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地處皖鄂贛三省八縣交界之地,文化風俗雖與相鄰縣市亙有影響,但多種風俗還是自成體系的.域內傳承的這些文化風俗,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但我想它無論是精華還是糟粕,能形成千年風俗并得以傳承下來就是我們宿松的文化,這些文化雖然再不能完全指導邑人的生活,但在民間還是有選擇性地繼承著.退一步來說,這些文化風俗對社會影響式微了,我想把它作為文化化石來保存也是必要的,基于此,特將宿松風俗之婚俗記述如下: 三媒 : 某家女兒大了,該找婆家了,親戚家的年長者(有點活動能力的人)在女方父母的授意下,物色在他(她)們生活圈子里的年輕小伙子,調查其家庭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濟狀況,父母做到心中有數(shù).如有中意的,女方家庭一般不會主動托人向男方家提親.充其量是暗示某位熟悉男方家的年長者,向男方的親朋長者輕描淡寫地提一下,男方家如有意,便由男方家委托他的親朋長者邀約女方的親朋長者,帶著男青年一起上女方家提親(男方家如看中某女,提親程序也同上).這雙方的親朋長者就是后來這對婚姻的兩個媒人.女方家如有旁系至親比較有地位,在女兒出家前再委派他為"座媒",以彰顯女方家的社會地位和對這對新人婚事的重視.男女雙方的親朋長者加上女方尊貴親朋,這即是"三媒". 當今社會,男女婚姻自由,自談戀愛,水到渠成時,男方家指定一位媒人,帶著一般禮物親自上女方家定婚,表示兩家愿結秦晉之好,并商定迎親細節(jié).此時女方家指定一位媒人作陪,以表對男方家的尊重和對這樁婚事的重視. 看家:媒人到女方家提親,代表男家向女家求婚,得到女家應允后,女家便挽留媒人吃一頓便飯.席間商定某日女方的女眷(如女青年的母親.伯母.嬸母.嫂嫂.巳婚姐姐等)到男方家去"看家".先時女兒是不同行的,現(xiàn)如今婚姻自由了,借此機會,讓女青年自已親眼見見男方家的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最后由女青年自已作決斷,(一般約定女方同意就在男方家吃飯,反之則以"回家商量"為托詞不吃飯,很快返回.)雙方同意了,男方家以酒席款待女方家來客,席間少不了憧景美好的未來,女青年便改口稱男方父母為爸媽,男青年改稱女方父母為"外父.外母"(現(xiàn)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也叫爸媽了).當女方喊男方父母長輩兄嫂等親屬時,喊到誰誰就要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給女青年,(這紅包個數(shù)顯示了這個家庭成員的多少和這個家庭在家族中的地位,父母給紅包或給金銀首飾,代表了這個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和康概與否).女方家人返回時,都要打發(fā)布料和襪子(如今是包紅包代替,主親多則千元.五佰,次親少則二佰以上).這樣一來,這樁婚事得到了兩個家庭和兩個青年的認可了. 認親:女方看家后,男方家就要開始籌備認親了,首先委托媒人了解一下女方家有些什么近親屬,有多少戶,要辦些什么認親禮物,此時女方家一般要求不高,只提出給長輩送點冰糖和豬肉,遠房親戚就不送了,認親這天小青年在媒人的陪同下來到女方家,但這天,女方家還是以一般禮節(jié)接待新女婿,中午吃飯只請房族內德高望重的長者作陪.認親后,男女青年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經(jīng)常來往了. "馱提籃":(送節(jié)禮.馱,扛的意思.提籃是指裝滿禮物的籃子)有些小青年提婚時年齡未達法定年齡,或雖達法定年齡,由于女青年的哥或姐尚未完婚等等原因,這就需要過幾年才能結婚,在結婚前每逢端午.中秋.春節(jié)都要按認親時的送禮規(guī)格,男家給女家送節(jié)禮,戲稱"馱提籃,"舊時娃娃親要砣十幾年的提籃.