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bef3e02c3f7133387848560bb31b82.jpg (161.6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5-31 20:20 上傳
李白在宿松
2008年十月,對于古老的宿松應該又是一個難忘的金秋,。辛苦了一年的農(nóng)民們正在忙碌著,,收獲豐收的稻谷和魚蝦,而宿松一批天真爛漫的詩人們滿懷喜悅,,也在收獲著“宿松·中國詩歌之鄉(xiāng)”這一份永遠的榮耀,。
這絕對是一塊含金量極高的金字招牌,對于有著2200年文明史的宿松和88萬勤勞,、智慧的宿松人民,,應該是一份難得的榮譽。它將世世代代激勵著宿松人民不斷攀登精神高峰的腳步,。人類從來就是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動物,,而詩歌被視為人類精神的火炬,。中國自古就是詩的國度,詩和遠方被視為崇高的精神境界與理想追求,。
“中國詩歌之鄉(xiāng)”在全國一共十家,,而宿松是中國詩歌學會,在全國三千多個市,、縣,、區(qū),第三家被授予這一榮譽稱號,。這決非偶然,,宿松詩歌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又有其繁榮的現(xiàn)實,。本文僅就詩仙李白在宿松結下的詩歌淵緣作一淺述,。
宿松漢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設立松茲侯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宿松縣,至今具有2200年的文明歷史,。地處皖鄂贛三省八縣交匯地,,八百里皖江之首。北倚巍巍大別山,,南臨浩蕩滾滾的長江,。境內(nèi)高山、丘陵,、平原,、湖泊從北向南梯次分布。荊楚文化,、贛江文化、吳越文化,、皖江文化在這里融匯碰撞,。自古山川秀美,物產(chǎn)豐富,,人才輩出,,星漢燦爛。自科舉制度以來,,有記載的宿松進士有41人,。這片詩意山水,自古吸引著無數(shù)騷人墨客,、名人雅士前往旅游觀光,,尋師拜友,流連忘返,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和不朽的詩篇,。其中,,唐詩仙李白兩度來宿松觀光訪問或養(yǎng)病療傷,與時任縣令閭丘結為好友,,傳為佳話,。
李白(公元701年2月28日至762年12月),是盛唐時期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據(jù)《唐才子傳》記載:“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崩畎椎哪赣H在他出生的時候,,夢見啟明星落入自己的懷抱,所以給他起名李白,。他自號“太白”,,即太白金星下凡;號“青蓮居士”,,是典型的道教徒,,又號“謫仙人”,仙風道骨,,儼然一位飄飄道仙,,被世人尊稱為“詩仙”。其祖籍隴西成紀,,現(xiàn)甘肅秦安縣,,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現(xiàn)存世詩歌一千余首,,有《李太白全集》,、《李翰林集》、《太白草堂集·李白詩集》等,。其詩歌風格“豪放飄逸,,想象豐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杜甫稱贊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李白五歲隨父親李客南遷綿州昌隆,即今四川江油,。青少年時代的李白飽讀詩書,,劍術高超,,擅長書法,彈琴唱歌,,訪仙問道,。為人爽朗大方,樂于交友,,飲酒賦詩,,二十五歲時出川,漫游大半個中國,。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十歲的李白第一次來到首都長安,隱居在終南山求仙問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召入京,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賞識,,賜“翰林待詔”一職,。