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有一個小伙子賣當(dāng)?shù)氐拿酝攵d,。在街頭的一個巷子旁,,一般他只在中午出攤,而且出攤時間很短,,兩個多小時就結(jié)束,。而且中午只在這里賣一頓。
微信截圖_20190802164419.png (355.95 KB, 下載次數(shù):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 16:44 上傳
小編發(fā)現(xiàn),,和別人不一樣的是小伙在攤旁的墻壁上懸掛平遙碗禿創(chuàng)始上的遺像,,還有一個牌子是家訓(xùn),內(nèi)容是:“貨真價實”,。還有一個一米多長的大清光緒年間的牌匾,。可見小伙子賣的百年名吃名不虛傳,。一碗碗禿五元,,來這里大部分是外地的游客,他們在小伙子的攤位旁擁擠,,有的顧客賣了就干脆坐下來吃,,由于環(huán)境有限,,小伙子只給顧客提供小凳子,不提供桌子,。所以顧客就坐在小凳子上吃,。不愧是百年名吃,生意非常好,,小伙子就在中午兩個小時左右就把帶的碗禿全部賣完,,收攤回家。 平遙碗托是平遙由來已久的一種漢族風(fēng)味面食小吃,,具有面質(zhì)筋道,、滑爽可口的特點。又寫作碗托,、碗脫,、碗禿子、碗禿則,,方言,。是一種類似面皮、涼粉的面食,,山西各地都常見,,柳林碗禿是莜面的,清徐灌腸是白面的,,平遙碗禿兒是蕎面的,。平遙的碗托由清光緒年間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chuàng),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經(jīng)平遙時,品嘗這種食品后,,贊不絕口,。當(dāng)場賜予重賞。于是,,碗托名聲大振,,成為一種地方名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