。
啊,宿松龍湖,,官家不認,,娘家不要,一個“黑戶口”,?
我莫名其妙,,悵然若失。
二,、
宿松西北群山,,層巒疊翠,東南環(huán)水,,碧波蕩漾,。站在祝墩橋上,東邊是大官湖,、黃湖,、泊湖,西邊是龍湖,、排湖,、鳡湖。(其中泊湖與太湖,、望江共有,,鳡湖與黃梅縣共有。)
我家住龍湖河畔,,喝龍湖水長大,。“只知有漢,,無論魏晉”,。龍湖是佐壩的母親河,,是佐壩的代名詞。老一輩人說,,解放前龍湖一直是佐壩的私湖(大賽湖也是),,由洪、尹,、孟,、王四姓輪流管理,定時封湖,、禁湖,。
龍湖水流經(jīng)佐壩、千嶺兩岸,,孕育兩岸世世代代人民,,民間則互稱佐壩、千嶺為上岸,、下岸,。千嶺在東叫上岸,佐壩在西叫下岸,。
《佐壩鄉(xiāng)志》開篇第一句:“龍湖,、感湖,碧波蕩漾,,太陽山,、東關山連綿數(shù)十里�,!�
《千嶺鄉(xiāng)志》開篇:“煙波浩渺的龍湖湖畔,、玉帶環(huán)繞的長江之濱,有一片山清水秀的土地——千嶺鄉(xiāng),�,!钡拦�29年,千嶺屬龍湖莊,。
佐壩人自古開口即龍湖,。“家住龍湖莊,,十年就有九年荒,。”“家住龍湖汊,,糧倉壁上掛,。夏天吃菱角,冬天吃土蝦,�,!�
佐壩曾以龍湖名之,。乾隆13年(1748年)和道光29年(1850年),,佐壩稱“下五莊”,,即巢林莊、龍湖莊,、洪莊,、孟家莊、佘家莊,。(《佐壩鄉(xiāng)志•建制區(qū)劃》)
歷史上佐壩王卓山人是全靠龍湖生存的,。土銃、魚面,、野鴨飯,、羽毛扇是龍湖的特產(chǎn)。

三,、
什么時候開始有宿松龍湖,?誰也說不上來,民間傳說是“很久很久以前”,,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字記載宿松龍湖的是道光八年(1828年)的《宿松縣志》,。該縣志多處介紹龍湖。
卷二《輿地志二•水》專門條目這樣介紹龍湖:“龍湖,,舊志作龍南蓮箬湖,。距縣二十五里。(舊作四十里)北納縣西河水,,從筍子港入,,西達黃梅諸湖,東由長河達泊澇湖,。明初置龍湖,、大湖、洿池,、張富池四河泊所,嘉靖間廢,。(《一統(tǒng)志》,、《通志》、《府志》,、《朱志》,、《采訪冊》)”。
“排湖,,舊志作牌湖,,四十五里,。”
“鰔湖,,即泊鰔湖,,舊分為二,距縣六十里,。通黃梅,,攝湖口,入九江,�,!跺居钣洝罚汉诳h西南八十里,湖水廣闊,,嘗有鰔魚,,甚大。(《一統(tǒng)志》,、《潛確類書》,、《通志》、《府志》,、《朱志》)
其余亦多處出現(xiàn)龍湖名,,如說“孟家莊東濱龍湖”,“龍湖莊,,東濱龍湖”,,“巢林莊,東濱龍湖”,,“長安莊,,抵龍湖尾”,,“義鄉(xiāng)莊,,西南濱龍湖”,“佘家莊介泊鰔湖”,。
道光八年(1828年)的《宿松縣志》是目前可見最早的縣志,。我把它詳細抄錄下來,,是為了說明,,龍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宿松山水中有著顯著的地位,絕非可有可無。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該縣志卷五《輿地志五》“古跡”“十景”二處出現(xiàn)浮笠洲�,!案◇抑拊邶埡�,,汀圓如笠,隨水上下,。昔有仙煉丹于此,,夜嘗有笛聲,,漁人仿佛聞之�,!�
(以上均引自2009年版道光八年《宿松縣志》32~33頁)
