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廖理南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地在論壇拋出《華夏縱橫》雜志發(fā)表的《 黃梅戲發(fā)源地當屬宿松—— 解開王兆乾晚年承認黃梅戲源自“湖北黃梅”“缺乏理性的思考”之謎》之后,,他自以為當事人王兆乾,、陸洪非,、孟晉先生已逝世多年,,死無對證,可以無中生有而高枕無憂,、瞞天過海,,殊不知安慶《黃梅戲藝術》雜志社保存的歷期雜志,可以證實這篇文章虛構捏造宿松無人接待而去黃梅的虛假事實�,,F(xiàn)將在雜志社查閱的資料摘錄如下:
2007年03期 《黃梅戲藝術》發(fā)表秦之先生的《黃梅戲源自何處》一文載: “ 王兆乾先生所著《黃梅戲音樂》脫稿于1952年,,由安慶市文化館油印了幾十份,1953年5月安慶市軍區(qū)文工團又翻印了一次,。同年下半年,,王兆乾先生奉調(diào)至安徽省文化局音工組工作,11月份與陸洪非,、卜炎先生同到江西,、湖北部分地區(qū)調(diào)研,回來后,,對原稿作了一些修訂,,1957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正是此書第一次提出了“源自湖北”的推論,�,!蔽闹姓f, 2002年何成結先生采訪陸洪非先生,,問及當年與王兆乾先生,、卜炎先生去黃梅的意圖。陸老說,, “1953年的湖北之行,,是為了尋找音樂和劇目上與安徽黃梅戲相似相近的證據(jù)�,!�
2000年02期發(fā)表《黃梅戲藝術》發(fā)表王兆乾先生的《<天仙配>和<女駙馬>的發(fā)掘和改編》一文中說:“1953年,,我和陸洪非、卜炎二同志去湖北,、江西考察黃梅戲,,洪非正著手整理《天仙配》的全本。我當時只以音樂為己業(yè),,對整理劇本的事并不經(jīng)心,。”
1986年01期《黃梅戲藝術》發(fā)表學犁先生的《“衣錦榮歸”后 黃梅藝苑新》一文說:”首先帶來黃梅戲在安慶地區(qū)發(fā)展,、成長的喜訊,是陸洪非,、王兆乾、卜炎等三同志。他們于一九五三年秋,在安徽省文化局支持下,到黃梅縣城,、孔垅等地工作了十余天,與黃梅縣的老藝人梅重喜,、余海先、樂柯記,、項雅頌,、熊利華、項官炎及社會上的老觀眾,、老知識分子進行了座談,、錄記唱腔、核對傳統(tǒng)劇目,、挖掘稀有腳本,、調(diào)查歷史沿革�,!�
以上三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證明王兆乾,、陸洪非、卜炎先生黃梅之行的目的是”尋找音樂和劇目上與安徽黃梅戲相似相近的證據(jù)“,,并沒有去宿松的打算和安排,。讓人深感痛恨的是秦之先生的文章說王兆乾先生日記記載,1953年11月14日,,王兆乾先生一行”自九江渡口到小池口(黃梅),,搭汽車五十華里到黃梅縣孔壟鎮(zhèn)……“,后由九江坐船回安慶,,到宿松沒有人接待而去黃梅完全是子烏虛有,;更令人痛心的是王兆乾先生生前從沒有否認過黃梅戲發(fā)源于湖北黃梅的觀點,只是在2007年10月《黃梅戲藝術》編輯部主持召開的”黃梅戲源頭再探討“會議上表示,,黃梅戲源頭還需要進一步考證,,而廖理南沒有資格參加這次會議;在秦之先生的文章中根本就找不到王兆乾晚年承認黃梅戲源自“湖北黃梅”“缺乏理性的思考”的字樣,,完全是廖理南一手虛構捏造的”文字游戲“,。當有一天王兆乾 先生的兒子王小亞先生看到這篇”杰作“,真不知有何感想,!當網(wǎng)友們看到以上歷史真相,還會繼續(xù)相信廖理南的謊言嗎,?
以上所言,,如有網(wǎng)友不相信,可致電《黃梅戲藝術》雜志社查詢,。電話號碼:0556——55741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