天妒英才,后因在朝廷遭到嫉妒排擠,,二年后,,被“賜金還山”。李白離開長安,,開始了長達二十余年漫游生活,,足跡遍布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地。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在洛陽舉兵叛亂,,李白自汴州攜妻子宗氏南奔避難。秋天,,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據(jù)《新唐書·卷202·李白傳》記載:“安祿山反,轉(zhuǎn)側(cè)宿松,、匡廬間,�,!卑彩分畞y,李白在隱居廬山期間,,被宿松人杰地靈的詩意山水所吸引,,觀光往返于九江和宿松之間。得知時任宿松縣令閭丘為政清廉,,愛護百姓,,政通人和。而閭丘仰李白才高八斗,,豪俠仗義,,二人一見如故,相見甚歡,。據(jù)《宿松縣志》記載:“閭丘,,天寶間(公元742年至756年)為宿松令。時江淮不靖,,松民遠徙,,閭丘勞來安集之。性好賢能得士,,雅量清風,,翛遠不津。已而棄官居沙塘陂,。李白僑寓宿松贈以詩,。今沙塘陂有公墓,子孫遂家于松,,別為方氏,。”李白在宿松游歷期間,,對閭丘的熱枕相待和治理宿松的善政,,感慨不已,以詩相贈:《贈閭丘宿松》:
“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剖竹十日間,一朝風化清,。偶來拂衣去,,誰測主人情。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掃地物莽然,秋來百草生,。飛鳥還舊巢,,遷人返躬耕,。何慚宓子賤,不減陶淵明,。吾知千載后,,卻掩二賢名�,!�(見《李白詩全集》),。
這是李白755年底第一次來宿松寫作的第一詩。
李白在詩中高度頌揚了縣令閭丘,,治理宿松政通人和的時局,。詩人說:“夫子你主理宿松,連天上的彩云都認識這美麗的古城,。飛鳥紛紛歸來舊巢,,外出逃荒的難民們都返回家鄉(xiāng),耕種自己的農(nóng)田,。與宓子賤相比,,你并不感覺慚愧。你在宿松的功績不比陶淵明小,。我想,,千年以后,你治理宿松的功名將一定會被后人所頌揚,,并在兩位賢士之上,。
自西漢時期(公元18年),縣令張何丹將宿松縣治從仙田鋪遷至孚玉山下,,就是因為看中了此地三面環(huán)山,,一面環(huán)水,易守難攻的地勢,。宿松縣城這塊風水寶地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北倚青峰聳立的將軍山,東面有鯉魚躍龍門的孚玉山映襯,,西邊是碧水長流的二郎河環(huán)繞,,南面與南臺山十里桃花園相望。據(jù)《宿松縣志》記載:“十里桃源,,西郭外沿河十里許,,方春二月,桃花似錦,,與竹籬茅舍相間,,飛英蕩漾,仿佛武陵仙源,�,!崩畎讈淼侥吓_山,竹影婆娑,,桃花掩映,,禪鐘繚繞,詩興勃發(fā),。據(jù)《安慶府志》,、《李白詩全集》均記載:“為了滿足李白吟詩飲酒,‘浪跡天涯仍讀書’的嗜好,,閭丘在南臺山為李白修筑‘讀書臺’,、‘對酌亭’�,!睋�(jù)《民國縣志》記載:“‘讀書臺在治南三里,,南臺寺西北。唐邑宰閭丘為李白筑,。遺址在在南臺寺西北山水間,。同治九年建。碑鐫“太白讀書臺”五字,�,!薄皩ψ猛ぴ谀吓_山,李白與閭丘邀月處,�,!贝撕螅畎着c閭丘常常相聚在一起,,彈琴賦詩,,舉杯邀月,飽吟山水,,一直被傳為佳話,。“太白讀書臺”自古被列為“宿松十景”之一,。1983年宿松縣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了重新設計維修,,并將李白在宿松留下的詩歌,請葛介屏,、黎光祖,、張建中等著名書法家寫成書法作品,雕刻在石碑上,,安裝在讀書臺四周,,命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吸引著大批周邊市縣民眾及全國各地的詩人名士前往尋蹤觀光,。
