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雙搶”
石普水
所有的農活我最最害怕的是“雙搶” 。今天的年青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是“雙搶” ,,“雙搶”已成為一個即將消失的名詞,,但它在我的心目中,卻象發(fā)生在昨天一樣清晰,,那樣刻骨銘心,。
讓我為您描繪這一幕吧,算是補課吧,。三十年多前農民收割早稻,,栽插晚稻,因為要搶季節(jié),,所以叫“雙搶” ,。俗話說,“小暑吃園,,大暑吃田” ,。每年小暑過后幾天,便開始收割早熟品種,,一半搶季節(jié),,一半缺糧農民等米下鍋。
“瞿……瞿……瞿……”,,黎明的哨音格外響,,而我條件反射似的坐起來,,接著,廣播筒里就傳來隊長的聲音——“喂,,開工哇,!割谷!”一睜眼,,四周一片漆黑,,天還沒有亮。揉揉睡眠不足的眼睛,,打開門,,天才蒙蒙亮,拖著疲憊的身子,,來不及刷牙漱口,,拿起一把鐮就去割谷。
平心而論,,做農民,,在我心目中留下很多美好的記憶,唯獨害怕“雙搶” ,,甚至睡夢中都害怕這種聲音,,許多年來,我記憶中最清晰而又最害怕的聲音,。
其實害怕歸害怕,,但是割谷場面卻是熱熱鬧鬧。往往幾十號人一字排開,,鐮刀嚓嚓嚓的響聲整齊而有節(jié)奏,,后邊的人笑著催前邊人快點,大家爭先恐后,,有說有笑,,倒也十分開心。有人不小心割傷手指,,鮮血直流,,卻也習以為常,旁邊的人打趣說他多禮,, “殺雞” 待客 ,。歡聲笑語中,十來畝田不知不覺便割完了,。收工時,,太陽正在蒸蒸日上。說著笑著到塘里洗手洗腳,,年輕人相互打水,,歡笑聲把人帶進 “潑水節(jié)”,。
回家草草吃飯,準確地說,,是喝粥,。第一碗是米湯,濃濃的,,粘粘的,,涼涼的,,格外愜意,。
中午一般男人整田,女人小孩拉秧,。天太熱,,太悶熱,拉秧時整個身子蜷在田里,,特熱特別是在四周高中間低的鍋底似的干田拉“旱秧” ,,那何止是汗流浹背!熱極了,,跑到塘里先伏著灌一肚子水,,再把頭伸進水里浸泡一會,象牛浴水似的,,然后用手洗凈胳膊上的汗和泥,。也有人到樹巒內不脫褲的“拉屎” ,干脆坐下來休息一會,。
下午收谷比早晨割谷苦得多,。雙搶時節(jié)是在“三伏天” ,一年里最酷熱的天氣,。人在家開空調還埋怨熱呢,。農民卻不得不挺身而出。您知道中午太陽把田里水炙烤得多么熱嗎,?象沸騰的開水似的,,人的腳伸進水里,立即燙得喊“唉喲” ,, 連忙抽回來,,遲遲不敢下田。但是,,老農民們皮糙肉厚,,不怕熱。不過田泥巴底下倒也不燙,。一般孩子“收把” ,,婦女“捆把” ,,男勞力挑把。挑把時赤腳踩在發(fā)燙的沙子上,,尖石子刺進肉里那是真的鉆心的痛喲,,我只能選擇草上走。
好不容易不谷把挑到稻場,。還有很多艱難的工作等著你,。那年月沒有脫粒機,什么都是人工。
第一道工序叫“搭谷把” ,,雙手舉起整個稻把,,使勁往地下摔,是“吃人飯著牛力”,。 “搭谷把” 用力不說,谷葉沾在身上“he喝人” 又癢又不能搔,,那滋味真不是人受的,。
第二道工序叫“打草” ,男女老少把稻把解散,,鋪在稻場上,,用牛拉著石磙在上面包著轉趕滾。一般傍晚鋪場,,晚上趕磙,,然后翻草,第天早晨再打一次,。打草時牛常貪懶,,有一點無一點拉屎,“懶牛懶馬屎尿多” ,,這時人得用草接住屎丟掉,,——所謂“要想牛打谷,就得把牛接屎” 就是專指打草說的,。
吃過晚飯,,在塘里洗完澡,便又要到老遠的稻場“分谷” ,。 “分谷” 時先“抽鬮” ,,然后按順序一家家稱。分谷每次三個人,,也按順序輪流轉,。分到谷子后深一腳淺一腳摸黑挑回家。抽到末鬮的人坐在扁擔上等,,任憑四周源源不斷的蚊子輪番轟炸,,有人竟然鼾聲如雷——中國的農民真是鋼鐵鑄成的,!
“雙搶” 時稻場上到處是谷,晚上留人“看夜” ,,每晚兩分工——一角錢的報酬,!“看夜”的人扛一張竹床,一床單被,,我索性整個身子直接鉆到被子里,,躲過蚊子鋼針般的肉嘴;有人用草扎一條長長的“煙把” ,,上邊放些癟谷葉,,那種原始的“蚊香” 熏得人嗆得直咳嗽,喉嚨里癢癢的怪難受,,但比蚊子叮咬好受些,。
最緊張的時候還要“打夜工” ,一般是拉秧,。每人拉50個或100個,誰先拉完誰先走,。晚上天倒不熱,,但蚊子高興地唱著在你身上到處亂叮,螞蟥叮在你腳上拉都拉不下來,,拉下來血流不止,,怪嚇人的。插田大部分是婦女和小孩,,男人們做打谷耕田挑糞的力氣活,。在雙搶諸事中我喜歡插田,雖然也腰酸背痛,,但比其他的事輕巧,!1969年大生產隊,我從早稻插到中稻,、晚稻,,幾乎插了百來天田,今天想來也覺得不可思議,。
中國的農民真是“老黃�,!保缘氖遣�,,擠出來的是血,!早晨往往煮粥,收工后盛幾碗冷著,,刷牙后端著碗清粥,,站在灶邊不用筷子喝兩碗當茶,,“菜”也不過在圍井罐里挑點腐乳、豆豉,、辣椒醬等咸菜,。中午炒菜也是自家菜園里摘的千篇一律的辣椒炒豆茭,茄子切成塊放在飯面上加點鹽放點豬油那是美味佳肴,。一斤米兌5斤小毛魚炒辣椒那是加餐,,燉個雞蛋那是最好的人家!
中午“歇中”,,還要頂著烈日用籮挑著到幾里軋米,,有人到四、五里的河里撈豬菜挑回家喂豬,,晚上競有人赤腳到一華里的水庫挑水澆黃煙葉,,一挑就是幾十擔!那真比牛還“�,!� ,!為了黃煙能賣幾元錢。
幾十年過去了,,“雙搶”如今 成了歷史,。今天年輕女“農民” 白白胖胖的,到園里摘菜都騎著摩托車,;承包經營幾百畝田“大包戶”的農民皮鞋錚亮,,臉比我這初中老師還白!當年我們經歷的“雙搶” 對年輕人成為 “憶苦思甜” 的歷史 ,。但它在我的心目中永遠不會消失,,象昨天一樣清晰。
(2009.8.6)(2015.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