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位于寧夏和內(nèi)蒙古交界處,,是寧夏平原西部屏障,,最高峰3556米,平均海拔2000多米,巍峨壯麗,,樹木蔥郁,,青白如駿馬,北方稱駿馬為賀蘭,,故名,。山上林木蔽空,泉水潺潺,,景色秀麗,。在位于銀川平原和內(nèi)蒙古草原之間的賀蘭山中部,還辟有賀蘭山自然保護區(qū),�,!�
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集中有我國西北少有的大面積云杉林,約有15萬畝,,十分珍貴,。叢林深處,還建有一座占地30多頃的養(yǎng)鹿場,。保擴區(qū)內(nèi)2000米以上高山處,,陰坡生長有成片的油松林、云杉混交林,,而在2400米的高山陽坡上,,則生長著淺綠的山楊林或山楊、云杉混交林,。密林中勁風颯颯,,松濤陣陣,猶如錢潮洶涌澎湃,�,!叭f壑松濤”與“賀蘭睛雪”乃塞上奇景。
賀蘭山風景區(qū),,位于賀蘭山東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關口,,南北長30多公里,,東西寬4公里。主要景點有拜寺口雙塔,、小滾鐘口,、蘇峪口森林公園、賀蘭山巖畫等,。這里峰巒疊障,,崖壁險峭,,森林資源豐富,早在西夏王朝時期,,就已被視為避暑勝地,。
4月20號,晴空萬里,,天高氣爽,,本在寧夏旅游的我們起了個大早,早早起來和家人去登賀蘭山,。一路走來,,美景盡收眼底。車子轉(zhuǎn)而向西,,正對著賀蘭山開去,。新修的柏油路不很寬,但整齊平坦,,路邊種著兩行挺拔的白楊,。我們的車越過一長列學生的隊伍。他們?nèi)齼蓛傻慕Y(jié)伴而行,,背著書包,,有說有笑的。問司機他們?nèi)ジ墒裁�,,司機回答說,,是附近學校的學生,去賀蘭山秋游的,。聽了這話,,不禁愣了一下。我心中的賀蘭山,,一直是屹立于岳飛的《滿江紅》中的那一座:“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比绱丝犊ぐ旱馁R蘭山,,如此金戈鐵馬的賀蘭山,如此壯懷激烈的賀蘭山,。
車子開到賀蘭山下,,轉(zhuǎn)了個彎,開始沿著賀蘭山腳向北開,。巖畫在前面一個山口里,,還有很遠。賀蘭山脈就在我的左側(cè),,幾乎緊挨著公路,,看上去并不如何高,但卻是在平坦的戈壁灘上拔地而起,,整座山如一條綠色的帶子伸向遠方,。
山腳路邊散落著山上滾落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偶爾會有一段路被石塊徹底淹沒,,只能小心翼翼的從上面開過去,。路的另一側(cè)是茫茫戈壁,再過去應該就是黃河,。黃河在寧夏境內(nèi)流成了一張細長的網(wǎng),,灌溉出肥沃的河套平原,再加上南北走向的賀蘭山擋住了西來的冷空氣與風沙,,造就了這里得天獨厚的農(nóng)業(yè)條件,。“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說的就是這一套了,。當年西夏國能夠那么迅速的發(fā)展繁榮,,離不開這一山一河的地利。司機指著前面一個山坳處讓我看,,說拜寺口雙塔就在那兒,。我找了好久才找到,灰蒙蒙的塔立在灰蒙蒙的賀蘭山前,,很難分辨,。
西夏人也是信奉佛教的,這里曾經(jīng)建有西夏規(guī)模最大的兩座寺院之一,。只是當年香煙鼎盛的寺院如今只剩了孤零零的兩座塔,,建筑早已蕩然無存。據(jù)說原來還有一座大殿剩下,,后來被當?shù)厝朔呕馃�,。因為他們想尋找廟里和尚埋在地下的財寶,。地面上的東西燒光了,地下的東西就好找了,。財寶找沒找到不得而知,,兩座塔現(xiàn)在總算是作為文物保護起來了。
我站在路邊的巨石上遠遠的拍了張照片,,沒有過去看看的興趣,。我在盼望著巖畫,那些千年前快樂的牧羊人留下的巖畫,。我仰著頭盯著山坡上的一塊塊石頭使勁兒看,,卻怎么也找不到面前標牌上說明的圖案。上面那么多石頭,,那頭臥著的豹子到底在哪一塊兒上呢,?順著一條小路走進山口,巖畫就分布在兩側(cè)的山壁上,。有巖畫的石頭下面都有一塊標牌,,上面是巖畫的說明和一幅臨摹圖,對著圖能比較容易的分辨出石頭上那些淺淺的痕跡,。這些巖畫的歷史大約已經(jīng)有了幾千年,。圖案大多是動物、狩獵,、人,、臉譜,都很抽象,,但非常生動,。巫師和圖騰的圖案留下了當時文明的痕跡。
爬到半山腰,,找了個平坦的地兒躺著,,望著藍藍的天,感受西夏古文化,。今日,,不虛此行!
本文由武漢東方國旅 http://www.51yuu.com 整理編輯,,轉(zhuǎn)載時請指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