李白寄寓南臺寺被宿松自然風光和風景名勝所迷戀,,流連忘返。據(jù)《宿松縣志》記載:一日“閭丘相邀李白嘗游“孚玉青峰”,,在福昌寺與山水祖師席地談道,,見清泉涌出,因?qū)е�,,名聰明泉,,詩載碑陰”。李白見興賦詩一首《聰明泉》:
“玉山泉似玉,,日夜長潺湲,。等閑高人至,浮出蛟龍涎,�,!�
這應該是李白在宿松寫下的第二首詩。
只等高人隱士到此,,蛟龍都要垂涎三尺,。詩人想入非非,將泉水比作龍涎,,寓意不言而喻,。此時,55歲的李白求官不得,,“無奈宮中妒殺人”,,又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游歷生涯,飽經(jīng)滄桑,,“安史之亂”,,退隱宿松,國難家愁,,郁郁不得志,,無不感慨萬千。后人便將此詩及其軼事刻在福昌寺石壁上,,題“聰明泉”于上端,,供人游賞。宿松民間還有“聰明泉”每發(fā)出翰墨香味,,邑中科名必盛之傳說,。而今寺址湮沒,古泉尚存,,泉口徑呈半橢圓形,,由青磚砌成護墻,碧苔疊繞,呈現(xiàn)出古跡舊貌,。1983年宿松縣人民政府將古“聰明泉”遺址,,命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孚玉青峰”自古就被視為“宿松十景”之一的旅游風景圣地,。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十二月,,永王李璘以平叛為名引兵東巡,途經(jīng)九江,,派親信韋子春上廬山,,邀請李白加入幕府。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肅宗下詔讓永王到四川進見唐玄宗,。永王辭不受命,肅宗派兵鎮(zhèn)壓,,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在永王軍隊里剛剛待了兩個月,自丹陽南逃,,旋即被縛入潯陽獄中,。其妻宗氏為救夫,四處奔走,。江南慰使崔渙與御史中承宋若思極力營救,,李白獲釋。獲釋后的李白,,想起了與他情趣相投的宿松縣令好友閭丘,,決定暫時赴宿松避難。據(jù)《李白年譜》記載:“九月,,李白病臥宿松”,。
公元757年秋天,李白再度來到宿松,,寄寓南臺寺,。此時,,好友閭丘已致仕,,隱居于縣城東郊沙塘陂,時來陪伴李白,。李白雖已出獄,,但案情未了,,處境窘困。此時,正逢宰相張鎬率兵東征睢陽(在今河南境內(nèi))平定安史叛軍,。
李白即興寫下了《贈張相鎬二首》,,詩題下標明:“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其一:神器難竊弄,,天狼窺紫宸,。六龍遷白日,四海暗胡塵,。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經(jīng)綸。澹然養(yǎng)浩氣,,炎起持大釣【炎欠】,。秀骨象山岳,英謀合鬼神,。佐漢解鴻門,,生唐為後身。擁旄秉金鉞,,伐鼓乘朱輪,。虎將如雷霆,,總?cè)窒驏|巡,。諸侯拜馬首,猛士騎鯨鱗,。澤被魚鳥悅,,令行草木春。圣智不失時,,建功及良辰,。丑虜安足紀,可貽幗與巾,。倒瀉溟海珠,,盡為入幕珍。馮異獻赤伏,,鄧生倏來臻,。庶同昆陽舉,再睹漢儀新,。昔為管將鮑,,中奔吳隔秦。一生欲報主,,百代思榮親,。其事竟不就,,哀哉難重陳。臥病宿松山(宿松山-作古松滋),,蒼�,?账泥彙oL云激壯志,,枯槁驚常倫,。聞君自天來,目張氣益振,。亞夫得劇孟,,敵國空無人(敵-作七)(空-作定)。捫虱對桓公,,愿得論悲辛,。大塊方噫氣,何辭鼓青蘋,。斯言儻不合,歸老漢江濱,。”(見《李白詩全集》),。
這是李白在宿松留下的第三首詩。
詩中盛贊張鎬在平叛中的功業(yè),,并表示要隨他從軍,,戴罪立功。詩人對張宰相說:與輔佐漢高祖解鴻門宴之危相比,,你張鎬就是張良在唐朝的化身,。諸侯拜倒在你的馬首之下,你手下猛士如騎鯨鯢一樣威風,。我一生都以恩主為己任,,希望能光宗耀祖。如今臥病宿松南臺山,,孤身一人,,四鄰空空。如果我的言語不合你的心意,,我就浪跡五湖去了,。
