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西源九井溝 石普水 九井溝大名鼎鼎。我對九井溝向往已久,,然而卻望而卻步,。因為,,她隱居深山。王百勝,,我24年前的得意門生,,曾在隘口鄉(xiāng)當過常務副鄉(xiāng)長,自告奮勇為我當導游,。 五月一日,,我們一行從縣城出發(fā)到隘口鄉(xiāng),沿村級水泥公路十余公里來到新源村村部,。喝上一口當?shù)氐娜�,,甜甜的,從地圖上看,,龍湖發(fā)源于隘口,,但隘口水比龍湖水與卻是天上地下兩個味道。 村部對面就是高山,,山腳下一個村莊,,桂主任說這村子叫祝家下灣,宿松縣委第一次黨代會在這里舉行,。幾米高的石頭壘起整整齊齊的梯田,,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幾百年來依然穩(wěn)如泰山,。我們饒有興致的跟桂主任來到祝家下灣,。一位老人在打棉花洞,王百勝還能叫上老人名字,,給他煙,,風趣地跟老人開玩笑,要老人注意身體,,莫給兒子多留錢,。村里正在蓋房,王百勝跟他們一一打招呼并給他們香煙,。我打心眼佩服百勝,,至今還記得每一個老百姓,可見他在隘口工作是怎樣深入農村基層老百姓的,。 村后房子低而矮,,緊挨著,石塊鋪成一尺來寬的路面,�,?可胶筮呌幸粋紀念亭,亭子前邊一塊空坦,,桂主任說這里當年是一座私塾,,1931年3月,,宿松縣委會議從黃梅北山轉移到這里舉行。出席代表15人,,選舉王新德為縣委書記,,祝爾昌等五人成為烈士。1991年縣委縣政府在此建立了紀念亭,,亭內有一塊石牌,。 九井溝坐落在龍王村,今屬九井溝村,。四周是高山,,中間平坦處居民聚村而居。村里有座龍王廟,,一座龍王橋,,村委會、小學皆在橋邊,。 九井溝在龍王村部向東北約一公里處,。東邊滿山竹子,北邊山疊著山,。兩山峽谷中間有十來家民房,,李書記說這屋叫干河溝,居民姓胡,,現(xiàn)在都已遷出。將來,,它們就是古民居,! 九井溝就在這兩山之間的神秘谷里。 山路一尺多寬,,陡坡不多,,并不難走。與王安石當年走過的并沒有兩樣,。在一塊一丈來高的陡壁對面有一間破屋,,有一角已倒塌,是以前看護山林的,。破屋下面就是三井,。三井沒有路,我們手拉著樹枝,,一腳一腳在柴草上走下去,。王百勝說這里原來是座水電站,里邊蓄水時可以有竹排劃船,。大壩并不很高,,水庫沒有一點水,。我們小心地彎著腰走下壩。 站在水泥板上看,,正下方是一個兩,、三米寬的深潭,里面全是黑黑的水,。石潭右邊是座山,,靠山一邊有一塊十來米大小的大石洞,石洞里面有大潭,,小潭,,長方形的,圓形的,,橢圓形的,,呲牙裂嘴,形態(tài)怪異,。大石洞底下二十余米是一個大深潭,,潭里有水。 石頭是堅硬的,,水是柔弱的,。。然而從高山上奔騰而下的流水便匯成一股激流,,激流以摧枯拉朽之勢的沖擊著下面的山石,,山石便形成一個深潭;激流意猶未盡,,咆哮著折向西邊山石,,于是形成第二個景觀,大石洞,;然后再沖下去,,便形成第三個景觀,大深潭,。 水滴石穿,。一波三折,造化神功,�,?上Т丝趟畮炖餂]有一點水,想象著激流瀑布,,那是何等壯觀,! 眼前的三井是這樣平靜。傳說唐朝貞觀年間,,西源地區(qū)連續(xù)三年大旱,,田地干裂,、溪河斷流、草木枯死,、莊稼絕收,。人們紛紛棄家出走,一時間,,該地區(qū)幾乎斷了人煙,。眼見此情此景,住在本地龍王廟附近的周氏三兄弟惠澤,、惠俊,、惠圣決心為民請命。三兄弟去龍王居住的三井龍宮,,求龍王濟世降雨,。農歷五月初五,他們沐浴更衣,、焚香祈禱,,齋戒七日,來到三井,,義無反顧地步入干涸了的井底,,探尋龍宮。剛才還是烈日炎炎,,霎時間,,烏云鋪天蓋地,閃電撕裂長空,,雷聲震耳欲聾,,暴雨傾盆而下,不一會,,九井溝內,河水猛漲,。緊接著,,彎彎田下起了彎彎雨,雨不淋過路之人,。暴雨解除了旱情,,周氏三兄弟卻永遠踏上了不歸路。從此以后,,這一地區(qū),,風調雨順,物阜民豐,。 周氏兄弟舍己為民的品行也譽滿鄉(xiāng)里,,廣為流傳,。 “龍宮”,莫非就是我們腳底下最深的大深潭,? 出三井不遠左邊有條小路,,百勝說那是到八井、九井的路,。我們卻是沿大路走,,李書記說先去看精華。 沿途風景如畫,。杜鵑花已謝,,徐娘半老;覆盤子花卻正青春年少,,又大又白,。鳥兒喳喳叫,清泉石上流,。 一瀑布下面又是一水潭,,并不很顯眼,李書記他們見怪不怪,,只是指指點點,,并沒有停下來。 我們來到一個地勢開闊的地方,,當中一塊光溜溜的巨石,,不甘寂寞的小伙子縱身而上,接著又飛躍而下,。