四,、
“龍湖,,處我鄉(xiāng)東部,,面積約60km2左右。1994年大湖開發(fā)時佐壩與千嶺各自東西享有一半使用權,,號稱各5萬畝,。上納縣大河,,西南與排,、感湖相連,經(jīng)上長河,、大官湖,、黃湖、下長河,、泊湖,、華陽河泄入長江。常年水深2.5米左右,,漲時不等,,最高時7—8米。龍湖歷史上是定時封禁湖,。解放前一直由我地的孟,、洪、汪,、王(小股)管理,,……解放后,收歸國有,由公產(chǎn)管理委員會湖管分會管理,。水質(zhì)好,,資源豐富,品種齊全,。野生魚,、鱉、蟹,、蝦,、螺、蚌,,不養(yǎng)自殖,;菱、蓮,、芡實不種自生;野鴨,、雁,、天鵝不引自趨,是沿河地帶農(nóng)民的搖錢樹,�,!保ā蹲魤梧l(xiāng)志•水產(chǎn)》)

打開宿松行政區(qū)劃圖可以看到,龍湖水發(fā)源于隘口,,流經(jīng)二郎河,、韓文劉家河,由縣城大河進入佐壩地界,。佐壩人習慣稱上游為縣河,,流入佐壩鄉(xiāng)時流域寬廣,氣勢開闊,,才是龍湖,。浩瀚的龍湖流經(jīng)佐壩鄉(xiāng)柳嘴、魚雁,、王嶺,、龍門、良嶺,、得勝六個行政村,,直到得勝村的馬咀、張雨墩,。古稱“十里龍湖” ,,“十里”是概數(shù),言其長,實際上龍湖長至少十多公里,。
《佐壩鄉(xiāng)志》介紹龍湖“長度基本于鄉(xiāng)陸地相等,,總面積10萬余畝,名曰十里龍湖,。諺云‘春有茭筍夏菱蓮,,冬捕魚鴨賣大錢�,!辈⑶乙C說“龍門鎮(zhèn)四周有城墻和壕溝,。其中有數(shù)條大街,住著幾百戶人家,。后因發(fā)大水造成地陷而成湖,,因此地原名龍門鎮(zhèn),故亦稱龍湖,�,!边@就是龍湖的由來。
此話并非空穴來風,。1952年栗樹漁民打澇起一塊大城墻磚,得勝山居民虞火寶80年代在得勝山腳下挖了許多大青磚,、瓷花碗和湯匙,。遺憾的是,由于缺乏文史知識,,未引起應有重視,,故這些寶貴的文物而今一樣無存。我住龍湖邊的二姐夫今天還說他們屋里人曾在龍湖“張仙墩”邊打魚,,網(wǎng)鉤兜住了龍門鎮(zhèn)城隍廟的金鐘,,結果再怎么用力也拉不動,割斷網(wǎng)鉤而作罷,。
龍湖上接宿松縣河,,下至得勝村的馬咀、張雨墩,,入“排湖”,。 “排湖處我鄉(xiāng)南部,西與感湖相接,,南與匯口鎮(zhèn),、洲頭鄉(xiāng)相連(包括白咀湖),上納龍湖,、黃梅太白湖及本地水,,匯同龍湖水經(jīng)華陽河注入長江。”“感湖”:處佘咀之南,,西與大小園湖相接,,南瀕黃梅嚴家閘、段窯,、東連排湖,,上納黃梅、廣濟,、太白湖及本地水,,經(jīng)排湖華陽河注入長江。
80多歲的老漁民洪金生,、洪湘珠,,打魚50余年,他們知道歷史上排湖與感湖的分界線,,佐壩的東關山——爛草溝——復興王家閘,。東邊屬于宿松,西邊屬于黃梅,。他們還幽默地說出當年的民瑤:
“家住王家閘,,蚊子大似鴨,錘它三槳樁,,還對你映眨三眨,。”
《千嶺鄉(xiāng)志》有篇《浮笠洲》介紹浮笠洲,。位于青龍村石大屋組距湖中300處,,面積20余畝,圓如箬笠,,浮于水中,,名叫“浮笠洲”。洲中景物清幽,,風光秀麗,。春來人洲上,足踏芳草,,極目遠眺,,碧波蕩漾,,,好似一只遠航之舟,,正在鷗鷺伴奏中航行,令人心曠神怡,。夏秋之際,,荷花繞洲盛開,,芳香四溢,蓮子,、芡食,、菱角、蒿米,、供人采賞,。冬天,雁集寒汀,,漁歌互答,。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浮笠洲是游覽勝地,,在民間留有許多神話傳說,在歷史上頗有名氣,,洲中留下唐代詩人李白,、羅隱的足跡。
