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漢來殺豬,千家萬戶把門出”,。這是村里這些年一直傳著的話,。就像明朝末年大街小巷都喊著“吃闖王,穿闖王,,有了闖王不納糧”一樣,,可是張老漢,一個農(nóng)村不惑之年的男人,,又怎么能和滅明朝做皇帝的闖王相比呢,。要說張老漢,也沒有什么通天的本事,,一生就會干一件事,,那就是殺豬。 有人會說了,,殺豬最多也是長大之后才干的事,,怎么說一生就會干這個呢。其實,,您還別不信,,是真的。話說張老漢年輕的時候,,干什么工作都嫌太累,,堅持不下來,但惟獨殺豬,,別提多累,,那可是風(fēng)雨無阻,這不,,快五十了,,還是喜歡干這個,從來沒有換過職業(yè),。這也不能怪張老漢,,誰叫他祖輩就是干這個的呢!還記得小時候,,老漢的父親幫隊里殺豬,,老漢就催著隊長把小豬拉出來給他殺,這也叫上陣父子兵了,。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以后,,農(nóng)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yǎng)豬,,老漢的父親有點忙不過來了,再說年紀(jì)也大了,。于是把張老漢叫到跟前說:臭小子,,明天跟老子一起殺豬去,好不,?哪知道這個臭小子高興的屁顛屁顛的,,連說好好的。開始父親還擔(dān)心老漢膽小怕血,,這下可好了,,總算是后繼有人了。從那以后張老漢就跟著父親在村里殺豬,,后來父親看他都會了,,就索性全交給他管理。張老漢年輕時身強力壯,,殺一只兩百斤的豬,,都不用別人幫忙。于是那些喜歡看熱鬧的人就說:張老漢來殺豬,,千家萬戶把門出,,都來看老漢殺豬了。雖然老漢現(xiàn)在年紀(jì)有點大了,,但這句話還一直流傳下來了,。 今天,張老漢又來到了石木匠家殺豬,。石木匠以前在村里也是很有名的,,只是有一次給人家干活的時候從樓上掉下來受了傷,就沒有干木匠了,。給人家干的活少了,,慢慢人家也就淡忘了他的手藝。不過雖說石木匠手藝不錯,,但是為人還是很小氣的,。他給人家干活的時候,那可是一分的虧也吃不得的,。于是有人給他取了個外號,,叫石劉能,劉能在《鄉(xiāng)村愛情》里面是最小氣的,,于是村里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這樣的外號,。其實每個村里都有一個像《鄉(xiāng)村愛情》里面的劉能,《女人當(dāng)官》里面的王胡這樣的角色,要說到七仙村里的這個角色,,那就是非石木匠不可了,。要是他家養(yǎng)的雞吃了人家的稻子,他肯定會和人家說:吃點稻子沒事,,還會長起來的,。要是人家養(yǎng)的雞吃了他家的稻子,那可是非要宰了不可的,。 一大早,,天還沒有亮,石木匠一家人就早早起床了,。一是要抓緊時間燒開水,,二是馬上家里的豬要殺了,石木匠也睡不著啊,。一想到養(yǎng)了這么長時間豬,今早就要宰了,,舍不得,。不過又想到殺豬能賣到錢,石木匠的心里也算平衡了,。趕緊起來燒開水,,開水可不是一點就行的,那可是要好幾大桶的,。5點半的時候,,張老漢就來了,老漢開了一個三輪摩托車過來,,里面裝了一個大盆,,還有兩個大籃子,籃子里面有剁骨頭的刀,,有切肉的小刀,,還有刮豬毛的刨子。張老漢到的時候,,石木匠一家人都起床了,,開水也燒好了,系在豬身上的繩子也找出來了,,(農(nóng)村人都會把豬關(guān)在豬圈里面,,每次殺豬的時候,總是讓家里的主人先到豬圈里,,拿一根大繩子系在豬的身上,,然后再把豬來出來,只有把豬拉出來,才方便殺豬)還有石木匠的三個堂兄弟也來了,。因為殺一只大豬當(dāng)然是幫忙的人越多越好的,,因為這個把豬按倒可是一個力氣活,人多力量大嘛,。雖說石木匠的三個堂兄弟也五十歲了,,但不管怎么說,在這個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的村子里,,這個年紀(jì)的男人那可是絕對的勞動力呢,。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諸葛亮都能抓孟獲,,如今這三個堂兄弟在一起殺只豬自然是不在話下了,。石木匠先是給每人散了一根煙,泡了一杯茶,,雖說小心眼,,可是這個時候小心眼可不行,沒有這三個臭皮匠和張老漢,,這只豬還真殺不成,,總不至于拿個鋤頭把豬打死吧。抽了煙,,喝了茶,,大冬天的也是暖一暖身子的,接下來就要干正事了,。 張老漢先是和石木匠的一個兄弟抬出一張接近一米八長,、一米寬的大板凳,放在門前,,然后把一個大水盆放在板凳的旁邊,,水盆有一個浴缸一般大。放好這些東西之后,,張老漢招呼石木匠去把豬圈里的豬系好,。因為離天亮還早,所以石木匠的老婆拿著一個手電筒也跟著來到了豬圈,�,?蓱z那只大肥豬還沒起床,硬是被石木匠一腳踹了起來,,石木匠把繩子系在了豬的背上,。雖說人家老說笨豬,但死到臨頭,,也就不笨了,。不管石木匠怎么拉,,豬死活都不出來。