“其二: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云上�,?鄳�(zhàn)竟不侯,,當年頗惆悵,。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龍顏惠殊寵,麟閣憑天居(-作侍從承明廬),。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讒毀。想象晉末時,,崩騰胡塵起,。衣冠陷鋒鏑,戎虜盈朝市(戎虜盈-作荊棘生),。石勒窺神州,,劉聰劫天子。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六合灑霖雨(六合-作三臺),,萬物無雕枯(萬物-作六合)。我揮一杯水,,自笑何區(qū)區(qū),。因人恥成事,貴欲決良圖,。滅虜不言功,,飄然陟蓬壺(陟-作向)。惟有安期舄,,留之滄海隅,。”(見《李白詩全集》)。
這是李白同時在宿松寫下的第四首詩,。
他再次對張宰相說:我的本家是隴西人,,祖先為漢邊將李廣。我十五歲閱讀奇書,,作賦凌駕于司馬相如之上,。曾遇皇上龍顏殊寵,在麒麟閣遙望天子的宮殿,。晚途坎坷不平,,命運蹭蹬,,慘遭讒毀。安祿山像石勒一樣窺覷神州大地,,又像劉聰一樣想劫持天子,。我常常在夜間撫劍吟嘯,雄心不已,。我發(fā)誓要斬除害人的鯨鯢,,澄清洛陽河水。不談滅虜?shù)墓�,,完事以后,,我就飄然去蓬萊仙島。詩人述說了自己的家世和一生的遭遇,,表明自己入永王幕府是因投錯了人,,才遭此劫難。詩的語言沉痛,,情感真摯,,述說了自己和國家的不幸,表達了他欲報國平叛的愿望和決心,。當然,,也是在隱隱求助于張宰相,讓皇上網(wǎng)開一面,,放過自己,能將功補過,。
據(jù)《江南通志》記載:“宿松城外沙塘陂,,閭丘處士筑有別墅。李白前往作客,,見環(huán)境清幽,,有田園樂趣。作《贈閭丘處士》”:
“賢人有素業(yè),,乃在沙塘陂,。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衣-作花),。閑讀山海經(jīng),,散帙臥遙帷。且耽田家樂,,遂曠林中期,。野酌勸芳酒,園蔬烹露葵,。如能樹桃李,,為我結茅茨,。”(見《李白詩全集》十一卷),。
這是李白在宿松抒寫的第五首詩,。
詩中對好友閭丘說:賢人你住在沙塘陂,有先世遺傳的產(chǎn)業(yè),。閑暇時高臥遙帷,,打開書帙閱讀《山海經(jīng)》。在野外一邊小酌,,一邊賞花勸酒,,折下園里的蔬菜與露葵一起烹煮。如果在旁邊栽種些桃樹和李樹,,再為我蓋幾間茅房那該有多好�,。±畎走@首詩寫于公元757年秋天,,他在宿松避難,、養(yǎng)病時的情境。詩人借助于詩歌托物言志,,詩中描繪出一幅充滿了鄉(xiāng)村農(nóng)家樂世外桃園的美麗畫卷,,反映了詩人此時對自由的渴望和美好安逸生活的向往。
李白在南臺山休養(yǎng)避難期間,,欣聞從弟李昌峒赴任鄱陽司馬,,內(nèi)心興奮不已。即興賦詩一首:《潯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桑落洲渚連,滄江無云煙,。潯陽非踟水,,忽見子猷船。飄然欲相近,,來遲杳若仙,。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一睹無二諾,,朝歡更勝昨。爾則吾惠連,,吾非爾康樂,。朱絨白銀章,上官佐鄱陽,。松門拂中道,,石鏡回清光。搖扇及于越,,水亭風氣涼,。與爾期此亭,,期在秋月滿。時過或未來,,兩鄉(xiāng)心已斷,。吳山對楚岸,彭蠡當中州,。相思定如此,,有窮盡年愁�,!�(見《李白詩全集》),。
這是李白在宿松的留下的第六首詩。(此首詩已收入《道光縣志》藝文志卷三),。
據(jù)《太平寰宇記》:“宿松縣西南江中有桑落洲,,此洲與江洲潯陽縣分中流為界�,!惫派B渲薜赜驇锥茸冞w,,一度為江西潯陽或德化縣,1936年重屬宿松縣,,現(xiàn)為宿松縣匯口鎮(zhèn)轄區(qū),。李白在詩中對弟弟說:桑落洲與江心洲相連,江水浩浩無人居住,。而我隱居在南臺山,,蒼松掩映著古道,山中的石壁像明鏡一樣反映著清光,。今天相送你到長江邊,,期待在秋天月滿的時候又能重逢。我居住在宿松屬吳山,,而長江對岸的鄱陽縣屬楚地,中間還相隔著洲地彭澤縣,。詩人抒發(fā)的是兄弟之間的情感,,而詩中描繪的沿途景色卻淋漓盡致,借景抒情,,情意纏綿,,令人倍感親切。
