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青石橋(安慶古橋)——卒子走遍安慶 卒子走遍安慶,,介紹安慶老城和七縣一市的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旅游風景點。卒子走遍安慶是一張介紹安慶旅游景點的名片,更多推薦旅游景點,,為讀者服務,!通過“卒子游記”,,帶領大家去慢慢欣賞一個去除浮躁的長篇紀實旅行錄,,“堅持”自我的信念,一生為之努力,。
陳氏青石橋 ——安慶古橋 第908篇 作者:過河卒子 QQ號:82009314 本文:過河卒子撰文,、配圖 摩托車戶外行群 群號:322708947 歡迎收看卒子QQ空間、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慶E網,、徽網安慶版,、安慶牽手網、安慶振風論壇,、各縣門戶網站等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慶》網絡長篇旅行專輯,。安慶,,位于皖西南重山峻嶺中,據不完全統計,,宋代以來整個安慶地區(qū)有過數千座老橋,,多為木橋、石橋,、竹橋,,然而時光流逝,這些橋或僅存橋名,,或殘存橋跡,,能完整保留下來的,,已經寥寥,。就在大別山腹地,就有一座清朝中晚期的老石橋,,村民們叫它青石橋,。周末卒子找到了這座古橋,。經過詢問才得知原來此橋是陳氏邑人于清朝修建,邑人就是同鄉(xiāng)之人,,晉宋時期詩人陶淵明在其作《桃花源記》中有句:“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苯裉熳渥酉虼蠹医榻B這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石橋,。 無愁村順山而下有條河,其上流現存兩座古石橋,,分別為青石橋和石板橋,,是無愁村現存數座古橋之一。這二座石橋在交通其及不便的古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原來的“鄉(xiāng)道”已經廢棄,,原本繁忙的青石橋和石板橋也漸漸沉寂下來了,。所幸兩座古橋能夠在歷史大發(fā)展的潮流中得以保存下來,實屬不易,。 據觀察,,這座青石橋,始建于清朝中晚期,,具體年代不詳,。它默默藏在無愁村的河道上。整座橋,,橋面是五條青石條,,兩邊橋基為厚重石橋墩。大部分橋體皆為厚重長石,。橋下石墩厚實緊密,、紋絲無隙,質樸大氣,、古意盎然,。
QQ截圖20160315133625.jpg (219.48 KB, 下載次數: 3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3-15 13:36 上傳
據村民講述,該石橋曾在民國期間重修,,青石條上沒有留下陳氏族人為其題寫的橋額,,古石橋雖然已有風雨的痕跡,仍能看出鐫痕古舊,、氣度不凡,。對于這座石橋地理位置,,據卒子觀察“前抵大夫弟,后達陳花屋”,。舊時,,人們出行以舟車為主,青石橋獨具自然便利,,成了無愁村的重要交通要道,。 青石橋,全長約二十多米,,因全市叫青石橋的太多,,為區(qū)別名稱,卒子特意為此取名陳氏青石橋,。踏上橋的第一步,,階梯中間深深的凹槽吸引了眼光,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它就像歷史的烙印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它歲月與滄桑,。兩百多年過去了,它身留下了多少代人的腳印已無法計算,,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仍然立在那里,。 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中晚期由陳氏的邑人倡議捐建改為石橋,,后進行了多次維修,。石橋為懸臂式全石結構,據了解,,無愁村在歷史上出過多位官員,,其中就有陳氏官居五品以上的大夫,為官者為了造福鄉(xiāng)民,,發(fā)動鄉(xiāng)親修建了石橋,。也成為無愁村一座標志性的建筑。橋下是無愁村的溪流,,終年四季,、青山不老、綠水長流,。下雨時候,,志得意滿、奔騰澎湃,、溝澮皆盈”,。可見其初始規(guī)模之宏大,橋這頭是大片農田,。 這座歷盡滄桑的古橋,隨著道路的變化而變化,,原橋身現在已經不再作為交通行走,。但其象征古代先民勤勞智慧和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及為方便無愁村的交通,、促進經濟發(fā)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現在無愁村下已經架起了高速公路的大橋,這是現代文明與遠古智慧交織在一起的文化,,它將永遠激發(fā)人們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園的熱忱。 [size=0.83em]psb7.jpg (368.2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url=]保存到相冊[/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3 秒前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