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國足球,我就想到學生作文,;看到學生作文,,我就想到中國足球,。中國足球的落后,不僅僅是場上11人和場下教練的原因,,這是共識,。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高耗低效”是個不爭的事實,,人們對其詬病甚多,。1978年呂叔湘老先生也在《人民日報》指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而作文更是首當其沖,。30多年來,呂老的話一直反反復復地被引用,,但基本上只是從教師和學生身上找原因,,這也似乎是“共識”,。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特別是作文水平,,如果囿于這兩點,呂老的話恐怕還要被引用300年,。我們要跳出來,,站得更高,,重新全面審視語文,,現(xiàn)在的語文從頭到腳每一個器官都存在浮腫,,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這話有點抽象,,譬如說吧,,常聽有些家長對孩子說:“讀書!用功!”對小學生而言,,這話不起什么作用,,這話就像現(xiàn)在的語文。但如果換成“你計算老是出錯,,今天下午必須把這10道計算題做完,做對,。”效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關(guān)于語文課本
1978年筆者在讀小學,那時的語文課本全書分8個單元,,每個單元后都有一篇<習作例文》和一篇《讀寫例話》,,從內(nèi)容到形式凸顯了作文,、作文與課文的聯(lián)系,。每個單元后都有《基礎(chǔ)訓練》,可惜后來都被刪掉,換成了《詞語盤點》,、《口語交際>和<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因操作性不強往往被走了過場,。筆者揣測這些內(nèi)容被刪掉可能與一直以來語文教學效果不佳有關(guān),。其實筆者認為這些內(nèi)容是挺好的,只是在日常教學中沒有具體,、細致的落實。這好比中央的有些好政策,,之所以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是由于貫徹落實不到位或走了樣 。
現(xiàn)在的語文課本真是一個“四不像”,。
說它是語文吧,,工具性體現(xiàn)出來了嗎?作文被虛化,,收借條,、證明,、合同和大寫壹至拾等等,這些與學生長大以后進入社會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竟然沒有,!人們特別是年歲較大的人聽說有的大學生不會打條子,、開證明,,很吃驚,好像種稻子的怎么會不知道大米似的。這能怪大學生嗎,?他們沒見過,,更別說學過,。
語文課本像一本半年刊作文。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有二,。
其一,課本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形式和內(nèi)容基本相似,。例如一年級有寫人的文章,,六年級也有寫人的文章,所不同的是字數(shù)有所增加,,這本沒有什么錯,,問題是我們始終把著力點放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積累詞句上,,看不出有一個從低到高,、循序漸進提升語文能力的過程。其二,,作文刊物是讓學生“學”的,,而語文教科書則不同,學生既要“學”也要“習”,,光“學”不“習”猶如沙堆上建房,。語文課本“習”的內(nèi)容很少,課后內(nèi)容基本上是針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積累而設(shè)的,。這些內(nèi)容會把學生學傻,,把知識學死,而數(shù)學課本上“習”的內(nèi)容差不多占到整本書的90%,。
語文課本像一本歷史書,,內(nèi)容陳舊,沒有緊貼時代和學生,,這會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效果,。 如人口,,食品、水,、電、交通安全,,環(huán)保,,珍惜資源,少放或不放煙花等內(nèi)容很少涉及或沒有,。
例如水電和交通安全,學校每期都強調(diào),,媒體和有關(guān)單位也經(jīng)常宣傳,可悲劇還是一出一出地發(fā)生下去,。如果課本中安排一篇《某某學生上學歷險記》的文章,,記敘上學途中的驚魂時刻和血淋淋的慘象,,對學生進行恐懼和悲情教育,,這樣的文章比起前面的做法效果肯定要好。 記得我小學時,,常見有些在課桌上刻了“早”字,,《小木船》和《我的心事》常被當作范文模仿,。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內(nèi)容鉆到學生心坎里去了,。只有把握時代脈搏,,貼緊學生,,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也許有人要說這些內(nèi)容思想品德課上有。須知應(yīng)試教育的天空下,思想品德等副科課上是聾子的耳朵,再者這些內(nèi)容同樣也可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語文課本像一本百科全書,,內(nèi)容十分繁雜,,像議論文、說明文初中課本都有,,甚至有的內(nèi)容重復出現(xiàn),,好像我國的義務(wù)教育是6年而不是9年,。這也是重點,,那也是重點,結(jié)果沒有重點,。能不能把目標集中一些,,把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掉。
以上種種缺點和不足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關(guān)于閱讀教學
筆者剛走上講臺那陣子,,不知語文到底該怎么教,只有老老實實,,小心翼翼地學,。可是一學期下來,,學生從這種一節(jié)課自始至終為提問而提問,,為理解而理解,為教育而教育的教學模式中收獲到了什么呢,?我茫然,,心里空落落的;學生也很迷惑,,疲憊,。