石木匠趕緊招呼老婆進來,,畢竟每條給豬喂食的是老婆,,可能老婆比較能對付這只大豬。木匠老婆從家里拿來一只木桶和水瓢,,用水瓢敲著木桶,,就這樣大肥豬被哄了出來。幾分鐘的半拉半推,,豬終于來到了門前,。石木匠把豬拉到張老漢剛剛放的板凳旁邊,石木匠的一個兄弟連忙抓住豬尾巴,,只見張老漢眼明手快,,手上拿著一把鐵鉤,一下子就鉤到了豬的喉嚨,,緊接著石木匠的另兩個兄弟一個按著豬的頭,,另一個按著豬的后面,石木匠從家里拿來一個大盆,,放在張老漢的鐵鉤下面,,不一會,就接了滿滿的一大盆豬血,,我們這里稱之為“豬旺子”。石木匠的老婆把豬旺子端到廚房里,,趕緊拿冷水煮著,,一會做一個下酒菜。就這樣,,石木匠的老婆在廚房里時刻準(zhǔn)備著燒開水和張羅著外面一幫人的早餐,。石木匠在外面和張老漢一起殺豬。夫妻二人,,一人主內(nèi),,一人主外,可見分工明確,。張老漢邊說這只豬的旺子真多,,邊吩咐大家一起用力把豬放到大水盆里。石木匠從廚房里挑來兩桶開水,,全部倒在了大水盆里,,只見張老漢兩只手拉著豬身上的繩子,一只手拉一只手放,,一直重復(fù)著這樣的動作,,因為這個動作很重要,可以把豬身上的毛拉松一些,在經(jīng)過開水的澆泡,,待會就可以拿刨子來刮豬毛了,。石木匠的堂兄弟每人拿著一只刨子,很快就將豬身上的毛全弄了下來,,這些豬毛可不能亂扔的,,張老漢還要拿著這些豬毛去賣錢呢,要知道一斤豬毛可要四五塊錢呢,。老漢吩咐石木匠去拿一個梯子過來,,張老漢在豬的一只前腳上掛了一個鉤子,然后將這個鉤子和豬一起掛到了梯子上,,這樣做可是為了給豬開膛破肚,,一方面將肚子里面的豬油全部拿下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將豬分成兩半,,待會賣肉的時候方便一些,。張老漢對豬內(nèi)部構(gòu)造的熟悉,絕不亞于一個醫(yī)院教授對人體的了解,,每一刀下去,,可謂刀刀到位,絕不刮破一點點的豬腸,,這也足見張老漢的手藝高超了,。 就這樣,在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下,,一只豬殺好了,,接下來就是等各家各戶來買肉了。各位,,在賣肉之前,,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那就是一定要放一掛鞭炮,。農(nóng)村人認(rèn)為,,豬也好,牛也好,,不管是殺哪一種畜牲,,都要放一掛鞭炮,算是給它們送行,。一掛鞭炮過后,,來買肉的人絡(luò)繹不絕,因為這種農(nóng)村的豬,,一般都沒吃什么飼料,,可謂土生土長,,那營養(yǎng)自然是少不了了。 賣肉的時候,,張老漢負(fù)責(zé)稱每家每戶要多少肉,,一邊切肉,一邊閑扯著:什么以前的豬還是分級別的,,一級二級三級,,一百多斤的豬只能算是三級,這只豬要是在以前,,那可得是多少級,。石木匠的一個兄弟則幫忙拿袋子裝肉,每裝好一戶人家的肉后,,總是向石木匠報告豬肉的斤數(shù),。石木匠肯定是負(fù)責(zé)收錢和記賬的了,哪一個人買了多少肉,,給了多少錢,,是不是還欠著錢沒有給,石木匠可得記清楚了,,要是肉的重量和錢數(shù)對不上,,那可不行。另兩個兄弟在一邊閑扯著,,什么誰家的牛跑了,,哪個人昨天打麻將輸了多少錢之類的,幾個人也算是分工明確,,不到一個小時,,整整兩百多斤的豬肉就賣完了。 豬肉買完了,,按照農(nóng)村的習(xí)俗,一個大家的人一般都要在殺豬的人家吃早飯的,。也就是說石木匠的三個兄弟一家人都要在這里吃飯的,,再加上幾個在村子里說話比較算數(shù)的老人,那都是要留著吃早飯的,。就這樣,,東一個人,西一個人,,湊了整整兩桌,,石木匠的心里那個擔(dān)心呀:這么多人要吃多少肉呀。兩桌人吃的飯不多,,倒是喝了他整整三瓶酒,,那可是要一百多塊的酒啊,,石木匠心里那個后悔呀:早知道不該留著么多人吃飯啊,再說殺豬應(yīng)該只要叫兩個人就夠了的,,有時候,,人多了是不好。 接近九點,,人才慢慢散去,,石木匠的老婆卻在廚房里喝著稀飯,流著淚,。從殺豬到現(xiàn)在,,沒有一個去關(guān)注她的心情。其實,,從剛開始在豬圈里面給豬系繩子,,她的心情就不好。每一腳踢在豬的屁股上,,那都是踢在豬的心里,。一年來,她可是每天和這只豬朝夕相處,,每天給它喂食,,看著他從三十斤長到三百斤,那里面可全是她的心血呀,。如今殺了,,雖說賣了三千塊錢,但心里總覺得不舒服,,總感覺心里空落落的,,尤其是看著空空的豬圈的時候。不過還好,,家里還有兩只小豬,,現(xiàn)在可以把小豬關(guān)到豬圈里去了,不過不是現(xiàn)在,,因為今天是初二,,得到明天才可以,因為農(nóng)村有句話:到了三六九,,才知道富貴有沒有,。就是說要到了逢三六九的時候,才能把畜牲這些東西關(guān)到欄里,,這樣畜牲才能長得好,,健健康康的,以后才能買一個好價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