現(xiàn)時,這禮節(jié)還是不能少的,如男方家兒子外出打工,則由父親代子送禮上女方家. 上門:可是大事了,時間一般定在三節(jié)(端午.中秋.春節(jié))中的某一節(jié).事前,媒人再次到女家征詢送禮細節(jié),如親房有幾家,遠近親戚有多少家,只要是女家平時禮尚往來過的親朋好友都要送禮物,一般送肉,糖,餅子,糯米粑(現(xiàn)在還加了酒),遠親禮品數(shù)量少些,近親禮品數(shù)量多些.女婿到了門口,要放炮仗迎接,擺糕餅茶(喝茶時擺放些糕點水果之類的小食品在桌上),燒面茶(飯前用煎雞蛋,肉沫下面條)給女婿吃,媒人跟房族長者陪吃.開席了,女婿是貴賓坐首席(進大門,靠座墻的桌子,右(東)邊上首為首席.),這是女婿在岳父家禮數(shù)上最受尊重的一次,同桌不管你年齡再大,輩份和地位再高,都要讓女婿坐首席.并在喝酒時接受大家的敬酒和祝福.次日以后幾天女婿還要接受近親們的邀請,每天早飧和中饗輪流到他們家赴宴,(晚上按習俗是不能宴賓客的,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快了有些人開始破此習俗了).近親完成宴請女婿后,岳父母家就要辦送婿酒,戲稱"初屁股酒"(初,宿松方言音,意指蹲下雙手從下往上用力,"初屁股"戲稱趕人走),席間一般再大酒量的女婿都會喝醉的,其用意明是試女婿的酒量,實是堵女婿將來吹牛之嘴(在岳父家沒喝醉酒),其中有將新女婿開玩笑的意思.通過上門這套禮儀后,男青年就是女方家正式女婿了. 催節(jié):上門禮品分送女家各位親朋好友是為了告訴他(她)們,某女已許了婆家,催節(jié)禮品分送各親朋好友是為了通知他(她)們某女將在年內要出嫁了.催節(jié)禮品規(guī)格一般是按上門禮品規(guī)格辦,端午要送小麥粑,粽子,折扇,羽毛扇.如在中秋送催節(jié)禮將小麥粑換成麻餅,粽子換成糯米粑,扇子就免了.糖,肉,酒也還是要送的.女方家庭對女婿接待規(guī)格就降低了,就不再以"香盡酒"席招待了,但酒席也很豐盛,只差"三圓"和上菜的方式而巳.催節(jié)還有一項重要程序在其中,名曰"送日子".這就是男方根據(jù)男女兩青年的生辰八字請人擇的迎娶某女的良辰吉日以固定格式在紅紙上寫好,并在同一張紙上附寫吉祥詩句,此紅紙和禮金再用絲綢被面包好與其它禮品一起送到女方家,女方家在分送禮品時順便告訴親朋好友,意即請準備你到時該送的祝賀禮物(如近親要送棉被就必須提前準備).禮金的多少要看男方家庭情況,如兄弟多,女方就要求多些,其意是為女兒多爭一些男方家的財產(chǎn),反之,娘家人就會處處精打細算,盡量節(jié)約行事.如將上門,催節(jié)兩次送的禮物只送一次,送水禮(上述食品酒類禮物)的實物用現(xiàn)金折合,娘家將這純禮金全部置成嫁裝以待女兒出嫁時以實物返回. 辦嫁裝:女方家收了禮金后,一般�,?顚S糜谫徏扪b,殷實的人家,辦的大件有掛衣柜,桌椅.沙發(fā).茶幾.辦公桌椅.電視機.DVD.音響,洗衣機.冰箱.摩托車.連牙膏牙刷生活曰用品等一應辦全,舊社會稱"全副嫁裝".男方家新房內只辦一張床.也有一些人家是盡禮金使用,在一些大件中挑幾件,不賠錢嫁女. 辭家禮:女兒出嫁的前三天,男方將向女方家行辭家禮,禮物有豬肉一邊,酒一壇(俗稱邊豬壇酒,現(xiàn)如今是根據(jù)女方家酒席的桌數(shù)而定酒肉的數(shù)量),魚,大紅喜燭,鞭炮,香煙,煙脂花粉,香脂(搽臉化裝品,送女眷用),總之女方家辦酒席用的食品和消費品男方家都要備齊送到.還有兩項文字禮是不能少的,即男方家要給女方家的家庭主要成員寫大紅請貼外套紅包皮,邀請他(她)們到男方家參加婚禮,實際上女方家一般只派女兒的兄弟送姐妹到婆家,其他人是不會去的.媒人請貼要專寫. 哭嫁:舊時有哭嫁的習俗,一般在女兒出嫁前三天,每晚母親就要哭幾句吉祥話語,臨嫁前一天晚上家族內近親的叔伯母姑嫂弟媳等女眷都參加哭嫁,哭的內容有吉祥語,女兒經(jīng)類的教育語言.女兒也參與哭嫁,哭的是勸慰父母,感恩念情的內容.如今在山區(qū)和較落后的鄉(xiāng)村還有哭嫁的現(xiàn)象,而一般讀書識禮和走南闖北的人家就不沿此習,僅僅在女兒上車時眼含熱淚,語帶戀情. 