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吃不完放冰箱,,是基本操作。 但在「要不要等食物涼涼再放冰箱」這個難題上,,存在重大分歧,。 很多老人以代代相傳的方式,確立了「飯菜應該等涼了再放冰箱」這一觀點的主流地位,,理由是,,容易壞。 相對弱勢的反方只能苦口婆心地舉雙手反對:不僅不能等涼,,反而要趁熱放,!理由同樣是,,容易壞,。 到底哪種做法食物更容易壞,似乎成了未解之謎…… 那到底要不要等食物涼涼再放冰箱,?
要解開這個謎,,得搞清楚 3 個問題:
等待放涼的食物,會發(fā)生什么,? 趁熱放冰箱,,真的會傷冰箱嗎? 正確的方法是什么,?怎么放才合適,?
只要溫度合適,飯菜里的細菌會暴增
其實食物上通常都沾有細菌,,數(shù)量不多,,但有些值得重視:
但這些細菌一旦大量增殖,,再吃進肚子里就會出問題了,可導致細胞功能紊亂,、毒血癥,,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影響細菌增殖的因素很多,,包括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酸堿度,、含水量、烹飪的方式等,,但影響最大也最普遍的因素還是——溫度,。
我們都不希望細菌隨意繁殖,所以先來看看最不適宜的溫度:
超過 60℃,,絕大多數(shù)細菌無法存活 低于 4℃,,細菌增殖明顯緩慢(并不是不增殖)
而在上至 60℃、下至 4℃ 的這個區(qū)間里,,細菌都能較快地生長,,因此 4℃~60℃ 也被稱為食物的「危險溫度區(qū)」。
69b1087cd3453e879c77d72c5db13258.jpg (126.82 KB, 下載次數(shù):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0 08:44 上傳
食物的「危險溫度區(qū)」,,4℃~60℃ 圖片來源:Foodbankscanada.ca
再比如 35 ℃~37 ℃,,正好是人的體核溫度(內(nèi)臟溫度),也正好是以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為代表的常見食源性致病菌的最適生長溫度,。 一旦大量沙門氏菌和金葡菌進入你的身體,可以引發(fā)惡心,、嘔吐,、發(fā)熱、腹痛,、腹瀉等癥狀,。 你想想,現(xiàn)在是夏天,,氣溫是不是也就這個溫度,?
9b8c6c92444b8797ff341bdee235a4f2.png (115.21 KB, 下載次數(shù):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0 08:44 上傳
不同溫度下細菌的增殖速度,4 ℃ 下無明顯增長 圖片來源:dairyprocessinghandbook.tetrapak.com
所以,,飯菜在進冰箱之前的時間,,越短越好。 多在室溫下放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
食物放冰箱做到 2 點:盡快 + 密封
顯然,要降低食物上的致病微生物繁殖速度,,最有效的策略應該是在食物烹飪好以后,,盡量縮短在「危險溫度區(qū)」狀態(tài)的時間。 用大白話說,就是任何美食只要你不準備吃了,,就應該盡快降溫至 4℃ 以下保存,。 盡快到底是多快? 這么說吧,,哪怕是一盤熱氣騰騰剛出鍋的菜但你不準備馬上吃,,就可以裝進帶蓋的密封盒子里,放進冰箱,。 總之,,趁熱放,越早降溫越安全,。
078380d95d9f778a9c1d89ece7462d0c.jpg (68.83 KB, 下載次數(shù):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0 08:44 上傳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這要特別強調下密封保存,,推薦用帶蓋的密封盒保存。可以讓食物不串味兒,,還能減少水分蒸發(fā),,好處多多。 除了做好的菜,,買回來的不準備馬上吃的菜,,也要盡快放冰箱,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建議,,不超過 2 小時,。 生肉、禽肉,、海鮮,、蛋類及其他需要冷藏的食品,,都不要放在室溫下超過 2 小時,;如果室溫超過 32℃,這個時間要縮短到 1 小時,。 說完這些,,可能有人會擔心一個問題——
熱菜直接放進去,傷冰箱嗎,?
答案是,,不傷。
熱飯熱菜放入冰箱,,會短暫提高冰箱溫度,,但冰箱冷藏室裝有溫度傳感器,傳感器感受到溫度升高,,會立刻啟動降溫程序,,讓冷藏室恢復低溫狀態(tài)。 而熱飯熱菜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降溫,具體時間可能根據(jù)飯菜量有不同,,但是一般家庭的剩飯剩菜,,都能很快降溫。 可能又有人會擔心,,熱飯熱菜溫度很高,,會不會把旁邊的菜弄壞? 這個問題,,同樣不用太擔心,。 在這段降溫的時間里,確實會讓周圍的食物溫度上升,,但對溫度影響很小很小,,也就相當于開了幾次冰箱門而已。這種臨時的溫度升高,,冷藏室溫度不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總之,冰箱比我們想象中更堅強更智能,。 記得分享給身邊的人,,告訴他們,盡快放,,別糾結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