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不以筋骨為能”,,不少上了歲數(shù)的人信奉這句話,,總愛悶在家里,頂多出門買個菜,、遛個彎兒,,很少進行專門的運動。
851213234c9d58df84bb98c4280ed30c.gif (1.27 M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20 14:57 上傳
近期韓國一項新研究顯示,,60歲及以上的人勤鍛煉能讓身體更硬朗,,甚至可以預防心臟病和中風,。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國外研究并采訪專家,解讀堅持鍛煉給身體帶來的好處,,并為60歲以上的人推薦適合的運動項目,。
受訪專家 全國膝關節(jié)外科工作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第二五二醫(yī)院關節(jié)外科主任 王振虎
中華醫(yī)學會老年病學會委員 金恩澤
解放軍總醫(yī)院骨科�,?漆t(yī)院運動醫(yī)學中心主任 李眾利
空軍總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堯空軍老年醫(yī)學�,?浦行闹魅吾t(yī)師 羅惠蘭
老人勤鍛煉,心血管更健康
韓國一項超100多萬人的新研究顯示,,60歲及以上的人多做一些運動可以預防心臟病和中風,。
從2009年至2012年間,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連續(xù)兩次對110萬名60歲及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體檢,。在每次體檢中,,參與者會回答有關體育活動和生活方式的相關問題。
研究人員由此計算參與者每周進行的中等強度和劇烈運動的量,,以及運動量在兩次體檢之間的兩年時間里所發(fā)生的變化,。此次追蹤研究一直持續(xù)到2016年。
1dfc0759c13574a69247eaa42e7211cf.jpg (50.57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20 14:57 上傳
最后發(fā)現(xiàn),,在受訪人群中,,隨著年齡增長,中等強度或者劇烈體育運動不足的人出現(xiàn)心臟和血管問題的風險增加了27%,,而運動量增加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11%,。
中等強度運動包括每天快走30分鐘或更久、跳舞或園藝活動,;劇烈運動包括每天跑步20分鐘或更久,、快速騎自行車或有氧運動。
該研究的主要研究員表示,,老年人應該增加或保持鍛煉頻率,,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雖然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很難參加常規(guī)體育活動,,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應該為了心血管健康而加強鍛煉。殘障人士和高血壓,、高膽固醇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應如此,。
60歲以后堅持鍛煉的4大好處
除了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60歲后堅持鍛煉還能給身體帶來以下“回報”:
1 增加骨密度
據(jù)調查顯示,,長期打太極拳的老人患脊柱骨質疏松的機率是36.6%,,而不太運動的老人為63.8%。
經常鍛煉能改善骨骼血液循環(huán),,增強物質代謝,,減少鈣流失,;運動還可增強關節(jié)的柔韌性、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防止關節(jié)肌肉萎縮,、韌帶松弛、滑液分泌減少等,,防治老年性關節(jié)炎,。
2 預防老癡
堅持運動能夠興奮大腦皮層,使老年人精力充沛,、動作敏捷,延緩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預防包括老年癡呆在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fā)生,。
267fd2ec633ddd018f292b9a14627cdf.gif (2.61 M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20 14:57 上傳
除此之外,運動還可維持大腦充足的血液供應,,防治腦動脈硬化,、腦卒中等腦血管疾病。而且,,白天運動一會,,晚上睡得更香,可以減少大腦疲勞程度,。
3 增強消化吸收 老人的消化功能減退,,往往食欲不佳,如果在家久坐不動,,就更不想吃東西,。
而每天適度運動,一方面讓身體變得“饑餓”,;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胃腸道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
4 消除孤獨感
如今“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老人心中的孤獨感日漸增強。多做些類似自然養(yǎng)生操,、太極拳之類的運動可起到“清心”的作用,,令氣血舒暢,身心充實,,更能活在當下,,放空心情。
慢病患者如何鍛煉,?