清初知縣胡永昌有詩:
芳汀如笠覆平湖,,上下隨波碧影孤,。羅隱詩名浮一葉,閭邱道氣浴雙鳧,。洲通蠡澤分帆渡,,漁集寒天聽雁呼。為憶此中多釣隱,,應須騎馬問菰蒲。
其實,,參加編寫道光《宿松縣志》的石公云亭字頌功也有詩《龍湖浮笠》:
荷花香里見南湖,,遠水環(huán)汀笠影孤。我欲乘舟詠明月,,數(shù)聲漁笛起菰蒲,。
佐壩龍湖書屋主人洪小崖先生有詩:
一抹青青似笠浮,夕陽風景畫中收,。幾回打槳洲前過,,欲向煙波作釣徒。
五,、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龍湖是一座人煙稠密的龍門鎮(zhèn),,鎮(zhèn)里住著幾百戶人家,。
有一年,,東海龍王降雨淹死黎民數(shù)十萬,玉帝處罰龍王橫陳龍門鎮(zhèn)示眾三年,。
后來,,龍門鎮(zhèn)的人把龍王殺而食之,玉帝大怒,,決定懲罰龍門鎮(zhèn)吃龍肉的人,,“暴雨三天,陷地九尺,,蕩平龍門鎮(zhèn),。”雨母娘娘化作窮苦老太太到龍門鎮(zhèn)暗訪,,只有母子二人沒吃龍肉,。雨母娘娘告訴母子二人,天要降難于龍門鎮(zhèn)的人,,哪天城隍廟石獅兩眼發(fā)紅,,你們就逃命。好心的母子把這消息告訴了全鎮(zhèn)的人,。最后,,天下暴雨,母子倆到處尋找未走的人,,結果,,眾人都逃走了,母子倆卻被洪水吞沒了,。人們在河下游平緩處找到了這位善良的母親的遺體,,把她安葬在那里,并把這里叫“二姑坂”,。兒子張仙的尸體沒找著,,只找到了雨母娘娘贈送的斗笠,把這個沙墩叫“張仙墩”,,佐壩人叫“張雨墩”,。
這是官方文獻中關于龍湖的傳說。(詳見1990版《宿松縣志》502~503頁)
最近出版《松茲遺韻》“民間文學”上也有一篇《龍湖的傳說》內(nèi)容與縣志上大同小異,。這說明龍湖的傳說豐富多彩,,流傳甚廣。
六,、
龍湖的傳說更多來自民間,,口口相傳,代代相傳,。
龍湖何年何月形成,?為什么稱之為“龍湖”,?縣志說因為龍湖原來有龍門鎮(zhèn),但民間卻有說“抓尾龍做清明”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老媽媽,,丈夫早死,和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有一天,,老媽媽去河邊挑水,看到一個河邊有一個七彩的蛋,,拿回家給兒子玩,。不久這個蛋竟然孵出了一條七彩的小蛇,善良的老媽媽給這條小蛇取名阿龍,。后來,,這條小蛇頭上竟然長出了兩只角,原來,,它是一條龍,。一家人又快樂地過了好多年,當阿龍長成一條真正的龍時,,兒子長成一個小伙子,,老媽媽也老了。身體不好,,得了肝病,,到處尋醫(yī)診治都不見效。一位白胡子郎中說要用龍肝做藥引才能治好,。于是阿龍大方地讓老人兒子鉆進肚子里割它的肝給媽媽治病,。第一次割了一點,老媽媽吃后病好了很多,。阿龍很高興,,要求再次割肝給媽媽治病。兒子想多割一些,,巨痛讓阿龍本能地合上了嘴巴,把兒子吞了,。阿龍十分后悔,,老媽媽悲痛欲絕,拿刀向阿龍砍去,�,?吹桨埧蓱z巴巴地流淚又十分不忍心,只一刀砍斷了阿龍的尾巴,。阿龍就成了沒有尾巴的龍,�,!白ノ昌垺保魤畏窖�,,即禿尾龍,。老媽媽也因為傷心過度死了。阿龍潛心修煉,,終于成龍升天了,。但是,每年它都來為老媽媽做清明,。
