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選擇題”解決小孩的挑食
我會給孩子很多選擇,去模糊他們心里的喜惡,。比如說,,Olivia不喜歡吃燕麥,我就會說:“好,,那你選,,你要香蕉還是燕麥?”我的用意就是你必須吃東西,,現(xiàn)在有這些選擇,,你可以自己決定想吃什么,但選擇里不包括你可以下桌不吃飯,。如果你不給他選擇,,就無法促進他思考的能力,,甚至也會減少語言表達的機會。
我認為要不斷地跟孩子講話,,刺激他思考,,你沒有辦法逼小孩子吃他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只是在吃與不吃中僵持,,會讓媽媽跟孩子吃飯像打仗一樣,,累個半死,這時如果可以給小孩另外一樣食物的選擇,,跳脫吃與不吃的戰(zhàn)爭,,才是明智的選擇啊,!
現(xiàn)在我女兒會跟我說:“媽媽,,我要有兩個選擇!”她知道她不想吃燕麥,,但又不敢說不吃,,怕我生氣,就主動希望我給她別的選擇,。不過,,話說回來,也許就是選擇太多,,思考刺激太多,,因此造成我家兩個女兒這么有主見的原因吧!哈哈,!
我總在想,,等她們再大一點可能就會跟我說:“我兩樣都不要!”那時候,,我就得再想別的方法來應戰(zhàn),,但對香蕉與燕麥還滿管用的。對辛苦的媽媽們來說,,有一個方法可以用來應付小朋友幾天,、幾個月,都是很了不起的福音�,�,!
演一出戲讓小孩愛上水果
早餐的時候,我希望她們吃水果,,但有的時候她們不肯吃,,我還得演一出戲。我會幫自己弄一碗水果,故意說:“這是媽媽的,,你們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故意慢慢的一口一口吃,臉上要做出“水果真是太好吃”的表情,,此時,,小孩子就會很急,在她們眼中,,大人吃的東西都是最好吃的,,尤其是她們不可以吃的那些,一定更好吃,。接著,,她們就會開始問我:“媽媽,媽媽,,我可不可以吃一口你的水果,?”我還要繼續(xù)演:“不行,這是我的,,你們小朋友不可以吃,�,!薄皨寢�,,給我吃一口好不好,一口就好了,!”這時我就表現(xiàn)得很無奈:“好吧,!只可以一口喔!”才順利讓她們吃下水果,。
做父母的是不是又累又有趣的事情呢,?吃個飯還要自編自導自演,就為了哄孩子多吃點水果,,真是讓我又好氣又好笑,!可是這個方法真的很管用,屢試不爽�,�,!
設計一個吃飯小活動
不管媽媽怎么努力讓寶寶飲食均衡,孩子好像很自然地會有挑食的問題,,他們會跟我說:“媽媽,,我喜歡櫛瓜、花椰菜跟高麗菜,,我不喜歡地瓜葉,,也不喜歡菠菜,你只要給我吃那三樣東西就好了�,!碑斎晃視运麄兿矚g的食物為主,,再找機會讓他們多吃其他不同的東西。
小孩不喜歡青菜怎么辦,?我就給他一個小碗,,加一點昆布醬油,一點點檸檬或醋,,做成一碗小調(diào)味料,,跟他說如果他覺得燙青菜不好吃,可以沾一點調(diào)味料讓燙青菜變好吃,,這個時候,,小孩發(fā)現(xiàn)吃飯的時候有點事情可以做,可以玩,,他就會一點一點慢慢把青菜吃完,。我喜歡設計一些小小的活動,讓小孩覺得自己可以做這件事情,,是媽媽批準的特權(quán),,他們就會很開心,很急著想要參與,,不管是吃不喜歡的食物,,做不喜歡的事情,都突然變得很有趣,,這比逼迫他就范容易多了,。
Google看世界,學會不挑食
有一陣子,,兩個女孩挑食挑得很厲害,,我就會挑飯后休息的時間,Google一些照片給她們看,,例如面黃饑瘦的小孩子蹲在路邊吃飯的照片,,跟她們說:“你看這個小孩這么可憐,他只有手上這一點點白飯,,沒有青菜,,也沒有肉,你看他這么瘦,,很可憐,。你吃飯有菜有肉,應該要behappy,,應該要把自己的飯吃完,�,!�
他們一看到畫面就懂了,就知道自己不應該挑食,,挑食是不好的行為,,雖然這些照片很沉重,但他們還是會充滿好奇,,而且不會害怕,,他們會繼續(xù)問我:“為什么這些孩子身邊沒有爸爸媽媽?為什么他們會沒有飯吃,?”我就會趁機告訴他們:“世界上有很多孩子生下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所以你要有同理心,他很餓,,有一點點食物就很珍惜,,而你每天有這么多東西可以吃,你要不要把飯都吃完,?”趁著這個機會教育,,讓她們了解世界上還有一些的生活環(huán)境遠不如她們,乖乖吃下碗里的飯,,也就變得容易了,。
我也看過有媽媽會一直塞小孩吃東西,直到把食物都吃完為止,,有個媽媽孩子已經(jīng)四歲了,,吃飯時間一到,媽媽還是一口一口喂,,孩子被喂成塊頭很大一個,,卻不會自己吃飯。我不是說孩子長得個子很大不好,,但也不希望他們過度發(fā)育,所以我不逼迫孩子一定要把飯吃完,,我會先問孩子:“你吃完了嗎,?你不吃了那就下桌,晚上餓了不要來找我,,吃飯時間結(jié)束就是結(jié)束,。”接著觀察是不是我給太多食物了,?
小孩子吃不了太多東西,,不盡然是他挑食不愿意吃飯。如果他不會餓,,表示不需要這么多食物,,第二天我就把食物份量少一點,如果孩子是挑食,餓了一兩次之后,,他就會知道要把握吃飯時間,,好好把飯菜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