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蘺漠漠樹重重,東到清淮到宿松,。
縣好也知臨皖水,,官閑應得看潛峰。
春生綠野吳歌急,,雪霽平郊楚酒濃,。
留取余波待江瀚,明年歸棹亦從容,。
front1_0_FkmpceAD5458mVXTSAa3Uf6NAYss.1615082824.jpg (178.47 KB, 下載次數(shù): 8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3-7 10:07 上傳
這首晚唐詩人羅隱《贈宿松傳少府》之詩,,高度贊美皖西南邊陲古邑宿松的山川風貌、政通人和的社會生態(tài),。
羅隱(833-910年),,原名橫,字昭諫,,杭州新城人,,晚唐詩人、文學家和思想家,。雖滿腹才華,,但生不逢時、仕途不順,,一生參加了十二三次進士應試,,卻每每功敗垂成,名落孫山,,史稱“十上不第”,。
光啟三年(877年),歸鄉(xiāng)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縣令,、司馬勛郎中、給事中等職。
羅隱作為晚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因累試不第,,為搏取功名耗費了畢生的光陰,由此對晚唐腐朽的統(tǒng)治階層有了透徹的了解,,思想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觀,,其詩歌更多地直陳時弊,揭露社會丑惡和感傷韶華易逝,、人生艱辛的特點,。
譬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家財不為子孫謀,,任是無情也動人”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等等,,這些詩句蘊涵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唐末,,黃巢起義風起云涌,席卷全中國,。為避戰(zhàn)亂,,羅隱先是到九華山躲避,后來輾轉到宿松一帶隱居,。
若問羅隱為何鐘情宿松,?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他是仰慕詩仙太白,,追尋他的足跡,,尋找心靈的寄托。
李白與羅隱有較相似的性格,,皆認為“我輩豈是蓬篙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具有濃厚的匡抉社稷,、建功立業(yè),,舍我其誰的宏圖大志。當理想破滅,,逐遠離紅塵,,循入名山幽谷訪道尋仙,或面壁思過,,參悟人生,,意圖東山再起。
宿松是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松滋古邑,山川秀美,,鐘靈毓秀,,遠在深閨人未識,恍若世外桃源,,令人陶醉遐想,,樂不思蜀!
李白曾二次到宿松游歷,、讀書與療養(yǎng),。第一次是為避安史之亂到宿松,與縣令閭邱交誼深厚,,閭邱自費資金為其修建了讀書臺,。二人時常在一起調絲弄弦,月下啜飲,,吟詩作對,,快意人生,優(yōu)哉游哉,!
第二次是受永王李璘叛亂案件牽連,,出獄后到宿松避難養(yǎng)病,受到已經退休的閭邱處士的特別照料,。
羅隱仰慕李白,,其道家思想與之一脈相承。他到皖地一路追蹤李白在九華山,、宿松及與宿松毗鄰的太湖,、望江縣之香茗山的足跡,尋找太白的精神圖騰,,體驗山谷幽徑之雅靜,,參禪悟道。
據(jù)《宿松縣志》載,,晚年羅隱在鑿山西崖修煉,,故名仙洞。至今洞前不遠尚有三仙洞遺址,,說是三株老梅變幻成仙的,,俗稱梅花小娘,土冢猶存,。
前人有詩贊詠此事道:“姊妹生前愛淡妝,,年年相伴守幽芳。只因誤識羅君后,,搏得人間喚小娘,�,!�
梅花是高潔的,羅隱當然喜歡它,,是否也沾了仙氣呢,?任君暢想吧!
羅隱棲身修煉之地石蓮洞,,是唐代禪宗五祖弘忍隱居的石窟遺址,。據(jù)傳,羅隱也在此打坐參禪,,他手書“石蓮洞”三字古樸典雅,,歷千年之久仍赫然在洞壁上端閃現(xiàn),成旅游熱門景點,。
鄰近太湖與望江境界之香茗山也遺存李白與羅隱修身悟道時的石窟道場,。后人在香茗山修了“褒隱塔”以紀念羅隱。
羅隱熱愛宿松,,心系古邑,,其詩作《晚泊宿松》就是明證。詩曰:
解舟隨江流,,晚泊古淮岸,。
歸云送春和,繁星麗霄漢,。
春深湖雁飛,,人喚水禽散。
仰君邈思子,,沉沉夜將旦,。
其二,是被宿松山川秀美,,政通人和,,淳樸民風所吸引。
宿松是西漢松滋候國舊址,。東接太望,,西界圻黃,北通皖岳,,南濱大江,。
壯麗的山川,富饒的土地,,淳樸的民風,,使其得天獨厚,。加之唐時宿松縣宰大多清廉執(zhí)政,,造福一方,,政績斐然,雖然外部環(huán)境時有動蕩,,但此地少有干擾,,呈現(xiàn)平安祥和之佳境。
唐代中后期李白宿松避難也證實了此點,。他與縣令閭邱情同手足的友誼也傳為佳話,。
李白詩作《贈閭邱處士》云:
“閑人有素業(yè),乃在沙塘坡……如能樹桃李,,為我結茅茨,。”
詩中洋溢著詩仙太白與縣令閭邱二人的深情厚誼和對宿松山川物貌的眷戀之情,。
晚唐時期宿松縣尉傅少府(相當于縣公安局局兼稅務督查職責)與羅隱蒂結的莫逆之交也代代傳頌,。
本文開頭引用羅隱詩作《贈宿松傅少府》,生動有力地證明二人情感篤定,,友誼非同尋常,。可以說羅隱在宿松期間得到了傅少府的熱情關照,,他去宿松等地觀風景,,察民情,解民憂,,至今高嶺鄉(xiāng)還流傳“羅隱塘”的故事,。由于筆者偶聞,不知祥情,,望知者告之,!
綜述:羅隱對詩仙太白的仰慕真誠摯著;與宿松山川的交融心心相連,;對宿松民風民情的熱愛發(fā)自肺腑,;和轄區(qū)官員結成的友誼根深蒂固。他在宿松活動的痕跡及流傳的壯美詩歌及趣文軼事將永遠回蕩在古老的松滋大地,,與日月同輝,,萬古流芳!
來自: iPhone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