對學生的提問大都集中在“理解”,、“感受”,、“體會”這些大而空的問題上,對學生而言,,這些猶如不管怎么跳也撈不到的半空中的云,,而不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我們真該認真反省一下,,理解和掌握課文內(nèi)容是學習語文的目的,,還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載體,?退一步說,這些問題即使能被回答,,學生的收獲能保持多久呢,?教過數(shù)學的老師都知道,有時一個數(shù)學問題要反反復復講解很多次,,并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和加深理解,,學生才能掌握。真不能想象,,學生在語文課上聽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東西,,當堂和課后也沒有做任何鞏固、應(yīng)用和加深理解的練習,,學生在大腦中能保持多久呢,?因此筆者認為一節(jié)課學生至少應(yīng)有15分鐘的動手時間,練習要與教學內(nèi)容一致,。
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很像鋼琴演奏會,,賣力的老師是演奏者,深奧的課文(老師使課文內(nèi)容很深奧)是演奏曲,,迷惑的學生是聽眾,。
語文課到底該怎么教?筆者找了一些語文和數(shù)學課堂教學視頻對比著看,,歸納出兩者的幾個不同點,。一,數(shù)學圍繞一個主題提問,,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邏輯性強,;語文把課文大卸八塊,,有時把問題扯得很遠,邏輯性不強,,教學目的不明確,。打個比方吧,數(shù)學教學是沿著臺階一級一級地向上攀登的,,閱讀教學是在一個沙坑里拼命往高跳,。二,數(shù)學教學中,、教學后當堂練習,,課后也練習;語文自始至終閱讀,、提問,、講解,,當堂和課后基本無練習。三,,數(shù)學直觀,、趣味、結(jié)合實際,;語文教學方式方法單調(diào),,講解抽象,埋頭在課文里出不來,。四,,數(shù)學課堂教學氣氛活躍、積極,,互動性強,;語文課堂教學氣氛沉悶,表面看有互動,,實際上學生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轉(zhuǎn),,有的學生心不在焉,偶爾還有打哈欠的,。
或許有人說兩科的性質(zhì)決定了語文不像數(shù)學那么好教,,但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啟發(fā)。筆者曾嘗試改變閱讀教學,,課堂教學氣氛之熱烈出乎我的意料,,吵得隔壁的老師過來伸頭問:“你們班是在干什么?”遺憾的是命運讓我過早地離開了講臺,,我的繼續(xù)深入探究的想法被畫上句號,。
以《將相和》為例,簡述如下,。向?qū)W生講解題目,,文中講了三個小故事,寫事就要寫人,,寫人就要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zhì),,把提問權(quán)交給學生,指導和引導學生圍繞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zhì)以及怎樣表現(xiàn)這些內(nèi)容和自己有哪些不懂提問(指導和引導提問是上好這節(jié)課的關(guān)鍵),。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這時老師可要豎起耳朵聽仔細了,捕捉到有價值的提問我會叫起該生:“x老師問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藺相如機智勇敢,有誰能答,?”把評判權(quán)也交給學生,。為什么呢?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見這樣一幕:對同一個問題老師接連叫起多個學生回答,,這會給學生造成他是答給老師聽的與我無關(guān)的想法的結(jié)果,,老師也認為學生是答給自己聽的與別的學生無關(guān)。其實學生的答案無論正確與否,,都是答給課堂上每一個人聽的,,都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每個學生都必須聽仔細了,,這一問題往往被老師和學生忽略了,。把評判權(quán)和補充權(quán)交給學生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當該生回答得好時,,我會要求學生齊聲回答:“x老師,,你真棒!”對于學生沒有提到的重要問題我會加以補充,。很快,,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平時成績較差,,上課沉悶的學生一下子變得激情四射,,能提出一些我沒想到的好問題。如澠池會上維護趙國尊嚴的是藺相如一個人嗎,?面對廉頗的不服氣和挑釁,,如果我是藺相如我會怎樣對待?我的教學方法真正體現(xiàn)了讓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思想。
結(jié)合廉頗說的不服氣的話,,讓學生回想自己聽到過,、看到過或說過一段不服氣的話,寫一寫,,用上“我xxX,他xxX,,”的句式,讓學生養(yǎng)成書面表達的習慣,;讀一讀,,讀出不服氣的語氣;評一評,,看誰的不服氣的語氣最強烈,。這種跳出課文結(jié)合學生實際的讀寫相結(jié)合做法反過來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積累了作文素材,,把作文元素具體到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進得了課文,又出得來。因此在筆者的設(shè)想中,,語文教學既像演戲,,老師是導演,學生是主角,;又像運動訓練,,老師是教練,學生是運動員,。
關(guān)于練測內(nèi)容
練測內(nèi)容與課文教學內(nèi)容脫節(jié),,這使得學生花大把時間在課堂上的所學,像石板上的沙子被時間吹得一干二凈,。