適當?shù)捏w育鍛煉對增強心肺功能很有幫助,,可以改善生理機能,,預防疾病,延緩衰老,。但不合理的體育運動不僅達不到效果,,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慢病患者尤其應當注意,。
心肺疾病患者:不可跑步,、游泳
此類患者可以進行一些緩和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
d35db9a16b7f7458e6aa6c4359ac8ebe.gif (3.47 M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20 14:57 上傳
● 散步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降低血壓,,預防肺心病。每次散步最好堅持20~60分鐘,,每日1~2次,。
● 太極拳對高血壓、心臟病等慢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運動量應從小到大,,時間從短到長,循序漸進,。
患者還要記得攜帶急救藥品,,運動時最好能結伴,以防意外發(fā)生,。運動過程中若出現(xiàn)心慌氣促,、胸痛胸悶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就地休息,,服用攜帶的急救藥物。
高血壓患者:不可舉重,、憋氣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舉重,、拉力器、俯臥撐等過度屏氣和用力的鍛煉方式,。
● 可以采取間歇走的方式鍛煉,,走路時注意姿勢松緩,讓血管放松,、血壓下降,。步速可控制在每分鐘70~90步,約每小時3~4千米的速度,,持續(xù)走10分鐘,。之后,,可逐漸加快步速或在坡地行走。
運動前后患者要測血壓,,佩戴運動心率監(jiān)測設備,,總運動時間控制在60分鐘內,有頭痛,、頭暈或面紅癥狀應停止,。
糖尿病患者:空腹別運動
糖尿病患者可進行快慢交替步行、床上肢體運動,、太極拳等,,身體較好的也可進行慢跑、跳繩,、騎自行車,、游泳、跳韻律操等,。
a74283cf70bab8073d89bd124b1aaf6a.gif (1.57 M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20 14:57 上傳
● 糖友運動最好在晚飯后2小時進行,應避免強度過高,。出現(xiàn)血糖過高或過低,、有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心率失常,、眼底病變等情況時,,不宜運動。
運動時建議攜帶一些餅干,、糖果,,如果出現(xiàn)心慌、頭暈等低血糖癥狀,,可立即食用,。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不要瑜伽、倒走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不宜進行瑜伽,、倒走,、仰臥起坐、抽陀螺,、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運動,。一是因為這些運動會過度伸展,,二是很多球類運動對身體移動速度要求較高,容易傷到腰部,。
● 身體狀況好的可在單杠上做引體向上,,身體素質一般的可雙手握著單杠,、兩腳懸空吊一會兒。手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再做,,一天重復多次,。
此類患者運動時注意動作輕柔,避免頸部,、腰部負重,。當出現(xiàn)頸腰勞累、手腿發(fā)麻,、行走不穩(wěn)等情況,,請立即休息。
退行性骨關節(jié)炎患者:不要爬山,、爬樓
此類疾病常和骨質疏松癥合并存在,,患者可以進行適度的力量訓練及負重有氧、柔韌性訓練,,如散步,、瑜伽、太極拳,、八段錦等,。
● 散步以沒有氣促、心悸為度,。平時可在看電視時做一些抬腿運動,,方法是腿繃直,平行上抬,,目的是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
● 許多老年朋友將爬山、爬樓作為每天必行的健身活動,,但這兩種運動會加重下肢關節(jié)軟骨磨損,,不適合骨關節(jié)炎患者。
這類患者鍛煉應注意鍛煉強度,,多留意肌肉關節(jié)疲勞甚至疼痛這些預警信號,,一旦出現(xiàn),停止鍛煉,。
3個原則讓老年人健康運動
老年人鍛煉時要從身體情況出發(fā),,切忌隨心所欲�,?梢宰裱韵�3個原則進行鍛煉:
體力較好,,可選擇慢跑或健走等運動
五六十歲,體力較好的中老年人,可以做一些中等強度運動,�,?筛鶕�(jù)喜好選擇健步走、慢跑,、游泳,、乒乓球、健身操,、廣場舞,、騎自行車等運動。
1c96d926e22ec9d60f958922f4bdac69.jpg (54.34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20 14:57 上傳
最好每天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運動后可以測一下心率,應達到“170-年齡”的標準,。
體力較弱,、患有慢病,走路最合適
研究表明,,70歲左右的的老年人,,長期參加低能運動(如散步、太極拳,、跳交誼舞等),,比不運動或進行劇烈運動的人,罹患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癥,、癡呆的幾率減少35%,。
走路是最適合大多數(shù)老人的穩(wěn)妥低能運動,對血壓,、血脂,、血糖調節(jié)都有好處,也不會損傷心腦血管,。運動量也是以微微出汗為最佳,。
高齡老人,做家務,、遛遛狗
高齡老人即使身體硬朗,,也難免有點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小問題,,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人,,所以運動要力所能及,遛狗、做家務都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高齡老人運動后不能有胸悶、心慌,、氣喘等情況的出現(xiàn),。
此外,還有幾項“小眾運動”介紹給老年人:
蕩秋千:可以協(xié)調身體平衡性,,腰部和腹部肌肉有節(jié)律地收縮,、放松,增加腰腹部力量,,但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宜蕩秋千。
擲紙飛機:折紙能鍛煉手,、眼,、腦的綜合協(xié)調能力,還能預防肩周炎,。
踮腳尖:可以增加下肢血液循環(huán),,鍛煉足踝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