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我省定遠縣發(fā)生一起悲劇,,一名兒童進入一輛報廢車內(nèi)玩耍,被困車內(nèi),,最終不幸離開人世,。這輛報廢車是由收廢品者收購,放置在小區(qū)公共區(qū)域的。事發(fā)后,,兒童父母在悲痛之余,,將報廢車原車主以及收廢品者起訴至法院。近日,,定遠縣法院對此案作出了判決,。
1 5歲男童殞命報廢車內(nèi)
張明是從事廢品收購生意的。2021年5月份,,男子李遠將其所有的報廢的江淮和悅轎車作為廢品賣給張明,。張明將該車停在居住小區(qū)的水泥路上,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護措施,。
2021年6月6日中午,,5歲的男童小凱獨自一人離家外出,進入該報廢車內(nèi)玩耍,,后被困車內(nèi),。因長時間滯留在高溫車內(nèi),小凱被發(fā)現(xiàn)時生命垂危,,被送往定遠縣當?shù)蒯t(yī)院治療,,后轉(zhuǎn)院淮南以及安徽省兒童醫(yī)院住院治療,經(jīng)診斷為熱射病,。
遺憾的是,,因為病情嚴重,小凱于2021年6月8日不幸離開人世,。
家長起訴原車主及收廢品者 2
小凱父母訴稱,,他們與張明住處相鄰,張明自2010年左右起,,在其住處從事廢舊金屬回收,、報廢車輛回收、拆解等事宜,。張明并無固定的關于報廢車輛停放,、拆解場地,多年來其一直占用小區(qū)的公共道路用于停放回收的報廢車等,。
李遠將其名下的報廢車輛出售給不具有報廢車輛回收資質(zhì)的張明,。
小凱父母稱,此后,,張明在明知該車輛車門鎖及窗戶損壞,,而且在未對該報廢車輛進行任何安全提示及進行任何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將該報廢車輛停放在距他們住處不到10米的小區(qū)公共道路上,,報廢車一直未上鎖,,最終導致小凱因誤入報廢車輛后被困,。
家長認為,張明在沒有任何報廢車輛回收,、拆解資質(zhì)及能力的情況下,,違規(guī)從事報廢車輛的回收及拆解工作,且在回收報廢車輛后,,未對回收的車輛盡到安全管理及提示義務,,對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而李遠在明知張明沒有回收報廢車輛回收資質(zhì)的情況下,,仍將其所有的報廢車輛出售給張明,,也存在重大過錯。
孩子家長將兩人均起訴至法院,,要求兩人賠償各項損失共計95萬余元。
3 原車主認為自己不承擔責任
張明辯稱,,原先他的車子都是有地方停放的,,后期被人開成了菜園地,造成他沒有地方停放車輛,。屬于他的責任他會承擔,。
李遠辯稱,他將車輛賣給張明,,該車輛由張明支配,,他已經(jīng)不再支配車輛,同時車輛的民事權益和應當承擔的義務轉(zhuǎn)移給了車輛的接收人張明,。
另外,,原告對造成損害自身存在重大過錯,應由其自己承擔法律責任,,原告作為受害人的父母對未成年孩子疏于監(jiān)護,,作為監(jiān)護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一審:原車主及收廢品者均應擔責 4
定遠縣法院查明,,張明從事廢品收購多年,,但無收購和拆解報廢機動車的資質(zhì)。
法院認為,,事發(fā)時小凱作為一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卻可以自行進入報廢車內(nèi),,張明作為該車輛的管理者,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導致該事故發(fā)生,,存在過錯,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李遠違反法律規(guī)定將其所有的報廢車出售給沒有資質(zhì)的張明,,也存在過錯,,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而孩子的父母作為小凱的監(jiān)護人,,未盡監(jiān)護職責,,致使事故的發(fā)生,也存在過錯,。
法院酌定張明和李遠分別按照20%和10%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近日,法院一審判決,,張明賠償各項損失共計19萬余元,。李遠賠償9萬余元。
記者獲悉,,目前有當事人已經(jīng)提起上訴,。此案的二審情況,本報將持續(xù)關注,。(文中人物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