所以,,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只要發(fā)大風暴,,天上出現(xiàn)類似龍卷風的烏云,,佐壩人都會說那是“抓尾龍做清明”。
這“抓尾龍做清明” ,,莫非就是龍門鎮(zhèn)地陷塌為龍湖的縮影,?距張雨墩僅300米處的石大屋為什么叫青龍村?莫非當年龍門鎮(zhèn)就在這里,?佐壩鄉(xiāng)火星,、白洋、松巒三村合并叫龍門村,,莫非當年這里的人民是龍門鎮(zhèn)人的后代,?
龍門鎮(zhèn)沒有官方正式文字記載,沒有專家考證,,卻有佐壩人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
眾口鑠金,它最有生命力,!
七,、“沙筑龍湖口”的傳說
龍湖是一塊風水寶地。
每年夏季汛期,,洪水泛濫,,縣河大量泥沙沖入龍湖,形成沖擊洲灘,,佐壩稱南圩,、北圩,千嶺稱龍湖圩,,民間俗稱“龍湖口”,。
佐壩有一戶人家祖墳擇地埋在龍湖口邊的一處山坡上。有風水先生說那是一塊風水極佳的“活地”,,子孫將大富大貴,,并留下兩句意味深長的讖語:
“沙筑龍湖口,,子孫朝中走�,!币馑际侵皇且却龝r日,,子孫就能興旺發(fā)達,在朝廷當大官,。
歡天喜地,。等吧。幾十年過去了,,他的子孫卻一直平常如眾人,,并未見半點起色。于心不甘,,又請教更高的“地仙”察看,,一番推敲,地仙又留下兩句讖語:
“單吊十三代,,九代開花十代發(fā),。”—— 做官是做大官,,但卻要代代單傳十三代,,而且要等到第九代、第十代才見成效,。
十三代,,幾百年啊。后代主人于是又請教 “地仙”察看,,驗證了那確是塊活地,,但留下兩句更令人心悸的讖語:
“邊碗吃飯,草繩系腰,�,!薄仨毟F得用破邊碗吃飯,草繩系腰才行,。
這么窮哪里來錢讀書,?風水寶地啊,你有點折磨人,。
有期望就有希望,。龍湖口的泥沙越積越多,主人也確實代代單傳只有一個男孩子,。莫非上天真要考驗人的意志與誠心?
然而,,隨著最后一個封建朝廷的滅亡,,墓主人的子孫希望愈來愈渺茫,。終于墓主人的第七代孫子死了。據(jù)說是死于解放后縣河改道龍湖口那一年,。
一篇悲壯的傳說,,讓佐壩人郁悶。
正是谷雨時節(jié),,風和日麗,,艷陽高照。
早晨我散步來到龍湖邊,。龍湖里一片青綠,,從湖岸一直到湖底全是青青的綠洲。蒿草,,辣蓼,,三角鋒草都爭先恐后地茁壯成長,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曾幾何時,,龍湖邊“亂石穿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此刻已跑去十萬八千里,。龍湖沒有水,只有青草,。湖底也已成沼澤地,,最低的河溝僅一點點水,深不過膝蓋,。鵝們不高興似的大喊抗議著,。
龍湖的水日見干涸。涸澤而漁,。
宿松沒有狀元,,據(jù)說是有人破壞了宿松的風水。沙筑龍湖口,,子孫朝中走,。此刻龍湖的沙不僅已筑龍湖口,恐怕已筑到龍湖的胸腔了,,但佐壩一直無人在“朝中走”,。莫非因為當年龍門鎮(zhèn)的人吃了龍肉,上帝真的要懲罰他的子孫,?
