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zhàn)役雖然穿越了72年的光陰,,但對于英雄船工的后人來說,卻似乎發(fā)生在昨天一樣,。1949年的4月21日,,是個值得永遠被銘記的日子,宿松縣2001名船工和突擊部隊,,高舉“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兩面大旗從吉水河至華陽渡口向長江的南岸駛?cè)�,。當他們從敵人的炮火中穿過,最終抵達到江的對岸時,,歷史就這樣被凝固了,。
值建黨100周年到來之際,記者深入宿松縣洲區(qū)湖區(qū),,探尋渡江戰(zhàn)役英雄船工的英勇事跡,。
李恒高:一家三口獻出寶貴生命
“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也是渡江戰(zhàn)役勝利72周年,,在渡江戰(zhàn)役中,,宿松縣許嶺鎮(zhèn)有個家庭,一家三口為了運送解放軍渡江,,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家人的英勇事跡已載入史冊,永遠被宿松人民銘記,�,!闭勂鸲山瓚�(zhàn)役這段歷史,從事文史工作30余載的宿松縣政協(xié)文史學習委主任王皓,,滔滔不絕,,并從書柜里拿出黨史資料《宿松縣志(1990年版)》、《松濤》和《中國共產(chǎn)黨宿松地方史》(以下簡稱黨史一卷),。
1949年3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軍第四十四師130團抵達宿松縣許家?guī)X,以捕魚謀生的李恒高,,帶著弟弟李啟高,、兒子李全開主動加入渡江船工隊,支援解放軍,,參加渡江戰(zhàn)役,。他對130團團長李鐘玄說:“首長,,我們?nèi)覍⑾癞斈赀\送新四軍打日本侵略者那樣,運送你們渡長江,,打倒國民黨蔣介石,!”
李恒高全家出動,積極參加渡江船隊編隊演習,。演習中出現(xiàn)了進攻隊形不整齊的情況,,他向團首長提出建議,按船只噸位大小重新組編船隊,。李鐘玄團長接受建議,,馬上付諸實施。果然戰(zhàn)斗隊形整齊,,大大提高了戰(zhàn)斗力,。
船上要構(gòu)筑簡易的防御工事,他為戰(zhàn)士們出謀劃策:用麻袋裝上黃沙,,放在船頭,,構(gòu)成掩體;李全開從山上挖來草皮,,夯進前倉,;李啟高把浸濕的棉被披在船舷。一家人與六連的戰(zhàn)士們同吃同住同戰(zhàn)斗,,盡心盡力,,作好強渡江的各種準備。
4月21日23時20分,,由四十四師130團,、131團一營組成的渡江突擊隊,進入長江引河,,渡江戰(zhàn)役張弓待發(fā),。李家人參加了突擊隊,載著六連戰(zhàn)士隨隊前進,。
21日零點時刻,,一聲令下,戰(zhàn)斗開始,。李恒高,、李啟高、李全開同駕一條大木船向江南疾駛,。船到江心,南岸忽然升起四顆照明彈,。國民黨軍隊驚恐萬狀,,發(fā)射密集炮火,攔截渡江突擊隊。炮彈紛飛,,水柱沖天,。李恒高緊握舵桿,李啟高,、李全開在前艙奮力搖漿,,駕駛戰(zhàn)“艦”頂住鋪天蓋地的巨浪,靈活地穿過炮彈襲擊,,如飛猛進,。接近南岸時,李恒高不幸中彈犧牲,,弟弟李啟高忙將手中的漿交給了身旁的戰(zhàn)士,,去掌握哥哥松下的舵桿。他剛撥正船頭,,也中彈倒下了,。腿部已經(jīng)受傷,仍奮力搖櫓的李全開,,立即跑到父親,、叔叔的遺體旁邊,掌起舵,,繼續(xù)航行,。當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腹部時,他仍抓緊舵桿不放,,還大聲呼喊鄰近船上的船工帶著他駕的船一同前進,。李全開犧牲時,年僅17歲,。
彭�,?担貉敬摰拇り犻L
“彭�,?凳窃诙山瓚�(zhàn)役中犧牲的許嶺鎮(zhèn)另一位老船工,,犧牲時54歲,他的家是今許嶺鎮(zhèn)碎石村堰頭組,�,!蓖躔┱f,,彭福康烈士的英勇事跡在宿松黨史一卷中也有詳細記載,。
