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古塔 第982篇 作者:過河卒子 QQ號:82009314 微信號:82009314 圖,、文:過河卒子 摩托車戶外行群 群號:322708947 歡迎收看卒子QQ空間,、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慶E網(wǎng)、徽網(wǎng)安慶版,、安慶牽手網(wǎng),、安慶振風論壇、各縣門戶網(wǎng)站等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慶》網(wǎng)絡(luò)長篇旅行專輯,。卒子走遍安慶,介紹安慶及安慶及周邊地區(qū)的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旅游風景點,�,!蹲渥幼弑榘矐c》是一張介紹安慶及安慶周邊地區(qū)旅游景點的名片,向全市旅行或旅游愛好者推薦更多旅游景點,,為讀者服務(wù),!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紹位于安慶市樅陽縣浮山里的一座明代佛教石塔。 浮山被道家視為三十六洞天之一,,早期就有修煉之人在此修行,。南朝梁、陳時,,佛教傳入浮山,。后創(chuàng)建佛教天臺宗的智顗,曾久住浮山,,并建有“浮山寺”,。隋唐之后,皆奉浮山為“佛教祖庭”,。北宋,,佛教曹洞第七代祖師圓鑒大師在此修行,世稱“遠祿公”,。宋仁宗賜號遠祿圓鑒大師,,又賜建寺,名為“大華嚴寺”,。明代,,山中佛教大興,寺庵林立,,僧尼數(shù)以千計,。清桐城學者方以智,晚年居于浮山出家修行,,自號浮山愚者,。
浮山在解放前有塔二十座,多以方石壘成,。塔內(nèi)分藏舍利,、爪發(fā)、衣缽,、骨灰等,。
三寶塔,,在一小山山腰東側(cè),,為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朗目本智禪師建造,,為眾僧藏骨之所。塔后有二小塔,,左刻“臥云禪師之塔”,,右刻“方山寶”(今不存)。塔七層,,高七米,,中空,塔底直徑三點三米,。塔體呈正六邊形,,為方石結(jié)構(gòu)。正面中間有一塊碑刻,,上書“三寶塔”三字,,字體剛勁有力,為朗目和尚所書,。 三寶塔建筑年代為明萬歷三十年(1602),;形制特點:六角八級密檐式實心石塔,原塔已毀,,現(xiàn)塔為一九八九年冬,,浮山管理處予以重修,使用了部分當年的舊構(gòu)件,。 三寶塔塔體呈正六邊形,,為方石結(jié)構(gòu)。正面中間有一塊碑刻,,上書“三寶塔”三字,,字體剛勁有力,為朗目和尚所書,。三寶塔碑長O.9米,,寬0.5米,字體為楷書,。石料為當?shù)啬規(guī)r,,碑嵌在三寶塔正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