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3月30日第四屆安慶市道德模范頒獎典禮上獲悉,,拄著拐杖還清30年前信用社借款的宿松縣長鋪鎮(zhèn)橫山村“耄耋老人”余順華被授予“第四屆安慶市道德模范”(誠實守信類)稱號。
人物簡介:余順華,,男,,1927年3月生,宿松縣長鋪鎮(zhèn)橫山村村民,。
事跡簡介:余順華在1985年從信用社借款,,仍有1600元的欠款尚未還清。2014年3月17日,,他拄著拐杖來到農(nóng)合行長鋪支行還上了這筆跨度30年的貸款,,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傳統(tǒng)美德。“借款還錢,,天經(jīng)地義,。”老人簡單的話語,,道出了社會運行的基本律則,。余順華曾獲評“安徽好人”、“安慶好人”,、“宿松縣道德模范”,、“宿松好人”等稱號。
詳細事跡:“1985年,,我在信用社借了2000塊錢,,后來幾年陸續(xù)還了一些,不知道還欠多少,,今天都還了,拖了這么久,,真有些對不住,。 ”3月17日,宿松縣農(nóng)村合作銀行長鋪支行的工作人員接待了一位年近九旬,、拄著拐杖的老漢,。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老人終于還上了這筆跨越30年的貸款,。
這位拄著拐杖還款的老人叫余順華,,已經(jīng)89歲,宿松縣長鋪鎮(zhèn)橫山村人,。當天,,老人獨自來到長鋪支行信貸辦公室后,掏出一把零錢告訴信貸員,,自己是來還款的,。經(jīng)查詢,余順華在1985年從信用社借過款,,仍有1600元的欠款尚未還清,。
“從衣著上看得出來,老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彼匏赊r(nóng)村合作銀行長鋪支行行長吳正勤說。當時,,銀行工作人員覺得老人背后肯定有故事,,準備繼續(xù)詢問老人的一些情況,提供一些幫助,。但除了借款的事,,老人一直不肯透露,。老人的舉動深深感動了銀行職工和在場群眾。
經(jīng)過清點,,老人帶來了2000元,。考慮到老人家境貧困,,工作人員向上級行申請,,為老人申請了部分減息,僅收取100元的利息,,并開通綠色通道,,迅速為老人辦理了相關(guān)手續(xù)。連本帶息付完1700元的貸款后,,老人平靜地獨自離開,。
第二天,該支行員工帶上水果,、點心前往橫山村,。在村民們的熱心指引下,找到了老人的家,。 “老人雖然生活貧困,,但是他帶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有需要,,我們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吳正勤說,。
“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這個債三十年,,我一天都沒忘,。再長時間都要還!” 3月25日,,當記者來到余順華家時,,老人平靜地說。記者看到,,三間破舊矮小的瓦房,,大約30平方米,房屋里沒有值錢的家用電器和家具,,卻收拾得干凈整潔,。
老人回憶,當年他到信用社借錢是為了做販牛生意。然而,,天不遂人愿,,老人一家接二連三遭受不幸,一直過得很清貧,。幾十年里,,因為家庭負擔(dān)重,借款一直沒能還清,,但是在他的心里卻一直沒有忘記,。近些年,老人身體越來越差,,想早點把錢還上,,不愿留下遺憾。于是,,他把孩子們平時給的生活費慢慢積攢起來,。今年終于積攢起這筆錢,了卻了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