無風不起浪,。龍門鎮(zhèn)的人吃了龍肉極有可能。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漁雁村,上一代男人,、媳婦都會打銃,,水底游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他們都能弄來吃。天鵝,、野鴨,、大雁什么都打,都會毒死,。要不,,為什么叫“漁雁村”?
野鴨飯是否來自當年龍門鎮(zhèn)的獨家真?zhèn)�,?沒有人考證,。但它來自魚雁村,那卻是鐵板釘釘?shù)氖聦崱?br /> 八,、

龍湖為什么在歷史上鼎鼎大名,?博學多聞的吳漢亮老先生考證龍湖曾經(jīng)是宿松貨物貿(mào)易交通水路,它的源頭河西山麓是水碼頭,。
在沒有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之前的古代,,水道船運是最快捷和方便的交通。自西漢始,,二千余年縣大河隨著歷史的變遷,,有多少次改道,誰也說不清,,就連縣大河也是由舊名“鉤鉺河”改名的,。相傳沿大河出口處的河西山麓,曾記何時,,歷史上曾經(jīng)有兩處繁忙的水碼頭,。古代來往宿松的許許多多名人大多在這里留下了足跡。直到民國年間乃至解放初,,水運�,?侩S水位變化,又多改設在河西今烏輪廟的西南向附近,。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如今或許只能成為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零星記憶將逐漸被消逝。但是,,歷史上宿松貨物貿(mào)易水路交通從長江進出必然要通過龍湖,。
九,、
老人查民國以前的歷屆《宿松縣志》,湖泊名稱中的只有龍湖,、排湖,、鳡湖的記載,而沒有“龍感湖”之名稱,。
龍感湖怎么來的呢?
石冠群,,龍湖上岸人,,喝龍湖水長大,曾任佐壩區(qū)委書記,、縣農(nóng)林局局長,,他覺得“將龍湖與感(鳡)湖改并稱‘龍感湖’不妥”,他寫成《湖泊名稱不能任意更變》一文交給我,。
龍感湖源于“國營龍感湖農(nóng)場”,。時間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這是最早出現(xiàn)“龍感湖”的名稱僅僅是國營龍感湖農(nóng)場,,而不是湖泊,,更不是包括龍湖、排湖,、鳡湖的龍感湖,。

為什么兩縣共有的龍感湖成了湖北黃梅的龍感湖?
宿松縣志“漏標排湖”,�,!�1990年版《宿松縣志》扉畫《宿松縣行政區(qū)劃圖》對湖泊標注有漏、有錯,。在橫路,、前灣、鐵赤地名下端湖面標有“龍感湖”,,其實“應屬排湖”,,鐵赤下端湖面才屬鳡湖�,!白匀画h(huán)境”一章中說“本縣湖泊湖面遼闊,,水域面積為698.6平方公里,主要有龍感湖(與湖北省黃梅縣共有),、大官湖,、黃湖、泊湖(與太湖望江共有),�,!薄菚r在宿松人心目中,沒有龍湖、大賽湖,。在“宿松縣地質(zhì)圖”,,這兩湖沒有了,消失了,�,!八怠逼种唤榻B了龍感湖、大官湖,、黃湖,、泊湖,龍湖只是在龍感湖中一筆帶過,。
“縣志是歷史文獻,,是重要法律依據(jù),豈能如此出錯,!”老人感慨,。
老人還找出我們宿松的報紙、我們宿松網(wǎng)絡誤導,。
如2010年7月24日《安慶日報?宿松周刊》頭版《天災無情保豐收》中載:“為避免由于湖內(nèi)水位上升,,造成湖北黃梅縣龍感湖內(nèi)的篙草大量向下漂移……”2010年8月7日《宿松周刊》二版《安慶“濕地使者行動”活動圓滿結束》文載:“安徽大學環(huán)境保護協(xié)會19名學生使者來到我縣佐壩鄉(xiāng)漁雁村龍感湖畔開展<濕地使者行動>�,;顒右詫ひ掿埜兄�,,共繪濕地綠圖為主題,……,,繪制了漁雁村綠地圖,,舉辦了濕地宣傳保護圖片展。開設了濕地及綠地圖宣傳欄”,。
漁雁村位于佐壩龍湖后梢,,即龍湖起點,連接縣大河出水口,,與任何湖泊都不接壤,,是道道地地龍湖。
宿松龍湖為什么榜上無名,?
