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5年了,,雖然沒能幫他找到親人,,但今天終于幫他補登了戶口,也總算了卻了大家的一個心愿……”5月8日,,在公安民警和社會人士的愛心接力下,一名從外地流落到宿松縣佐壩鄉(xiāng)碧嶺村15年,、無戶口無姓名的聾啞人,,終于有了自己的戶口和身份。
今年4月初,,宿松縣公安局佐壩派出所組織民警深入轄區(qū)柳咀村孟大組開展走訪過程中,,該組村民黃繼芳向民警反映:
2007年4月,他在位于佐壩鄉(xiāng)碧嶺村的公路邊給油車卸油時,,見一名流浪到此的聾啞男子,,無處安身,頓生同情之心,,便將其帶回了家,。在同聾啞男子無法進行語言交流的情況下,他試圖通過寫字的方式,,打聽其家庭住址或聯系方式,,而對方根本不識字。無奈之下,,他只得將其暫時收留下來,。期間,他多次通過各種途徑幫助聾啞男子尋找家人,,因其提供不出任何有價值線索均未果,。一晃15年了,隨著聾啞男子的年紀越來越大,,他和村里人都對其今后的身體狀況和就醫(yī)問題感到擔憂,,所以他們想通過公安機關先為其補登戶口,然后再到人社部門為其辦理醫(yī)療保險,。
佐壩派出所在全面了解聾啞男子的情況后,,當即表示會盡全力幫助聾啞男子解決戶口問題。該所安排社區(qū)民警調查走訪了與聾啞男子有過接觸的知情人,,并采集了聾啞男子的照片和血樣,。民警通過全國人像比對聯網查詢系統(tǒng)進行照片比對,,以及血樣送檢;在確認聾啞男子在全國其他地方無戶口和排除被拐賣等嫌疑后,,又與縣民政部門取得聯系,,深入了解對聾啞男子的尋親情況。
5月8日上午,,宿松縣公安局根據縣民政部門出具的申請函,、尋親情況說明等證明材料,以及柳咀村村委會出具的相關證明材料,,以“黃來財”之名,,為聾啞男子補登了戶口,并為其采集了照片和辦理了二代身份證,。
當天下午,,黃繼芳找人制作了一面寫著“情系百姓 為民解憂”八個大字的錦旗,專程送給佐壩派出所,,并對民警說:“公安機關幫‘黃來財’補登了戶口,,不僅為他解除了在就醫(yī)上的后顧之憂,而且為曾經幫助過他的所有好心人了卻了一個心愿,�,!�
孫春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