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是民間流傳較廣的一句話,,可見睡覺的重要性,。如果以每天睡眠8個小時計算,一個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時間都會在床上度過,,把握睡眠節(jié)奏非常重要,!
壽命超過百歲的張學良先生被問到養(yǎng)生之道時就曾回答說:“我并沒有特殊的養(yǎng)生之道,只是我能睡,、會睡罷了,。”一句話道出養(yǎng)生真諦,,最簡單,、有效的養(yǎng)生方法就是睡覺,勝過吃任何補藥,!
01,、睡得好,可長壽
我國醫(yī)學歷來重視睡眠養(yǎng)生,,認為“眠食二者為養(yǎng)生之要務”,,“能眠者,能食,,能長生”,。
美國有兩位學者,對7000人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研究,,認為有7種原因可影響人的壽命,,其中重要的一項是睡眠。
現代醫(yī)學研究也表明,,人體經過睡眠可以促使身體組織生長發(fā)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這對養(yǎng)生至關重要,。
02、這2個小時最重要
如果你細心觀察過,,也許會發(fā)現:很多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亥時睡,寅時起,。
亥時是什么時候,?為什么這些長壽老人都選擇在此時入睡?
亥時,,稱為“人定”時分,,人定即人靜,,即21時-23時之間,傳統中醫(yī)認為亥時三焦經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通調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不通就會生病。
人如果在亥時睡眠,,則百脈可休養(yǎng)生息,保持三焦的運作,,對身體十分有益,。
所以我們說,在晚上的9點~11點之間,,是人們睡覺,、養(yǎng)生的最佳時機,而這個時刻,,也是許多人睡前的最后兩個小時,。
但現實的情況是,到了晚上9點以后,,可能很多人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恣意放縱,白白錯失養(yǎng)生時機,。
03,、睡前養(yǎng)一養(yǎng)
微信圖片_20180604081432.jpg (118.62 KB, 下載次數: 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6-4 08:11 上傳
睡前兩小時,養(yǎng)成這6個小習慣,,不但有助于解決各種睡眠問題,,不再為睡不好覺而煩惱。
1,、適度散步,,促進睡眠
睡前1小時不要進行緊張的腦力勞動,避免劇烈的運動或體力勞動,。如果想運動,,可以選擇散散步,可以促進睡眠,。
2,、熱水泡腳,行氣助血
睡前泡腳,,勝服安眠藥,。睡前用溫水(40℃~45℃),,泡腳15~20分鐘,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的作用,,使腳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中老年人來說,,更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3,、熱敷眼睛,,減少黑眼圈
白天用了一天眼,難免眼睛疲勞干澀,,睡前洗臉時建議加個眼部熱敷,。
拿毛巾先敷眼睛再洗臉,水溫可以稍熱點,,以感覺不燙為度,,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有助于改善眼周圍氣血運行,緩解眼部不適,。
4,、做深呼吸,全身放松
很多人睡前因為太興奮,,或者心里想的事情太多而靜不下心來,,入睡困難,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在睡前靜坐,,配合5分鐘的腹式呼吸。讓自己的身體放松下來,,感受腹部的起伏,。
5、五指梳頭,,留住秀發(fā)
拿雙手的手指按摩頭部,,可以刺激頭部穴位。睡前用雙手指梳到頭皮發(fā)紅,、發(fā)熱,,可疏通頭部血流,提高大腦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發(fā)根營養(yǎng),,減少脫發(fā),消除大腦疲勞,,早入夢鄉(xiāng),。
6,、按摩足心,強腰固腎
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經常按摩足心能夠調節(jié)腎經,,補益腎氣,,起到強腰固腎的作用,解除肢體疲勞,,達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04,、睡前一套養(yǎng)生操
除了最養(yǎng)生的6個睡前小習慣,,總結了一套在家就能做的睡前養(yǎng)生操送給你,助你輕松入睡,,一覺到天亮~
1. 跪著做
舒緩焦慮
像坐榻榻米一樣屈膝跪著,慢慢往后躺,,手臂也要往后伸直,,30秒后再做一次。如果你在白天經常久坐,,這個動作對你很有幫助哦,,能放松手臂的肌肉和鍛煉腹部,迅速安撫身心,,舒緩焦慮,。但是要注意,老年人最好不要做,,以免對腰部造成損傷,。
2. 伸腿做
調和機能
平躺,右腳舉成 90度,,左腳保持30度的姿勢,。雙手要保住90度的腳,手腳伸直,,背部也要伸直,,一個動作維持30秒,然后換過來再做一遍,�,?梢杂柧毜侥愕母共俊⑼炔考∪�,,調和身體各部位機能,。
3. 躺著做
消除水腫
眼睛看上方,,四肢向上伸展,肩膀要放松,,手腕和腳踝各自擺動30秒,。可以幫助血液循環(huán),,消除水腫和腫脹,。
4. 抱膝做
伸展筋骨
先平躺,用手抱住其中一個膝蓋,,膝蓋要盡量往身體方向靠,,另一腳要伸直,借此拉伸大腿后側的肌肉,,還可以拉緊背部和手臂的肌肉,。
5. 撐直做
舒緩壓力
很簡單的動作,雙手撐地,,雙腳伸直,,腳趾頭用力,向前方和自己的方向延伸,,可以有效地舒緩腳踝承受的壓力,。
來源: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養(yǎng)生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