宿松自己的輿論工具誤導,。百度“宿松縣主要河流湖泊”,只有華陽河,、二郎河,,龍感湖、大官湖,、黃湖,、泊湖,,卻沒有龍湖。
“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饼埡皇侨思彝磕说模埜泻皇呛比藦娬既サ�,,而是宿松人自己拱手相讓的,。
宿松沒有龍湖并沒有誰大吃一驚。龍感湖成了湖北的龍感湖,,并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視。
十,、
關注龍湖的還有佐壩一批老干部,,包括原水利局長虞慎國、佐壩鄉(xiāng)志主編王邦長,、文化站站長田旺記,、龍湖岸邊生活70多年的老書記孟友全、退休教師孟良知,,退休干部汪國袖,、汪紅星等等,他們走訪一些在湖打魚40年的老漁民,,撰文《宿松沒有龍感湖  必須還原歷史真實》,。
根據(jù)老漁民的記憶,宿松歷史上是“六大湖”而不是五大湖,,按湖面大小依次是:泊湖(與望江,、太湖共有)、黃湖,、感湖(與黃梅縣共有),、龍湖、大官湖,。
他們考證引經(jīng)據(jù)典,,具體準確的標注了龍湖、排湖,、感湖的具體的,、準確的位置,這是獨家的,,任何一部縣志也沒有的權威的位置,。
龍湖,,北岸鄰六虹圩,佐壩柳咀(嘴)柳元接縣河水,;東鄰五里,、千嶺鄉(xiāng);南與排湖接壤,。龍湖的出口在浮笠洲和張?zhí)於漳洗蠹s3公里處,,龍湖經(jīng)排湖入上長河、大官湖到華陽閘入長江,。龍湖西岸流經(jīng)佐壩柳咀,、魚雁、王嶺,、龍門,、梁嶺、得勝六個行政村,。龍湖又是一個統(tǒng)稱,,它里面還有港咀頭、麻音汊,、大口,、富家湖等等十幾個大小湖汊。解放前,,龍湖是佐壩的私湖,,由洪、尹,、孟,、王四姓輪流管理,收取魚課,,也是全縣兩個定時封禁,、開放戶之一。解放初期沿湖漁民隸屬納大官湖區(qū)龍湖鄉(xiāng)治轄,。
排湖,,龍湖的出口就是排湖。排湖東接上長河與大官湖相鄰,,南岸是洲頭鄉(xiāng)和匯口鄉(xiāng),,西與感湖相鄰,北岸是佐壩鄉(xiāng)得勝,、汪昌嘴,、環(huán)湖村。排湖還包括蓮湖,、泥湖,、丁字湖,、寺新溝、三叉港等等十幾個小湖,。原來洪嶺至程營的水路渡口叫“三叉港渡”就是排湖渡,。當時水路還有楊林渡。排湖水面比龍湖還要大,,西邊海拔比龍湖高近1米左右,。解放初期沿湖漁民隸屬納大官湖區(qū)排湖鄉(xiāng)治轄。
感湖,,東與排湖接壤,,具體準確位置是汪昌嘴村潘洲對應“爛草溝”,潘洲西大約1.5公里處有一條埂,,古稱“感湖埂”,,就是現(xiàn)在菜籽湖出口處,這就是歷史上漁民人人皆知的排湖和感湖的湖界,,如同今天的龍國界線,。南岸是匯口和感黃梅縣的段窯,西與黃梅縣的大,、小園湖相接壤,北岸是佐壩鄉(xiāng)汪昌嘴,、環(huán)湖村和黃梅縣東觀,、張壩村。感湖同樣也有不少小湖,,如想湖,、麻湖、攝湖,、爛草溝等等,。原來洪嶺佘咀至爛草溝的水路渡口叫“感湖渡”。解放初期沿湖漁民隸屬納大官湖區(qū)排湖鄉(xiāng)治轄,。海拔比龍湖高近1米左右,。
佐壩鄉(xiāng)在解放前稱“皖鄂贛三省比鄰”,因為現(xiàn)在匯口鎮(zhèn)歸林以西原來屬于江西省德化縣,,解放后德化劃歸湖北省黃梅縣,,所以現(xiàn)在佐壩只稱皖鄂交界地區(qū)。其麻湖也劃到黃梅縣去了,。