李白經(jīng)過在南臺寺一段時間的休整調(diào)養(yǎng),,特別是好友閭丘時常抱著琴來,,陪伴他在“讀書臺”彈琴賦詩,又在“對酌亭”舉杯暢飲,。李白一掃心中陰霾,,不亦樂乎,,詩以記之《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見《李白詩全集》卷二十二),。
這是李白在宿松寫作的第七首詩。
詩人與好友閭丘一邊暢飲,,一邊吟誦:我們兩人在山花盛開中對酌,,一杯一杯又一杯。今天,,我喝醉了想睡覺,,你也可以回家了吧?如果興猶未盡,,你明天就繼續(xù)抱著琴過來,。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詩人李白隨心所欲,恣情縱飲的浪漫人生態(tài)度,,體現(xiàn)了詩人李白與好友閭丘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純真友誼,也將李白高度個性化,,超凡脫俗的詩人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據(jù)《安徽通志》、《安慶府志》記載:“對酌亭在南臺山,,李白與閭丘邀月處,。”
只是好景不長,,李白在宿松南臺山稍作休整,,終因參加永王李璘東巡被判罪長流夜郎(令貴州桐梓),結束了他在宿松的寄居生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時年,,李白五十八歲,,自潯陽出發(fā),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李白獲赦。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那首著名的《早發(fā)白帝城》就是此時寫的,,最能反映李白獲赦時的心境。不久,,他又回到安徽宣城,。晚年的李白往來于宣城與金陵之間。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投奔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第二年,,61歲的李白客死當涂,,結束了他傳奇而又坎坷的人生。
詩仙李白與縣令閭丘結下的純真友誼,,后來,,在宿松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據(jù)《道光縣志》記載:“因為李白贊美閭丘詩中有“一朝風化清”的詩句,,在治東北郭外潛佳山建有“清風亭”,,因此得名。以后,,每到宿松新任官員到此,,必須下馬祭奠�,!�,。另“為紀念縣令閭丘治理風清氣正,在南治長安山下,,命名有“清官潭”,,此后,相傳官清則潭水清,�,!�
梳理李白與閭丘在宿松的故事,掩卷遐思,,聯(lián)想起郁達夫先生的詩句:“江山亦要文人捧,蘇堤而今尚姓蘇,�,!比艘蚴旅乱蛭拿�,。翻閱《宿松縣志》,,浩浩大唐近300年的文明史,,宿松政壇更替,經(jīng)歷了多少位為政親民,、政績赫赫的縣令,,而縣志唯一記錄下的只有縣令閭丘一人。我想,,閭丘縣令亦即,,因為當年以開闊的胸懷,接納了一位落魄詩人李白而得名,,其政績也被詩人李白以詩歌的方式,,一直記錄傳頌,故未被歷史所淹沒,。今天,,宿松“中國詩歌之鄉(xiāng)”這塊金字招牌的得來,也得益于當年的縣令閭丘,,留住了詩仙李白,,并為其筑臺讀書的英明之舉和遠見卓識。
相信“中國詩歌之鄉(xiāng)”這塊來之不易的文化品牌,,將會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不辱使命越擦越亮,,永放光芒,。“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讓宿松詩人們,同樣以自己瑰麗的詩篇,,把古老的家鄉(xiāng)唱亮,,留住宿松美好的今天。
|來源:高嗣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