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106) 石普水 在鄉(xiāng)村公路旁邊,一位60多歲的老農(nóng)民掄起鐵钁頭掘土打窠栽油菜,。啊,,今古奇觀,竟然這樣打窠栽油菜,!而且不可思議的是一钁頭挖下去地上只是挖一個點,,一共要挖三四下,才能勉強挖一個油菜窠,。土地的板結(jié),,簡直像鹽堿地啊。 看著老農(nóng)民弓著腰挖地,,讓人想到愚公移山�,,F(xiàn)代版的愚公移山!感嘆田地竟然如此的板結(jié),。想想也難怪,,從責任制開始30多個年頭了,以前隨處可見的耕�,,F(xiàn)在成了稀罕物,,拖拉機耕田,沒有牛耕地,,年年都是用鋤頭一點一點的挖點薄皮而已,,人常在上面走來走去,如何不板結(jié)呢,? 一直糾結(jié)于嫂子給我的蠶豆種至今還沒有種下去,。家中有句老話說“蠶豆不要糞,八月土里困” ,�,?墒茄巯罗r(nóng)歷十月初八了,蠶豆還沒有種,。不是粗心大意忘記了,,而是天不作美。 今年是一個罕見的干旱年景,。一年共下了多少場雨,?細心人甚至可以數(shù)得清楚的。春天夏天很少陰雨綿綿,甚至蒙蒙細雨都不多見,。印象中只有兩場鋪天蓋地的大雨,,一次塘里漲了幾尺水。天氣預報天天不是晴天就是多云,,至多陰天,,罕見小雨。這不,,前幾天下了一陣小雨,,老人們紛紛抓緊時間栽油菜。鋤頭高高舉起,,一下一下打窠,,大桶小桶挑水給油菜澆水。有人甚至穿上皮褲到塘里挑水,。隔壁屋里的女人也到我們塘里挑水,。 霜降了,該挖紅薯了,。但是紅薯地里非常板結(jié),,鋤頭高高舉起,而且還得用勁,,否則一鋤只能挖一個小洞,,挖不到里面的紅薯,稍不用力鋤頭會被板結(jié)的地彈起來,。一個紅薯被挖斷了,,想要挖下面那一截卻是難上加難,那里的土比石頭還有結(jié),! 大約一個多月沒下雨了,。空氣比沙漠里還要干燥,,四面八方都沒有水分,。菜園子里天天澆水,菜依然沒精打采,。油菜秧老大不小了,,卻待嫁閨中。 好在,,天怎么干旱與絕大多數(shù)人不相干,,如今農(nóng)民不是靠天吃飯。 妻一個個數(shù),,說屋里大人包括我一共34人,,小孩18人,,這就是所謂的“留守部隊”——“留守老人”和 “留守兒童”。屋里一共130多人啊,,除了讀書的,,陪讀的,住在城里的,,其余的都外出打工去了,。記憶中好像屋里有一百來畝田,接近50畝地,。按照以前標準衡量,,能掙工分的勞動力應該有70多人,但是現(xiàn)在完完全全做自己田地的,,只有4家。一個60多歲的大包戶,,承包了屋里90%的水田,,同時還承包了另外3個屋里的水田,去年肯定賺錢了,,兒子買了小車,,今年自己說沒有賠老本,意思是沒有賺錢,。風里來雨里去,,日里夜里,沒有賺錢就是虧本,。只是農(nóng)民賺錢得跟老天商量,,看它老人家答應不答應。 父親以前經(jīng)常說一句口頭禪,,“只有病死人,,沒有累死人的” 。父親的話大多是經(jīng)得起推敲,,但是這話卻很強詞奪理,。過度勞累其實會導致人生病,所謂積勞成疾就是這個道理,。 屋里有一個典型,。 鄰居比我大10歲,從小沒有父親,,做莊稼卻特別細心,,特別內(nèi)行。我做事大大咧咧,,他卻是要做到合規(guī)合矩才歇手,。一個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標準農(nóng)民。幾年來夫妻二人做了10多畝田地,,而且安排井井有條,,做得漂漂亮亮。一年到頭,,至少360天在忙活,。去年正月初三,我親眼看見他賣藕,!晴天忙外面,,雨天做家里;日里忙外面,,夜里做家里,。農(nóng)忙時節(jié),稻谷挑回家,,下雨再脫粒打下來,;棉花連棉花桃拉下來,夜里晚上摘棉花,。夜里我睡覺醒來,,還聽見他們家在說話;而天還沒亮,,我又在床上就聽見他們家人起來說話,。據(jù)他們自己說,有一天晚上吃晚飯,,實在是太晚了,,而且還過度勞累,竟然端著碗睡著了,,鼾聲如雷,,起來時發(fā)現(xiàn)臉上還沾著飯米粒,結(jié)果兩人相視而笑,。還有一次,,男人又端著碗睡著了,女人叫醒他,,他慌里慌張,,竟然跌倒了,半天爬不起來,,也不說話,,女人以為跌死了,竟然嚎啕大哭,。 去年,,男人明顯不如以前,。走路弓著腰慢慢走,腰板不能挺直,;挑糞在路上歇缽,,耕地坐在犁上歇缽。長期勞累,,終于,,今年他病倒了,身上這里那里疼痛,,渾身沒勁,。當年叱咤風云的農(nóng)民成了病人,牽牛放牛,。但是他又舍不得錢,,不去診治。白天在家睡覺,,有時也起來去做事,。他信教,說誠心禱告就會好的,。 一個典型的悲劇。 (201.11.8)(1560)(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