起程:這天男方家請長輩和三位媒人陪同新郎,率挑抬嫁裝(現(xiàn)在都是用汽車裝運)的小伙子一行雙數(shù)若干人,不管路程再遠在十二點以前一定要趕到女方家, 女方家鳴炮迎接,派專人負責招待男方來客.新郎哥向女家親友敬煙,中午飯是香盡酒招待親友和男方來人,席間新郎哥要逐個向親友敬雙煙,新娘跟兄弟在一碗飯里分飯吃,名曰"吃分家飯",飯后,有好作樂的男女用紅墨水之類的紅顏料搽抹到迎親的男方來客的臉上,名曰紅紅火火(此陋習不是每個村子都如此做),散席后,男方長輩向女方父母提出起程要求,女方家族的女眷們哭嫁時突起(到女兒上車后方止),小伙子將嫁裝搬到大門內,有鎖匙的箱柜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跨著門坎逐一加鎖,鑰匙在新娘動身前交給她, 鎖好后,男方家來人在大門外接嫁裝,有些地方要求男方家每接一樣必須以物件名稱為題作詩一首或說兩句順口溜,否則,不讓這件嫁裝出門,一般男家都是有備而來,否則就出洋相. 待嫁裝全部搬上車后,女家便在閨房內點燃鞭炮在前面引路,新娘穿上哥哥或弟弟的鞋(意即女兒不沾娘家地上灰塵),在兩位牽娘的攙扶下到點了大紅喜燭的祖堂對著祖宗牌位跪拜,向祖宗辭行,然后,換上嫁鞋,由其兄弟背上香車(舊時是轎或獨輪車),在一陣鞭炮響起后,香車可以動身,但能否動身這就要看男家專門敬煙的人禮數(shù)是否周全,領隊的長輩口才和智慧,能否說動大家暫時放下對出嫁女兒的戀戀不舍之情,否則香車就遲遲難動身,非請動女家族中長老出面說情不可,香車才能動身. 請客:香車即將動身前,男家長輩將邀請女家家庭主要成員登接娘家人的專用車,一番客套后,女方家將派女兒的哥哥或兄弟或叔伯隨座媒人一起赴男方家. 娶親:新娘到婆家門口,男方家禮炮齊鳴,兩位牽娘(即伴娘,任此者,必須夫婦同在,既有兒又有女,能說會道,家庭有一定的聲望者才可勝任.)將新娘在車內攙出,到堂屋(或姓氏宗堂)祖宗靈位前拜天地后直接進洞房,至于拜父母,夫妻對拜宿松鄉(xiāng)下無此禮.晚上,有鬧新房的習俗. 晚上,在宴請男方家親友的同時,設專席宴請女方家的來客,派長者或有身份地位者相陪,舊時此席應安排在次日中午,現(xiàn)今人們時間觀念強了,所以改在當晚. 次曰早上,設兩主席位,一是媒人坐首席,另是新娘坐首席,名閱"待媒年酒"和"新嫂酒" .席散時有些村子也有抹紅黑臉的陋習. 賞花被,賞花衣,新娘在第二天早晨,要從在娘家?guī)淼囊卤恢羞x些送給婆家的女眷,以感謝她們?yōu)樽约夯槭露冻龅男燎趧趧?回贈"看家"時女眷們的禮金. 回狀元門:舊時規(guī)定女兒出嫁后必須滿一個月后才能回娘家,解放后,人們思想進步了,認為此習不近人情,后改為婚后三天(連出嫁日在內)小夫妻一起回女兒娘家,三天意即三元,故曰:"回狀元門". 送滿月油:女兒已出嫁了,父母心中常思念,不知女兒在婆家生活怎樣,父親便以送搽頭發(fā)的油的名義到女兒家看看,送的東西有,瓷質油壺一把,本來應在壺內裝上菜油(古時女人是用菜油搽頭發(fā)),由于攜帶不便就在壺內放些小錢,意思是讓女兒自己去買油.另外送做女工的剪刀,夾鞋樣的書頁,針線,繡花的絲線,裝這些東西的藤制鞋考.食物之類的禮物有掛面條,糯米粑或小麥粑等.男家以香藎酒席接待親家第一次上門. 催生禮:女兒懷孕九個月了,娘家父母為了女兒在生產(chǎn)時食物(營養(yǎng)品)不至缺乏,便將準備的紅糖,芝麻,小麥面條等月子食物送到女兒婆家,另外還送些糯米粑或小麥粑,男方家將此分送親友,告之兒媳即將生產(chǎn)的喜訊. 報喜:女兒生產(chǎn)了,當天女婿就備辦些禮物送到岳母家,吿訴女兒的二老雙親,女方家將禮物分送給家族中的親房姑內.約定時日赴男方家"送粥米". 送粥米(送三朝禮):送禮時間一般定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名曰"三朝").這天,女方家二老雙親帶上前些日子為小外孫購置的毛衫衣服內外幾套,搖窩,推轎及小玩具,用雞籠裝著一對雞,用禮籃盛上女兒月子里要吃的營養(yǎng)品,在家族內的親房姑內陪同下前往男方家"送粥米",做"家公"和"家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