排湖,、感湖交界有具體界址,潘洲西大約1.5公里處有一條埂,,古稱“感湖埂”,,就是現(xiàn)在菜籽湖出口處,,這就是歷史上漁民人人皆知的排湖和感湖的湖界,如同今天的龍國界線,。
排湖,、感湖交界有文字協(xié)議。宿松感湖與黃梅縣的分界線歷史上是南以大西橋,,大西橋,,清康熙期間建造,從大橋上岸有一條牛車路通南圩(歸林)至段窯,,清湖道光年間因為發(fā)大水淤塞,。北以東關山腳下的原來著名的老寺廟“慶元寺”向西300米左右為界。1953年7月29日,,宿松,、黃梅兩縣漁民共同訂立了一個協(xié)議,統(tǒng)稱“五三協(xié)議”,,當時兩縣政府都已上報省政府備案,。至今,宿松,、黃梅兩縣交界的水面權屬基本上仍然按照這個協(xié)議運作,。
原來洪嶺至程營,的水路渡口叫“三叉港渡”就是“排湖渡”,。當時水路還有楊林渡,。
十一、

為什么漏掉了排湖,?林妹妹換成了寶姐姐,?龍感湖取代排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中央農(nóng)墾部上世紀50年代決定充分利用湖灘建國營農(nóng)場,,安徽在宿松利用黃湖、大官湖,、排湖,、感(鳡)湖建華陽河農(nóng)場,湖北在黃梅縣嚴家閘邊建龍感湖農(nóng)場,,后改名龍(鳡)湖農(nóng)場,。華陽河在望江,為什么宿松用“華陽河”名字,?黃梅縣用龍感湖的名字,?在政治掛帥的年代,長官意志不容置疑,。但是只是農(nóng)場的名字,。
其二,、上世紀60年代空軍搞航測,當時出于“保密”要求,,只有縣里少數(shù)主要領導干部知道,,而這些主要領導干部又都不是本地人,,,更不清楚湖泊具體名稱,,所以想當然認為有個華陽河就有華陽河農(nóng)場,同樣,,有個龍感湖農(nóng)場就一定有個龍感湖,,因此,以訛傳訛,,一傳十,,十傳百,從文革后期,,我縣的文件,、圖書均出現(xiàn)“龍感湖”,而且鳩占鵲巢,,林妹妹換成了寶姐姐,。
其三、客觀上由于龍感湖農(nóng)場水上交通運輸方便,,我縣沿湖地區(qū)機關學校,,村民修建房屋,多往該廠購買磚瓦,,帆船往來頻繁。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縣不少農(nóng)民外流到該場打工,,期間與職工建有感情,后來互幫購物,,來往頻繁,,故龍感湖名稱廣為流傳。但是,,熟悉湖泊名稱的人都知道,,排湖是排湖,感湖是感湖,。
文革期間人名,、地名政治化,長官意志更改頻繁,,人們習以為常,,此類情況如黃湖,、大官湖稱之為“黃大湖”,漏掉了排湖,,而以龍感湖取而代之自然不足為怪,。
遺憾的是,佐壩自己的鄉(xiāng)志,,竟然在現(xiàn)狀圖上也沒有標注排湖,,而以龍感湖一筆帶過。
十二,、
沒有宿松龍湖,,漏掉排湖,龍感湖是湖北省的,。太陽依然東起西落,,季節(jié)依然春夏秋冬,小孩依然天真活潑上學,,年輕人依然娶妻生子,,而我耿耿于懷。
龍湖——龍感湖,,僅僅是一個簡單名稱的替換么,?沒有排湖,僅僅是一個簡單名稱的消失么,?事實上它們還在我們面前,!我們還喝它的水,吃它的魚,!它們還在默默的為我們做貢獻,。
“佐壩三寶”,魚面,、羽毛扇,、野鴨飯,都與龍湖息息相關,。隨著電扇的出現(xiàn),,羽毛扇已經(jīng)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魚面已經(jīng)普及,,成為人們的美味佳肴,,進入全縣人民的餐桌,尤其是佐壩的“野鴨飯”,,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著名品牌,。盡管沒有注冊,誰都知道那是毒死的野鴨,但野鴨飯的確好吃,,所以供不應求,。
