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gè)每天掙扎各類外賣APP的人,對(duì)每天吃什么這個(gè)終極問題始終無解,到底是吃米還是吃面,,吃什么米,?吃什么面?今天的主食終極對(duì)決,,看完就知道啦,!
640.gif (690.79 KB, 下載次數(shù):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QQ截圖20180923110035.png (1.81 KB, 下載次數(shù):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都說南方吃米,北方吃面,,所以很多人就表示吃面比吃米更容易發(fā)胖,,嚇得品品姐早上都不敢吃熱干面了,那到底是吃米還是吃面呢,?這個(gè)問題,,往下看!
QQ截圖20180923110046.png (272.96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 吃誰更營(yíng)養(yǎng) /
大米和面的主要營(yíng)養(yǎng)成分差不多,,都是以碳水化合物為最多,,其次為蛋白質(zhì),再次為脂肪,,還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等,。
QQ截圖20180923110059.png (400.46 KB, 下載次數(shù): 6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中國(guó)食物成分表》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跟同等重量的大米相比,,面粉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鈣,、鉀等大多數(shù)的營(yíng)養(yǎng)素含量要高一些,。
QQ截圖20180923110107.png (685.89 KB, 下載次數(shù): 6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其中,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E和鈣的含量是大米的兩倍多。在蛋白質(zhì)方面,,面粉含量比大米高,,但質(zhì)量比大米低。
QQ截圖20180923110117.png (452.99 KB, 下載次數(shù): 6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簡(jiǎn)單來說,,綜合考慮必需氨基酸比重,、蛋白質(zhì)的消化率和可利用率等,大米的蛋白質(zhì)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QQ截圖20180923110124.png (349.95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 吃誰更減肥 /
同等質(zhì)量的米和面粉所含卡路里量?jī)烧卟幌嗌舷�,。�?00克饅頭的熱量為223千卡,米飯為116千卡,。
QQ截圖20180923110134.png (384.6 KB, 下載次數(shù): 6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因此,,吃相同重量的饅頭和米飯,,饅頭攝入的熱量更高。但吃饅頭獲得的蛋白質(zhì)和膳食纖維更多,,相對(duì)更抗餓,。吃面和吃米到底誰更不易胖很難說清。
QQ截圖20180923110143.png (305.81 KB, 下載次數(shù):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其實(shí),,不管是饅頭還是米飯,,它們的飽腹感都比較低,不利于減肥,,且升糖指數(shù)較高,不利于血糖控制,,糖尿病人應(yīng)該限制吃米和面的量,。
QQ截圖20180923110151.png (331.4 KB, 下載次數(shù):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想控制體重和血糖,要常吃紅豆,、蕓豆,、綠豆等富含淀粉的豆子。它們飽腹感特別強(qiáng),,消化速度慢,,血糖升高平緩。
QQ截圖20180923110159.png (419.69 KB, 下載次數(shù): 5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 吃誰更養(yǎng)胃 /
精米和白面都是相當(dāng)好消化的食物,。很多人認(rèn)為,,喝粥和用湯泡飯是養(yǎng)胃的好吃法。但這種觀點(diǎn)有些片面,,長(zhǎng)期喝粥/吃湯泡飯并不能養(yǎng)胃,。
QQ截圖20180923110208.png (441.74 K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粥和湯泡飯往往未經(jīng)咀嚼就吞下,沒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進(jìn)行初步消化,,過多的水分?jǐn)z入稀釋了胃液,,還使得胃容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fù)擔(dān),。長(zhǎng)期喝粥也容易導(dǎo)致營(yíng)養(yǎng)攝入不足,。
QQ截圖20180923110216.png (427.26 KB, 下載次數(shù):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對(duì)于消化不良的人用米粥、饅頭,、軟米飯,、軟面條當(dāng)主食均可�,;加形笣兊娜藢�(duì)于正常的米面主食可以吃,,注意細(xì)嚼慢咽即可。而胃酸過多的人多吃加堿的面制品是更好的選擇,,有助中和胃酸,。
QQ截圖20180923110226.png (302.99 KB, 下載次數(shù): 5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所以,胃病患者不能頓頓喝粥,可每天喝一次,。還可適當(dāng)吃一些面食,,每一口嚼15~20次,同樣有助養(yǎng)胃,。
QQ截圖20180923110234.png (431.05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QQ截圖20180923110241.png (2.6 KB, 下載次數(shù): 5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很多人覺得進(jìn)口米的營(yíng)養(yǎng)要比東北大米好,,也不知道是哪來的錯(cuò)覺,大米的成分大同小異,,在主要的營(yíng)養(yǎng)含量方面不論是進(jìn)口米還是東北米,,基本相同。
QQ截圖20180923110248.png (359.39 KB, 下載次數(shù): 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而且現(xiàn)在的進(jìn)口米主要是來自泰國(guó)和日本,, 不管泰國(guó)米,,東北米還是日本米,都是名聲在外的,,看個(gè)人口味,。
QQ截圖20180923110257.png (328.88 K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東北大米最好的是盤錦大米和五常大米,而日本米都是做壽司的第一選擇,,泰國(guó)米最好的則是茉莉香米,。
QQ截圖20180923110305.png (484.77 K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QQ截圖20180923110312.png (2.01 KB, 下載次數(shù):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 細(xì)糧好消化 /
僅僅從消化、吸收來講,,細(xì)糧比粗糧都要容易,,容易消化、容易吸收,。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吃糙米的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都無法完全消化粗糧。
QQ截圖20180923110320.png (402.91 KB, 下載次數(shù): 6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 粗糧有營(yíng)養(yǎng) /
不過從人體所需營(yíng)養(yǎng)來看,,粗糧保留了更多的食品營(yíng)養(yǎng)完整性,,所以對(duì)于消化能力較好的人來說,吃粗糧更能夠攝入多種營(yíng)養(yǎng),。
QQ截圖20180923110328.png (344.19 KB, 下載次數(shù): 6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 粗細(xì)搭配才最好 /
很多人動(dòng)不動(dòng)就開始只吃粗糧,,覺得粗糧萬事好,但實(shí)際上只吃粗糧這樣并沒有什么好處,,粗糧和細(xì)糧里所含有的糖,、淀粉、熱量都相差無幾,,所以吃粗糧吃多也會(huì)發(fā)胖,。
QQ截圖20180923110335.png (462.9 KB, 下載次數(shù):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而且想要通過吃粗糧來降低血糖更是無稽之談,如果不加控制的吃粗糧,,不但血糖無法下降,,還會(huì)使得血糖升高,!
QQ截圖20180923110345.png (486.73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粗糧細(xì)做也不等于粗細(xì)搭配,粗糧就要吃純正的粗糧,,而且最好是蒸著吃,,這樣能最大限度的保留粗糧的營(yíng)養(yǎng)。
QQ截圖20180923110352.png (505.03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想不到米飯和面食也有那么多講究吧 歡迎分享給身邊的人
640 (1).gif (1.94 M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cè)
2018-9-23 11:04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