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壩村名由來
金壩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金壩人口口相傳,代代相傳,,金壩的名字來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并且與朱元璋有關(guān)。
傳說,,1362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展開生死決戰(zhàn)。宿松石良為了增援朱元璋,,率3000士卒夜以繼日開挖了一條從大官湖到長江的河道——這就是涇江,。從此,30余里長的涇江口便成為水陸交通要塞,。
戰(zhàn)役之初,,朱元璋敗北。陳友諒率部在鄱陽湖口窮追猛殺,,朱元璋落水而逃,。生死關(guān)頭,江面浮現(xiàn)出一段又長又粗的楠木,,阻攔了陳友諒的戰(zhàn)船,。危機(jī)之際,朱元璋抱住楠木順江流漂至涇江口,。恰好住在涇江龍?zhí)哆呉晃幻小敖鸸谩钡墓媚锫愤^這里,,連忙將朱元璋抬至家中,喂湯喂水,,朱元璋慢慢蘇醒過來,, 金姑又做了兩大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魚面讓朱元璋吃下,。朱元璋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問 金姑吃的是什么。金姑說,,這叫魚面,。并且告訴朱元璋說江湖里的白魚、青魚,,每條5-10斤重為宜,;粉是山芋粉,選用新鮮香油,。精工細(xì)作的魚面色澤光亮,,有韌性,味美,,鮮酥爽口,,極滋養(yǎng)人。金姑 還說:“等您打了勝仗,,我天天給您做魚面吃,。”
正在這時,,石良也送來了糧草和救兵,,朱元璋立即組織進(jìn)攻,終于打敗了陳友諒,。
勝利之余,,朱元璋念念不忘救命的“楠木”,還有金姑做的“魚面”,, 石良挖的“涇江”,。在生死瞬間,是“楠木”化了危,,救了他的命;在危難之際,,是“金姑魚面”解了饑;在關(guān)鍵時刻,,是石良增了援,,穩(wěn)了局。
傳說,,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后,,果然御封“楠木”為“楠木將軍廟”;御封“魚面”為“金姑魚面”并且作為“御膳貢品”,;御封石良為“田園宰相”——甚至把紅薯叫“洪二”(即紅芋),,一直到今天,,宿松人把紅薯稱之為紅芋。
傳說,,那個會做魚面的“金姑”原來是“楠木將軍”的女兒,,是小姑仙子的化身。她聰明伶俐,、美麗大方,,從小做得一手好面,又喜歡唱歌,,每當(dāng)夕陽西下,,她坐在龍?zhí)哆叺拇髩紊希愿吒�,,歌聲婉轉(zhuǎn)動聽,,唱得游魚昂首,粉蝶舞裙,,百鳥和鳴,。所以,當(dāng)?shù)厝税呀鸸米鴫味璧哪菞l壩就叫“金壩”,,把“楠木將軍”常去游泳的那口清水潭叫“龍?zhí)丁�,,一直延名至今�?br />
(2016.11.28)81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