筆者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分為積累,、模仿、運用和創(chuàng)新四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有鞏固加深理解知識的作用,,而常見的練測的內(nèi)容大多仍處于練習低端,像語文課本中的《讀讀寫寫》和《日積月累》,,有些課后有針對好的句子和段落要求學生抄和背的題目,,練習中的組詞,指出句子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判斷句子是什么描寫等等,。這些類型的練習內(nèi)容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效果是不太明顯的,就像農(nóng)民打下來的稻子,,沒有深加工,,利潤不高。如果對練習內(nèi)容“升級換代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練習效果肯定會好些。
最近《中國青年報》刊文《救救語文教育》,,文中提到參賽理工科大學生的作品介紹70%被要求重寫,,“都不要說錯字、用錯詞和標點符號了,,通篇語言混亂,、邏輯不清、前后矛盾"""”筆者以為這怨不得大學生的現(xiàn)在,,要怨就怨現(xiàn)在的大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打好語文基礎(chǔ),,語文練習沒有練出效果。 先說標點符號吧,,我們常見的題目形式是把一段沒有標點符號的話給補上,,這樣的練習針對性不強,效果不佳,就是農(nóng)民打下來的稻子,。筆者把它“升級換代”一下,,以立足于運用的造標點符號句子的效果會好些,如寫一句話連用三個逗號,,寫一句話用上引號表特定稱謂,,寫一句話用上省略號表列舉內(nèi)容的省略,。當然這有可能導致學生背范句,,但如果放在閱讀中結(jié)合文意來造或出半命題造句,可防范,。
再說造句,,從一到六年級都有造句。如“連忙——我連忙讀書,�,!痹毂扔骶渚褪恰霸铝料裥〈,!� 造擬人句就是“小鳥在唱歌,。”這樣的造句有多大的練習價值,?只會讓學生越練越懶,,越練越笨。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造句練習,,造好句是寫好作文的基礎(chǔ),,連一個句子都寫不好怎么可能寫好一篇作文?我們既然可以要求學生作文不少于400字,,要有感情,,要具體,要真實等等,。為什么不可以要求學生造句不少于20字,,要有一定的思想感情? ,。如“連忙”,,要求不少于15字,要表達高興的意思,�,!斑B忙——今天,我語文考了第一名,,我連忙拿好試卷沖出教室,,一路小跑回家,讓媽媽早一分鐘知道我的好消息�,!痹毂扔骶浔響涯睢皬潖澋脑铝料裥〈�,,我坐在小船里搖啊搖,搖到了童年夏天那口小池塘,�,!痹炀溥要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語言平淡結(jié)合“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造句, 要求不少于15字,,要突出生氣,,要用上“!”,。針對學生動作描寫不具體,,結(jié)合“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 ,,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币笸怀鐾纯�,、無奈,不少于20字,。當然這對小學生有點難度,,教師可指導著寫,但與整篇作文比,,不難,。筆者相信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通過大量的造一句話作文(為區(qū)別于常見的造句,,暫這樣稱謂),, 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一定會為小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如果說作文是風光秀美的頂峰,,那么造句式、造句群和造段是登上頂峰的重要的三級臺階,,可惜這三級臺階一直被我們忽視了,。我們可以設(shè)計造句式練習,像上文提到的“我廉頗''',,他藺相如'''”,。造句群練習,,如用上“期待、懶惰,、談何容易,、平安無事、突如其來”中的4個詞語寫一個語意連貫句群 ,,不能少于50字,。或造段,,給出一個中心,,如表現(xiàn)天氣寒冷,要寫出人,、動物和景物 ,,但整段不能出現(xiàn)一個冷字,,不能少于60字,。這三項練習能使學生向?qū)懞谜魑母~進一步,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高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再來說說閱讀,,閱讀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其實質(zhì)是課文閱讀教學的縮小版。老師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絞盡腦汁,,學生面對閱讀題目愁眉苦臉,、無可奈何。這使我想起了各地花大力氣搞的“農(nóng)家書屋”,,到頭來是勞民傷財一場空,。或許有人把責任歸結(jié)為老百姓讀書的積極性不高,,其實是政策本身一開始就行不通,,我們的閱讀練習與此相類似。閱讀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語文基礎(chǔ)知識,,如果從一張考卷的角度看,內(nèi)容有重復之嫌,;第二部分是針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所提的問題,,這是個大問題,讓學生無從下手,,進而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
如有一篇《贖回靈魂》的短文,,大意是一個少年竊賊 持刀入室行竊,室內(nèi)只有失眠的女主人及其熟睡的孩子,,竊賊偷得一雙玉手鐲,,逃跑時被保安抓住,女人寬恕,、解救了他,。文后共提6個問題,另要寫3 個這位母親為什么要替竊賊“贖回靈魂”的理由,。挑出其中的兩個問題:(1)夜遇竊賊,,女人內(nèi)心為什么出奇地鎮(zhèn)定?(2)“一張十分年輕的臉,,臉上還有小小的絨毛,,大概只有十五六歲的樣子,眼神里全是恐懼,�,!睆闹心泱w會到了什么?
