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 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quán)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quán)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 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
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
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
孩子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據(jù)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
-
荷花.gif
(70.38 KB, 下載次數(shù): 37)
-
1.bmp
(137.75 KB, 下載次數(shù):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