龍湖、排湖是祖宗的產(chǎn)業(yè),,代代相依相存相傳,,它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消失,一種割地賠款情感的屈辱,,一種的精神的沮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別拿土地爺不當神仙。
我自費買了道光《宿松縣志》,,查閱1990年版《宿松縣志》,、《佐壩鄉(xiāng)志》、《千嶺鄉(xiāng)志》相關文獻,,參考《宿松古今縱覽》,、《年輪》,以及宿松歷年出版的有關宿松湖泊的相關資料,,訪問了對龍湖熟悉的老干部,、老漁民《龍湖不是龍感湖》、《宿松沒有龍湖,、龍感湖,?》、《龍湖掀起您的蓋頭來》等等一系列博客文章,。
我至今還不明白,,龍湖為什么叫龍湖?兩千年前,,縣令張和丹為什么要在龍湖后梢求雨,?死后為什么要葬在龍湖后梢?為什么龍湖的傳說都跟“龍”有關,?
十幾年前,佐壩鄉(xiāng)橫路村有個“排湖漁業(yè)有限公司”,,一個村辦企業(yè),。至今佐壩人依然叫它排湖,并且排湖仍然歸屬佐壩鄉(xiāng)“傳榮公司”承包經(jīng)營,。這說明排湖在民間家喻戶曉,。
但是,今天它榜上無名,是個“黑戶口”,!
“龍感湖”是明媒正娶,,名稱不僅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而且它已經(jīng)在對外發(fā)行的國家正規(guī)地圖中標注,,已經(jīng)名正言順了,!“要改,得經(jīng)國務院批準,!”原來縣志廖主編說,。
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力可去補青天,!
令人欣慰的是,,2010年版《宿松縣志》地圖上“龍湖”還在,她與龍感湖并存,。在該縣志第二章《自然地理&#8226;湖泊》中,,龍湖名列第一,尤其難能可貴的是81頁有一句話:
“建國后,,有機關行文稱龍湖,、龍感湖為龍感湖,稱大官湖,、黃湖為黃大湖,,實與湖名來歷和區(qū)位、水文特征不符,�,!�
寫到這里,意猶未盡,。
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輕,,猶想振臂一呼:龍湖、排湖,、感湖并存幾千年,,那是歷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請人們不忘歷史,尊重歷史,。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發(fā)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opyright © 2001-2015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模板設計:仁天際網(wǎng)絡
Powered by Discuz! X3.4  ICP備案號: 皖ICP備14013304號-1  
聯(lián)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