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民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建議“把《水滸》相關內容從中小學課文和課外讀物中清除出去”,。對此,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日前作出專門答復,。
20230212170432front2_0_461086_FpQNMOHvkayGcZq_JdtRsKERImr7.png (182.8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13 07:07 上傳
截圖來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在答復中表示,,關于這個問題,自古就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的說法,,知名學者此前也認為《水滸》“蘊含著毒氣和血腥氣”,可見來信的顧慮與擔憂有一定道理。
對于為什么將《水滸》收入中小學課文,,甚至提倡整本書閱讀,,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水滸》文學價值巨大,。
《水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chuàng)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梢哉f《水滸》是一部非常接地氣,、最能反映現(xiàn)實與人性的文學作品,書中很多創(chuàng)新之處,,被后世文學爭相模仿,。僅從文法角度來說,全書“行文如行兵”,,謀篇布局非常純熟,,將草蛇灰線法運用得淋漓盡致。
明代文學家金圣嘆曾指出,,水滸書中的十五種創(chuàng)新文法,,包括倒插法、夾敘法,、大落墨法,、綿針泥刺法、弄引法等,,這些寫作手法直到今天,,仍能常常看到,。中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從文本的語言、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設計等方面賞析作品,,提升語言技能和鑒賞水平,。
第二,《水滸》是批判性閱讀的好載體,。
《水滸》價值取向與現(xiàn)代文明不合拍,,是閱讀《水滸》不可回避的問題。但閱讀《水滸》是否必會造成中學生誤入歧途,?目前并沒有證據(jù)表明當代青少年誤入暴力犯罪深淵,,與《水滸》有直接的因果關聯(lián)。就算退一步來說,,如今閱讀的渠道太多太多,,但單靠“堵”的方式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與隨心所欲、聽之任之,,讓學生個體“偷摸著自由閱讀”相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水滸》內容被選入教材,,又何嘗不是明智之舉,?
不能一味地強調其經典性而完全忽略對學生困惑的引導,也不能因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噎廢食,,應該讓學生理解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精華”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態(tài)度來解讀它,通過解讀,,實現(xiàn)解“毒”,。所以,也要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能夠用準確的方式引導中小學生實行批判性閱讀,。批判性閱讀能力,,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實際上,,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已經注重批判性閱讀與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這對學生閱讀思維乃至個人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水滸》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這其實是前面兩點的延伸,。《水滸》沒有給我們展現(xiàn)一個“正確”的世界,,而是一個多樣的世界,。有善,有惡,,有善與惡之間的種種不得已,,幻想、隱忍,、掙扎,、妥協(xié)、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鐫刻著人性的復雜,。豐富且深刻的內核,,是《水滸》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們(包括中小學生)一讀再讀的根本原因。
中小學生該怎樣閱讀《水滸》這部名著呢,?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讀故事、讀人物,、讀社會,、讀人性,如“廟堂失序與江湖理想”“個體失路的偶然與必然”“快意恩仇與暴力濫殺”等專題探究,,學生帶著這些思辨性的專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開展深度閱讀,不僅能夠進入文本深處,,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
閱讀可以豐富思想,、增長才干,,促進人的思想觀念的現(xiàn)代化,但如果閱讀僅僅讀了文字卻無思考,,那么閱讀就沒有任何意義,。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的過程,能夠有效篩選信息,,“站出來”去分析思索深層意義,,閱讀才發(fā)揮了其真正的意義。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讀了什么書”,,而在于你“怎樣把每本書讀好”,有針對性地指導孩子閱讀,,讓他們學會判斷,,在經典書籍(包括《水滸》)中吸取精華,才能真正讓閱讀為學生打好精神底色,。
來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人民網-教育頻道。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