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來,,隨著汽車市場的井噴式增長以及交通事故的日益頻發(fā),,購車者們對汽車的安全性配置有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氣囊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配置經常被提及;日常生活中因安全氣囊引起的爭論也越來越多,。那么大家對安全氣囊是否真正了解呢,?今天就說說安全氣囊的一些常見問題。
1,、有了安全氣囊,,就一定安全嗎?
大量模擬試驗和統(tǒng)計表明: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車禍中,,如果正確使用安全帶,,可以挽救約45%的生命;如果同時使用安全帶和氣囊,,這一比例上升到約60%;如果只使用氣囊,,這一比例不會超過5%,。
數據顯示,一輛汽車以60km的時速行駛,,遇到突然撞擊時,,氣囊會以200km/h以上的速度彈出,由此產生的撞擊力約180公斤,。如果乘員沒有系好安全帶,,那么氣囊的彈出角度就會發(fā)生偏差,從而導致這股巨大的撞擊力落在乘員的脆弱部位,,造成傷害,。
另外,安全氣囊的效果與身高也有關系,。美國俄勒崗衛(wèi)生與科學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安全氣囊對低于1.5米或高于1.9米的人致傷幾率更大,。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氣囊不能保護兒童,,由于兒童身體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即使給他們系好安全帶,氣囊的爆發(fā)力也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范圍。因此當乘員是兒童時,,必須在后排中間位置為他們安裝兒童安全座椅,。
正解:安全氣囊必須與安全帶一起使用。兒童須乘坐兒童安全座椅,。
2,、安全氣囊越多就越安全嗎?
某些汽車除了正面雙氣囊,、側氣囊,、側氣簾,還有頸部,、膝部,、腰部氣囊等等,儼然是“肉加囊”的節(jié)奏,。但是,,氣囊越多就越安全嗎?
據從事汽車碰撞的工作人員介紹:大量試驗顯示,,碰撞發(fā)生時,,大部分車內乘員最容易被撞擊的部位是:臉部、胸部,、腰部,、頭部。由此有了經典的“6方位部署”原則,,即主,、副駕駛前的安全氣囊主要保護前排乘客的臉部及胸部;主,、副駕駛座椅外的側安全氣囊主要保護前排乘客的腰部,;位于ABC柱內飾版內的側安全氣簾則負責保護車內乘客的頭部免受大力沖擊。所以,,一般來說,,車輛配備了前排雙氣囊、側氣囊及側氣簾并合理分布,,就已經到達適度的安全范圍,,如果過度追求數量,在事故發(fā)生時,,反而會因為氣囊分布不合理而受到其意外彈出的撞擊
汽車安全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是幾個安全配置的簡單羅列,還要考慮彼此之間是否匹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帶,、座椅及安全氣囊等乘員約束系統(tǒng)之間的匹配與優(yōu)化,。車型安全系數高低的差別就在于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匹配是否合理,即在碰撞發(fā)生時,,它們能否彼此協(xié)調,,在最佳的時間發(fā)揮最好的作用。
正解:安全氣囊最重要的不是數量,,關鍵是分布合理,,以及能夠和其他系統(tǒng)合理的配合。
3,、安全氣囊沒打開,,就一定不安全嗎?
“某款車型發(fā)生碰撞事故,,但車內安全氣囊沒有打開,,因此造成車內乘員受到嚴重傷害�,!蹦承┰u論者就將車內乘員受傷的原因歸結為安全氣囊未能打開,,甚至認為這樣的車輛就一定不安全,其實這種單純的主觀判斷是有失公允的,。
安全氣囊打開需要合適的碰撞角度,、速度,角度為車輛在正前方左右大約60°之內的位置,,速度為高于30km/h,。國外對此也制定了相關準則:20km/h以下撞擊時,氣囊不會彈出,;30km/h以上正面撞擊時,,氣囊一定彈出;而20-30km/h之間為模糊區(qū),,氣囊可彈出也可不彈出。所以,,即使車艙發(fā)生了很大變形,,但如果碰撞部位有不對,傳感器也不會發(fā)出引爆氣囊的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氣囊也有保質期限,這也是影響其彈出的一個因素,,所以車主每行駛1萬到2萬公里后,,就該到4S店檢查安全氣囊。同時由于安全氣囊為一次性產品,,引爆后必須更換新的氣囊,。
正解:安全氣囊打開是需要條件的,不能把其當成衡量汽車安全的唯一指標。另外要注意安全氣囊的保質期,,以保證它能正常發(fā)揮作用,。
4、特別注意:不要在氣囊的前方,、上方或近處放置物品
許多車主喜歡在擋風玻璃上粘上一些小飾物,,尤其是女性朋友對堅硬的水晶、玻璃制品情有獨鐘,。專家建議,,最好不要在擋風玻璃上懸掛小飾物,尤其是質地堅硬的物品,。因為在氣囊彈出時,,掛件飾物突然受撞,會產生猛力,,像子彈一樣射向乘坐者,,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不要在氣囊的周邊放置物品,,以免在緊急時刻這些物品妨礙氣囊充氣或被拋射出去,形成較大的安全隱患,。
結語:安全氣囊不是萬能的,,也不是越多越好,更需要定期保養(yǎng),。一句話來說,,汽車的安全配置只是起到輔助作用,駕駛員增強安全意識,、遵守交規(guī),、謹慎行車才是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