頭上瀑布自兩丈來高的石上,,眼見瀑布飛流而下,銀白色,,形態(tài)舒緩且端莊,,氣勢高貴而典雅,呈現(xiàn)給人一種貴婦人的女性溫柔美,,一種太極拳中的輕緩功夫,。流水潺潺,青風習習,,坐下來觀賞瀑布,,樹木蔥蘢,綠葉茂盛,,紅日高照,,白云悠悠,置身其中好不愜意。 小憩后我們緣水而上六井,。腳下山石潔白,,細看卻似涂上了一點粉紅,光滑圓溜溜,,走上去腳下卻并不滑,。山石堅硬而平滑,廣闊且有氣質,,那是男性的肌肉疙瘩,,雄健,高聳,,有力,。李書記手指著頭頂說,上面就是七井,。 七井果然是大手筆,。遠遠望去,大瀑布從天而降,,飛流而下,,卻一波三折,形成三疊泉,,偌大的石墻上沖刷了三個小潭,,三節(jié)瀑布如天女散花,泉水潔白如絲,,純潔如銀,,陽光下熠熠生輝。李書記說曾有人赤腳爬上三,、四百米高的三疊泉,,從潭中摸出紅青蛙。 那該是一種怎樣巨大的誘惑力,?那是一種怎樣的罕見的珍奇,! 大瀑布下的石潭謂“仙池”,亦稱鴛鴦池,。然而,,要上鴛鴦池絕非易事,此間生活慣了的桂主任赤腳都不敢上,。游玩的孩子們卻是歡呼雀躍,步履輕盈,。我也豪氣干云,,上!其實,石頭上面并不滑,,望著有裂縫或凸凹的地方下腳,,走上去倒也踏實�,!暗厣媳緵]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爬上天池,那真是人間仙境,。迎面十來丈的瀑布在表演著“飛流直下三千尺”,,想象雨后 “銀河落九天”該是何等壯美!泉水叮咚響,,爬上來時有點熱,,此刻卻舒服無比。七丈余寬的天池邊有一棵大柏樹,。瀑布沖下來,,雪花奔涌,蔚為壯觀,。天池上的石壁,,像是灑了一層細鹽,又像落了一層冷霜,,白中透紅,。面對此情此景,惟有感嘆大自然的偉大,,水力量的神奇,。 “無限風光在險峰�,!�據(jù)說,,大雨季節(jié)此處的三疊泉壯觀、美麗不亞于廬山的三疊泉與黃山的翡翠谷,�,?上ВF(xiàn)在水太清瘦了,,看不到她的波急浪涌,。她只悠悠流淌,緩緩地落入碧潭,,流下六井,。 上山容易下山難,。李書記把一捆紅索拴在一棵樹上,人拉著索作保險繩,,要不一踏踏空,,人滑下去雖無生命危險,卻也是摔得鼻青臉腫的,。小青年們依舊嘻嘻哈哈,,輕輕松松的下去。我卻不敢放索,,步步為營,,倒也平安無事。其實,,水沖刷石頭磨去細沙粒,有點沙性,。 上山的路上又碰到了一個黑瘦的老頭。李書記說這來回20余里的小路原來到處是柴草,,王百勝形容為“芭茅割斷頸,,露水濕齊腰”,,這些路邊的芭茅,、小樹全是黑瘦的老頭割掉的,。沒人叫他割,,沒有人給他報酬,是他主動割的,。同事虞潔貴校長說他做了件好事,,他卻說:“多做些事,健些,!”回來又碰到了他,,問他說叫李樹成,我給他拍了照片,。李書記說他有點迂腐,,村里給他錢,他一次性消費,。給五塊錢買五塊錢的煙,,給二十塊錢買二十塊錢的煙,逢人就張,。鄉(xiāng)里垃圾,,也是他主動運到遠處去。他是雷鋒式的傻子,,可惜當今中國這樣的傻子太少了! 回來走到三井我才想到還有八,、九井沒到,,我提出回去,,百勝說已走過了很長的路,,同行的都沒有回去的意思,。一,、二井在來的路上,,其實只是流水沖擊右頭形成一個石潭罷了。相比較于七井則大巫見小巫,。 心滿意足又意猶未盡,。自古天下名山古寺多,,這么神奇的地方,,和尚們怎么沒有想到,? 九井溝,,中國最后一塊神秘的處女地,與眾不同,,獨善其身,。 來九井溝其實并不只是旅游。涉溪水,,登山路,流水潺潺,,花香四季,。在天然大氧吧里走著,,坐著,躺著,,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賞心悅目,飄飄欲仙,。觀賞著多姿多彩的瀑布,,閉上眼睛,沐浴著陽光,、清風,,真是一種神仙歲月,。 到九井溝更多的是懷古。該在干河溝建個休閑中心,。讓生活在鋼筋混凝土里住膩了的人們在九井溝到處走走,,呼吸宋朝王安石時的空氣,沐浴盛唐李世民時的陽光,,喝漢武帝時的泉水,,看孔夫子時代的藍天,望堯舜時代的白云,,吹黃帝時的山風,讓你透過時空隧道回望五千年,。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比婺源還原生態(tài)的大自然的恩賜。精神一定能得到徹底解脫,。那些抑郁的,,自閉的,煩躁的,,職業(yè)倦怠的,,都該到九井溝來,跟李樹成勞動三天,,包藥到病除,。 出了九井溝,山路口對面公路邊一棵泡桐樹,,回望身后無人住的村莊,,我作了個標記。心里默念著:九井溝,,你等著,,我還會來看你的,一定,! (2011.5.2)(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