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歷史悠久,。于漢高祖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設(shè)立松茲侯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宿松縣并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歷史,。王莽新朝時(shí)期(公元9—23年)曾改縣名為誦善,。漢獻(xiàn)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松茲為松滋;晉,,成帝時(shí)(326年——342年)因避戰(zhàn)亂,,縣人遷徙過江,于潯陽僑置松滋郡,,安帝(397年——418年)改松滋僑郡為松滋僑縣,;南北朝,梁改松滋縣為高塘郡,;隋,,開皇初(583年)改高塘郡為高塘縣,十八年(598年)改高塘縣為宿松縣,縣名沿用至今,。
843c188be3d7a83bbe8a17e7a8f7db57.png (122.3 KB, 下載次數(shù): 4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9 22:39 上傳
宿松文化底蘊(yùn)深厚,,是中國四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fā)源地,民間戲曲文南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是中國詩歌之鄉(xiāng),,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境內(nèi)擁有國家3A級景區(qū)“長江絕島”小孤山,、“南國小長城”白崖寨,。
02ecfcb40ffc2c2ce1aab67c95bcb832.png (111.46 KB, 下載次數(shù): 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9 22:39 上傳
9fa945936b0a74cb3fa13876bd477902.png (53.14 KB, 下載次數(shù): 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9 22:39 上傳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縣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的獨(dú)立山峰,。周圍1里,,海拔78米。形態(tài)特異,,孤峰聳立,。以奇、險(xiǎn),、獨(dú),、孤而著稱。"東看太師椅,、南望一支筆,、西觀似懸鐘、北眺嘯天龍"為其最形象的描寫,。山上有啟秀寺,、梳妝亭等古跡。因其地勢也非常險(xiǎn)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后,曾在此設(shè)立烽火臺和炮臺,,元代紅巾軍與余闕,,明代朱元璋與陳友諒,,清朝彭玉麟的湘軍與太平軍均在此對壘交鋒,,以爭成敗,故又有"安慶門戶""楚塞吳關(guān)"之說,。也流傳有小姑娘娘,、小姑嫁彭郎等民間傳說。
ce48fe133c8583c4017ba32de7caee81.png (169.79 KB, 下載次數(shù): 4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3-9 22:39 上傳
白崖寨,,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趾鳳鄉(xiāng)境內(nèi)的白崖山上,,因建于白崖山而得名白崖寨。始建于元朝末期,,因其地勢險(xiǎn)要,,易守難攻,,而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作為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的軍事古寨堡,被譽(yù)為"南國小長城",。 白崖寨歷經(jīng)近700年的風(fēng)雨剝蝕,仍保存基本完好,。因此,,白崖寨作為中國歷史留下的寨堡文化和軍事文化遺存,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xué)價(jià)值。(來源:胤哥談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