4月4日,,宿松全境解放。中共宿松縣委,、縣民主政府立即開展了渡江戰(zhàn)役支前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四兵團第十五軍,、第十三軍的渡江部隊一到,立刻組建船工隊,,搜集渡江船只,。深受國民黨軍隊和土豪劣紳欺壓的彭福康,,見此情景滿心歡喜,;他自小在江湖的風浪中操船弄槳,積累了豐富的駕船經(jīng)驗,。
“他不僅自己主動報名參加船工隊,,還下湖召來親朋好友100多人,帶了60多只船參加船工隊,。部隊首長深受感動,,親自將他們編為一個船隊,任命彭�,?禐殛犻L,,授給一面大旗,開往泊湖訓練,�,!彼匏傻胤近h史一卷中記載了彭福康主動加入船工隊并被任命為隊長的這段歷史,。
王皓介紹,,水上行船,部隊中來自北方的子弟兵多不習慣,,彭�,?稻褪职咽纸趟麄儞胃荨u槳,、樹桅,、扯帆,就連上下船的動作也都說到,。戰(zhàn)士們感動不已,,親切地稱他“大師傅”。4月21日,,渡江作戰(zhàn)總攻開始,。下午,解放軍強大炮群對江南開炮,,頃刻間坐落在今江西彭澤縣境內(nèi)的香山一帶被推成平地,。彭福康所帶的宿松船隊與渡江突擊部隊一起,,舉著“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兩面大旗已在華陽河入江口進入出發(fā)位置,。各船頭麻袋裝土筑成的作戰(zhàn)工事架著機槍,,解放軍勇士全副武裝,個個信心百倍,,爭做渡江英雄!23時20分,,啟航令下,,彭福康等人迅速起錨揚帆,,船隊似離弦利箭向江南疾進,。剛近江心,敵人驟以密集炮火攻擊,,頓時,,江面上空打出的照明彈照得如同白晝,水柱沖天,,行駛在頭路火線的突擊隊站船上的彭�,?低瑑晌淮こ稘M風帆,奮力搖槳,,穿插于沖天水柱之間,,愈近南岸,槍彈愈密,。面對紛飛炮火,,全體船工和解放軍將士同仇敵愾視死而歸,無一后退,,彭�,?档膽�(zhàn)船更是勇往直前。突然,,一陣密集的槍炮打來,,彭福康中彈倒下,,血染船艙,,為人民解放事業(yè)壯烈犧牲。
王友山:把生命永遠留在了長江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聽到母親講述父親在渡江戰(zhàn)役中的事跡,,說父親駕駛的木船是在渡江中彈沉沒的,他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長江,�,!爆F(xiàn)年76歲的王玉蘭老人,是渡江戰(zhàn)役烈士王友山的女兒,,談起父親的往事,,老人的內(nèi)心仍止不住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老人說,父親犧牲那年,,她才4歲,,兩個哥哥一個10歲、一個8歲,。那時,,這里叫許嶺鄉(xiāng)大咀村(今許嶺鎮(zhèn)宏富村),父親家里因為非常窮,,從小就在別人家里當長工,。1949年3月,解放軍進駐宿松后,,走村入戶了解船民疾苦,,動員船民參加船工隊,,支援渡江戰(zhàn)役,迎接全國解放,。在外面做長工的父親得知后,,來不及回家同母親商量,直接去部隊報名加入了船工隊,。加入船工隊后,,父親把部隊分發(fā)給他及家屬的大米,全部裝進襪袋,,然后托人捎給了母親,。1949年4月21日晚上23時,父親駕駛木船載運部隊官兵,,從華陽渡口出發(fā),,行至長江中間,木船被密集的炮彈擊中沉沒,,父親當場壯烈犧牲,。父親犧牲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內(nèi)務(wù)部將她父親追認為革命烈士,宿松縣人民政府給她的母親頒發(fā)了《革命烈士證書》和“光榮烈屬”匾額,。1957年7月,宿松縣發(fā)生特大洪災(zāi),她母親珍藏在家里的《革命烈士證書》及當年部隊給父親頒發(fā)的《渡江光榮證》,,都被洪水沖走了。后來,,一家人為此傷心不已。
