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盛唐遺民 于 2013-2-3 20:43 編輯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jié)日,,由于各地風(fēng)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節(jié)日也不盡相同,。
全國大部分漢族過小年,,即每年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官三民四),它是整個春節(jié)慶�,;顒拥拈_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wèi)生大掃除,。據(jù)《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dāng)時它漢先民驅(qū)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nèi)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人們奉灶神為掌管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灶神要在小年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匯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說,。
宋朝詩人范成大有一首詩《祭灶祀》,,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民間祭祀灶神的習(xí)俗: 古傳臘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fēng)馬小留連,,
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
豆沙甘松粉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
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斗爭君莫聞,,
貓犬觸穢君莫嗔。
杓長杓短勿復(fù)云,,
乞取利市歸來分,。
有些地方正月初七叫過小年,正月初七為人節(jié),,源于古神話:女媧開天辟地,,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九日開天,十日辟地,,幾經(jīng)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xí)俗。對于人日,,潮人不作重要節(jié)日,,但吃七樣羮,,十分普遍。七樣羮,,多用芹,、蔥、蒜,、春菜,、大(芥)菜、芫荽,、百合取義是:勤快,、聰明、能劃算,、有緣遇,、新春發(fā)大財、百事合想,、萬事如意,。如果換入韭菜,那就是久久發(fā)大財了,�,?图胰讼灿敏~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頭市區(qū)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nóng)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