回答這兩個問題前,,先扯點題外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理解不同而導致的誤會和矛盾也時有發(fā)生,;小學生不能看人臉色行事,,聽不懂大人的話外音,這也很正常,。再回過頭來看這兩個問題,,與其說這兩個問題考查的是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倒不如說是在考查小學生有沒有達到成年人的心智,,這樣問題的答案應(yīng)是開放性的,,不是唯一的。我不知該文的作者能不能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反正作為成年人且教過近10年書的我是很難答對答全,,有幾個不諳世事的小學生能答正確呢?
通常情況下,,一個題目如果只有極少數(shù)的學生能答出,,那么這樣的題目毫無價值和意義可言。筆者建議這樣的題目從此永遠消失,,不要再禍害師生,。
那么閱讀到底該怎樣抓呢?對學生而言,,閱讀的目的無非是掃清閱讀障礙,,汲取文章內(nèi)容和寫作上的養(yǎng)分,。閱讀要與學生的寫作相結(jié)合,讓學生把自己看作該文的作者參與到閱讀內(nèi)容當中去,。如有意把文章少數(shù)地方的次序打亂,,讓學生調(diào)整;在文中加入一些與文章中心無關(guān)的句子 ,,讓學生挑出,; 空出文中的過渡句,讓學生結(jié)合文意補上,;刪除文章結(jié)尾,,讓學生續(xù)上。像被字句,、把字句,、反問句、轉(zhuǎn)述句等等這樣的練習都可放到文章中讓學生選擇,。還可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選材等方面考慮出題,。
關(guān)于作文
最近有兩件事我印象很深。一件是一個二年級小學生被要求每天寫日記,,這名學生寫了幾天后,,擠了一個小時再也沒有擠出一句話來,到了最后擠出的只有幾滴眼淚,。另一件事是一個五年級學生寫了一節(jié)課才寫好一篇作文給我看。作文寫得很長,,字也很工整,,可通篇就圍繞一個意思翻來覆去地寫難以卒讀。我指著該文對該生說:“從這兒到這兒全部刪掉,!”該生哭喪著臉說:“不行啊,,老師要求不少于400字!”對了,,我想起該生寫了多長時間就數(shù)了多長時間字數(shù),,無語。
至于東拼西湊,,抄襲,,背范文、移花接木應(yīng)付考試是常見的事,。我們在教育學生誠實的同時,,在作文上不自覺地造成了學生投機取巧、弄虛作假,。這真是莫大的諷刺,。說實話我很同情學生,,也很惋惜學生。是誰在折磨著學生,?是誰在摧殘著學生,?我們反思過我們的作文指導思想嗎?新課標再也不提學生作文要有中心,、有條理了,,表面上看降低了作文難度,實際上使學生的作文更不像作文了,,由此可見,,我們的語文還在霧霾里仍沒找著北。我們對學生的作文要求模糊,、抽象,、啰嗦,每次訓練沒有目的性,、針對性,。
請看人教版小語六上第133頁“據(jù)古巴《起義青年報》"""”“根據(jù)上面的圖片報道進行合理的想象,然后編寫一個故事,,做到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薄昂侠怼�,、“具體”、“真實”,,我們的作文要求和小學生寫的作文一樣只會用幾個形容詞,。“合理”,,怎樣才合理,;“具體”,怎樣才具體,?”真實“,,怎樣才真實?一次作文就有這么多的要求,,要求多了等于沒要求,。這些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過嗎?沒有,!在作業(yè)中練習過嗎,?沒有!僅在作文課上要求學生這樣那樣,,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他們能應(yīng)付得過來嗎,?每次作文就一個要求,行嗎,?這好比要求還不太會寫字的一年級學生,,要會寫楷、行,、草,。寫好楷書就行了不是很好嗎?
除了較正式的考試,,小學生一般每學期寫8篇作文,,少數(shù)學生還沒寫到。平時的作業(yè)練習中也有要求寫作文的,,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會被要求“作文不寫”,。在一次次作業(yè)練習中,作文被一次次放棄,。既如此筆者大膽問一句:“小學生可以不寫作文嗎,?”把作文的字數(shù)和難度分解到日常閱讀教學和練測中,讓學生在小學階段仔仔細細地,、扎扎實實地練好作文基本功,,到了初中階段,寫好作文應(yīng)是水到渠成的事——小學生不寫作文是為了到初中階段能寫出更好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