“父親犧牲時,,什么東西都沒留下,而這兩個證件,,不但可以證明父親生前的事跡,還能幫助母親喚起對父親的記憶,�,!�1978年,王玉蘭的愛人吳志勇在閱讀一本關(guān)于渡江戰(zhàn)役的史料時,,向不識字的妻子口述了這段歷史,。在吳志勇念到“王友山”的名字時,王玉蘭立即止住丈夫的話語,,說“王友山”就是他父親。令吳志勇沒想到的是,,“王友山”烈士是他的岳父。在吳志勇的不懈努力下,,1983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為王友山烈士家屬補發(fā)了《革命烈士證明書》,。這讓王友山烈士的家人終于如愿以償,。王玉蘭說,讓她最感到遺憾的是,,30多年,她和丈夫多次去望江縣渡江烈士陵園尋找父親的墓碑均未果,。如今,,她的母親和兩個哥哥都離開了人世。在她看來,父親的遺體或許安葬在了無名烈士墓里,,或許永遠留在了長江�,,F(xiàn)在,對她來說,,好好珍藏父親的《革命烈士證明書》,,好好向下一代傳承父親的革命精神,就是對父親最好的懷念,。
王友山烈士女兒王玉蘭及女婿,。
胡大興:渡江戰(zhàn)役中的“無名烈士”
在渡江戰(zhàn)役中,宿松縣下倉鎮(zhèn)有兩名船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胡大興是其中之一,,犧牲時,年僅45歲,。胡大興的兒子胡懷仁今年87歲,從小就住在黃湖邊上,。
“這是國家民政部于1983年追認父親為革命烈士時頒發(fā)的”。當?shù)弥P者來意時,,胡懷仁老人從他房間拿出珍藏了38年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胡懷仁回憶,,1949年3月下旬,父親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組建的船工隊,。期間,他和家人在高嶺鄉(xiāng)楓林嘴與父親見了最后一面,。4月初,父親就一直堅守在望江縣華陽鎮(zhèn),,一邊幫助解放軍訓練船工,,一邊做渡江前的準備工作,。他父親犧牲的消息,是后來才知道的,,但只知道父親的遺體安葬在望江縣渡江烈士陵園里,當時由于犧牲的戰(zhàn)士和船工較多,,來不及給父親立碑留名,,也就不知道哪座墓是父親的。一直以來,,他和姐姐每次去祭拜父親,,只能對著無名烈士墓祭奠。
據(jù)了解,,望江縣渡江烈士陵園興建于1959年,,是為紀念犧牲在渡江戰(zhàn)役中的革命先烈而建。陵園內(nèi)現(xiàn)安放210位渡江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名烈士82位,,無名烈士128位。在渡江戰(zhàn)役中,,宿松縣共有2001名船工駕船1077艘船只投入戰(zhàn)斗,,有62人英勇負傷,27人壯烈犧牲,,305艘船只受損。后來,,犧牲的27名船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內(nèi)務(wù)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王皓說,1949年4月的渡江戰(zhàn)役是解放戰(zhàn)爭的重大歷史事件,,宿松是渡江戰(zhàn)役的最西端,,宿松人民,特別是英雄宿松船工在這場戰(zhàn)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英勇斗爭歷史應(yīng)讓青少年牢牢記住,,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ㄍㄓ崋T孫春旺 記者洪放)【2021年5月14日】 稿件來源: 安徽日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