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老屋 第980篇 作者:過河卒子 QQ號:82009314 微信號:82009314 圖,、文:過河卒子 摩托車戶外行群 群號:322708947 歡迎收看卒子QQ空間,、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慶E網(wǎng)、徽網(wǎng)安慶版,、安慶牽手網(wǎng),、安慶振風論壇、各縣門戶網(wǎng)站等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慶》網(wǎng)絡(luò)長篇旅行專輯。卒子走遍安慶,,介紹安慶及安慶及周邊地區(qū)的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旅游風景點,。《卒子走遍安慶》是一張介紹安慶及安慶周邊地區(qū)旅游景點的名片,,向全市旅行或旅游愛好者推薦更多旅游景點,,為讀者服務(wù)!卒子通過堅持做一件事情,,將地方歷史文化與社會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串聯(lián)起來,,持之以恒形成一個勵志故事來與大家共勉。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紹位于安慶市宿松縣陳漢鄉(xiāng)廣福村看一看這里的一棟老屋,。 陳漢鄉(xiāng)是安慶市宿松縣下轄的一個鄉(xiāng),,地處大別山南麓,位于宿松縣西北角,,集革命老區(qū),、深山區(qū)、庫區(qū)于一身,,海拔平均達五百米,。陳漢鄉(xiāng)境內(nèi)資源豐富,盛產(chǎn)毛竹,、松杉,、蠶繭、茶葉,、板栗,、柑桔、鮮魚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蘊藏有鉛鋅礦,、錳礦、磷礦,、鐵礦,、石英、石墨等礦藏及水力資源。該鄉(xiāng)山水相間,,風景如畫,,釣魚臺水庫鑲嵌其中,是理想的旅游休閑樂園,。廣福村地處宿松縣西北部,,陳漢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北邊是風景如畫的釣魚臺水庫,,卒子將與走遍安慶群友在今年的國慶節(jié)期間到此處瀏覽。廣福村由鄭沖,、陳院,、廣福三村合并而成,面積為6.59平方公里,,是一處群山環(huán)繞的世外桃園,。 在陳漢鄉(xiāng),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二個名人,。其一是陳武,,字子烈,廬江松滋人,,公元176年,,出生于今宿松縣陳漢溝。漢獻帝興平元年,,陳武被孫策拜為別部司馬,。建安四年,陳武組建新軍,。公元前208年赤壁大戰(zhàn)中,,陳武為第四隊領(lǐng)兵軍官,軍功卓著,,進位偏將軍,。建安二十年八月,陳武從孫權(quán)擊合肥,,為救孫權(quán),,奮命戰(zhàn)死,時年四十歲,。武有兩子,,長子陳修,封都亭侯,;次子陳表,,封都鄉(xiāng)侯。父子三人的業(yè)績,均載入《三國志》,,饒有名將家風,。其二是陳漢(1306—1401),又名英,,字如山,,號華甫,宿松縣西鄉(xiāng)陳武村(今宿松縣陳漢鄉(xiāng)釣魚臺村)人,。陳漢生來聰穎靈敏,,體健剛正,深得廣大民眾的信賴,。元朝末期,,戰(zhàn)亂不斷,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紛紛集眾結(jié)寨,,以保平安,漢被推為眾寨之王,。明朝建國前夕,,漢率所屬四十八寨歸附明朝,初授奉議大夫,,授命鎮(zhèn)撫川陜,,屢立軍功。陳漢鄉(xiāng)也因此得名,。 朱家大屋位于廣福村一處公路過,,是一處現(xiàn)存的清代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朱家大屋是一棟清代建筑,,大屋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三百平方米,,現(xiàn)存前屋,、正屋、左右?guī)康冉ㄖ�,。正屋七間,,外磚內(nèi)木結(jié)構(gòu),通面闊約二十米,,通進深約十米,,整屋均用穿斗結(jié)構(gòu),重檐硬山頂,。朱家大屋古樸而又典雅,,應被列為“文物保護點”,。 朱家大屋的墻門和繁華程度應該稱得上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此座墻門裝飾完全是大戶人家特色,,兩旁門柱上角皆有石雕,,門額上還有磚雕,正中雕的是古代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飽滿,、憨態(tài)可掬、栩栩如生,、甚是可愛,。門的左右雕的是云龍紋飾,下雕蝙蝠紋飾,,象征著福氣臨門,、滿門吉祥,上一屋也是磚雕,,正中鐫有磚匾,不幸在文革中被毀,。 朱家大屋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風格,,是一座外磚內(nèi)木結(jié)構(gòu)的古建筑,石板地,、石臺階,、石門檻、大屋坐西朝東,,高墻飛檐,,伸展向藍天,院內(nèi)木窗花格精雕,,天井女兒墻上嵌有菱花桶窗,,石板道地四整平方,走廊圍柱花頂,,根根柱頭有獸頭和人物故事雕飾,。 朱家大屋,為宿松朱氏所建的大屋,,宿松朱氏中名人的朱書,。朱書(1654——1707),名世文,,字字綠,,亦名杜溪。世居宿松碎石鄉(xiāng)朱家大屋,。明末,,朱父光陛為避兵亂,,挈眷屬,設(shè)館授徒于太湖,、潛山等縣山區(qū),。1654年,朱書誕生于潛山縣敢山?jīng)_,。31歲那年,,在舊縣(今繁昌新港)遇桐城戴名世,互贈詩文,,訂為文字交,。33歲時,至皖江應試,,與方苞友善,,旋以選貢入太學。當時海內(nèi)知名人士,,云集京師(今北京),,朱書生活儉樸,褐衣布履,,樂在其中,。他與方苞、戴名世一起,,專心致力于古,、時文的研究。34歲,,在京考授教習,,開始漫游,浮大江,,出浦口,,走淮南,入畿輔,,輾轉(zhuǎn)于燕,、趙、齊,、魯?shù)鹊�,,后因母逝奔喪,回家住了一段時間,,寫了不少詩文,。38歲時,利用行補官學教習機會,,先后以8年時間,,歷游齊,、魯、燕,、梁,、秦、楚,、吳,、越諸地,寫出《游歷記》和《杜溪文稿》若干卷,,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由戴名世作序在金陵刊稿成書。朱書晚年,,因摯友方,、戴力勸,才認真從事時文,、科舉,。49歲,復至京師,,應順天鄉(xiāng)試,,50歲,連中甲乙兩科,,康熙四十二年,以殿試二甲四十名登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聲譽一時赫然公卿間,。51歲時,,被召入武英殿,纂修《佩文韻府》和《淵鑒類涵》,,寫入殿紀事詩四十首,,獲御賜松花崗硯及鹿雉魚等物,他在京三年,,起早歇晚,,積勞成疾,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六月十九日在京師逝世,,終年54歲,,歸葬于故鄉(xiāng)杜溪。朱書一生,,勤于筆耕,、創(chuàng)作頗豐,,著有《仙田詩在》、《朱杜溪稿》,、《游歷記》,、《怡齋詩文集》、《松鱗堂偶抄》,、《寒潭瑣錄》,、《評點東萊博義》等。朱死后不久,,受南山文字獄案株連,,大部分文稿失傳,現(xiàn)僅存《朱杜溪先生集》,、《游歷記存》,、《評點東萊博義》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