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可能有過如下的經(jīng)歷,,解凍了一包速凍的蝦仁,,結(jié)果炒菜只需要用一小部分,,于是,便把剩下的放入冰箱冷凍室再次冷凍,,以供下次食用,。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速凍:這個冬天不太冷 所謂速凍,,顧名思義,,就是 迅速地冷凍,。通過降低溫度和水活度抑制各種化學反應(yīng),延緩食物的變質(zhì),。速凍過程涉及到水分子結(jié)晶的過程,,簡而言之,降溫的速度越慢,,水分子形成的冰晶就越大,。所以迅速降溫的目的就是讓水形成的冰晶盡可能的小,以盡可能不破壞食品微觀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實際上,,如果降溫速度足夠快(比如利用液氮迅速降溫到零下135攝氏度以下),,水會以一種高粘度液體的狀態(tài)存在而完全不會出現(xiàn)冰晶,。不過 這一技術(shù)通常只用在冷凍精子卵子等“精華”資源上,不大可能應(yīng)用到食品上——一來食品體積過大導致無法迅速降低中心溫度,;二來如此迅速的降溫成本太高,。
微信截圖_20200410084149.png (770.59 KB, 下載次數(shù): 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10 08:46 上傳
圖丨圖蟲創(chuàng)意 那么食品加工中的“速凍”有多迅速,溫度又有多低呢,?通常的要求是在30分鐘內(nèi)把食品中心的溫度降低到零下5攝氏度左右,,然后放在零下18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保存。由于這樣速凍出的冰晶直徑小于100微米,,而這個尺寸正好與大多數(shù)動物細胞的直徑(10-100微米)相當,,所以 冰晶會破壞食品中細胞膜的結(jié)構(gòu)。這也是為什么速凍食品口感不如新鮮食品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些冰晶卻難以傷及體積更小的細菌(直徑約0.5-5微米),也就是說這樣的溫度根本凍死不了細菌,,它們只不過是由于溫度和水活度的降低,,暫時進入冬眠狀態(tài)而已。 解凍:細菌班的春天 除了冰淇淋等少數(shù)冷飲,,大多數(shù)食品我們還是需要解凍,、重新加熱、甚至高溫烹飪才能食用 (什么,?你牙口好,?就愛啃冷凍帶魚?),。于是在解凍過程中會發(fā)生兩個重要的變化: 一個是溫度的升高,,一個是水活度的升高。
微信截圖_20200410084159.png (716.13 KB, 下載次數(shù): 4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10 08:46 上傳
圖丨圖蟲創(chuàng)意 當一坨零下18攝氏度的帶魚升溫到室溫,,隨著溫度和水活度的升高,,各種可以導致食物變質(zhì)的化學反應(yīng)都逐漸加速,,本來處于冬眠狀態(tài)的細菌也像迎來了春天一樣,紛紛蘇醒,。你猜細菌們醒來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情景,?由于冷凍過程中細胞膜被冰晶破壞,解凍后細胞液都流了出來,。對于細菌來說,,那無異于一個快要餓暈的人突然看到噴香誘人的水煮肉片和泛著油光的烤雞腿。而且古人說過,,飽暖思淫欲啊,,這話對細菌也不例外,更可怕的是,, 細菌的繁殖可是呈指數(shù)增長的,。常溫下只要短短幾個小時,就可能讓這坨帶魚中細菌的數(shù)量翻好幾倍,。 這時候如果趕快把它做成紅燒帶魚吃掉,,還不至引起健康問題,但是如果重新放回冰箱,,由于一般家用冰箱冷凍效果有限,,通常需要幾個小時才能讓食品從內(nèi)到外完全凍住, 細菌仍然會利用這段時間再提高一下“班級成員”的“人口基數(shù)”,。另外,,這一緩慢的冷凍過程會形成更大的冰晶,造成對帶魚細胞更進一步的破壞,。等到下次再解凍的時候,,由于更大的細菌“人口基數(shù)”以及破壞得更厲害的帶魚細胞,這坨被凍了兩次的,、悲催的帶魚,,就更容易在短時間內(nèi)變質(zhì)了,而貿(mào)然食用這坨悲催帶魚的后果,,就很可能是捂著肚子跑洗手間了,,還可能是N趟哦!
微信截圖_20200410084210.png (787.82 KB, 下載次數(shù): 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10 08:46 上傳
這么好吃的東西,,還不一次吃完,?丨圖蟲創(chuàng)意 對解凍后的食品進行二次冷凍非常不利于食品的保存,食物變質(zhì)的風險會加大,,所以解凍過的食品要盡量一次吃完,。為了消費者的安全, 歐盟規(guī)定所有速凍食品外包裝上必須明確標識 《不要再次冷凍解凍后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