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舍的童年 不知為何,,總想寫點什么,卻不知從何下筆,,也許是不舍歲月走得太快,,也許是為將來有一個念想吧,。 童年是一個時間的代明詞,回想我們老八零這一代人的童年,,只留下碎片式的記憶,,記得上小學(xué)時候回家吃午飯,一路高歌嬉戲,,三五成群孩子之間打土仗,、拔蘿卜吃,看看哪家田埂上蘿卜甜,,一路吃到家,,不甜的就隨地扔掉,那時沒有水泥路,,唯一通往學(xué)校必經(jīng)之路是“水”“泥”路,,也沒有家長接送,校車之類,,家長也從不擔(dān)心被人販子拐走,,尤其到下雨天,穿的雨靴全部是黃泥,,我們內(nèi)心從不抱怨,,喜歡走在路邊田里(田里種的是草籽,喂豬的一種蔬菜)把雨靴蹭得干干凈凈。 多年漂泊在外,,我對家鄉(xiāng)的依戀竟然是“訴盡柔腸苦處......現(xiàn)每次回到家鄉(xiāng)都習(xí)慣性到田間轉(zhuǎn)一圈,,聞著泥土的芳香采摘一下蔬菜回家燒,尋找兒時那份味道,。 在我的老家,,門口一池塘小時候并不大,是新塘老塘合并如成,,稱為門口塘,,水塘不深卻滲滿了水水清見底,水塘都堆積了我們這群孩子的汗水,,少小時跟著父母一起挑塘壩,,挖出一種草根吃起來特別甘甜,我們一群孩子在這里嬉戲,,白天在這里玩水,、撿河蚌,夜晚在皎潔的月光下打土仗,,一陣沖鋒,,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玩得樂此不彼,,只聽得老母親扯著嗓門喊“回家吃飯”(母親嘴里細身念叨,“這些孬尒,,戲的不曉得來噶七飯”)才草草收兵,,回家吃飯。 我的老母親,,白天在生產(chǎn)隊上掙工分 ,,晚上燈下納鞋,歷經(jīng)艱辛勞作,,蒼老了容顏,,我弟兄倆在暗黃的煤油燈下寫作業(yè),那時候農(nóng)村經(jīng)常停電,,我弟兄倆盼著電早點到來,,經(jīng)常數(shù)著數(shù)著到哪里了,果真數(shù)到家是電剛好亮,。 門前一條小河,,烈日下,幾個小伙伴光著膀子,,打著赤腳,唱著歌兒泡在河灘上,打著放牛的晃子,,一呆就一下午 ,,打水仗、摸魚,、扎猛子,、野炊,累了就躺在柳樹蔭下的草地上,,陣陣涼風(fēng)蕩漾著面胸,,盡情的享受著大自然的給予,餓了就爬到田埂間拔紅薯,、花生燒著吃,,為了不被發(fā)現(xiàn),把花生禾,、紅薯藤喂牛,,兩全其美,(呵呵這是不地道哦)夕陽西下,,一人手牽著牛,,一手拿著狗尾巴草回家。牛沒有吃飽回家難免回家要挨罵,,草草的吃過晚飯,,爬上床就進入夢鄉(xiāng)。 兒時趣事,,兒時兒歌,,他在我的童年里流過,勾起我兒時的遐想,,品味童年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