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明月說中秋 王宇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边@是唐朝詩人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詩人看見明月升起,,立刻想起遠在天邊的親人和朋友,懷遠之情溢于言表,,不免讓人產(chǎn)生共鳴,。我想,這首詩應該形成于某年中秋之際,。
過了秋分時節(jié),,我國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就要到來了。八月十五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似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親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朋好友們的思念之情,,因此有人稱中秋為“團圓節(jié)”。每當這個節(jié)日來臨,,我國民間素有賞月,、望月和吃月餅等習俗。據(jù)史料記載,,我國民間中秋賞月活動大約始于魏晉時期,,但是沒有形成習俗;到了唐朝,,中秋賞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大詩人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的“今夜鄜中月,閨中只獨看”等等,;到了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jié)日,八月十五正式定為中秋節(jié),。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yè),,賞月游人,達旦不絕,、熱鬧非凡,,一些有錢人家以及讀書人在自己的樓臺亭閣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飲酒作詩賞月,。望月的習俗集中于江淮一帶,,安徽有民諺曰“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中秋節(jié)晚上男女老少登高望月,,以月亮的明暗來卜算來年元宵節(jié)天氣的陰晴。月餅象征著團圓,,故月餅又稱作胡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流傳下來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每逢中秋之夜,,皓月當空,,合家團聚、品餅賞月,,盡享天倫之樂,!有些家庭里在吃月餅之時,先由家中年長者將餅按照人數(shù)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中即為其留下一份,保存起來,,表示人人有份、合家團圓,。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正因為中秋佳節(jié)是合家團圓的時候,所以一些不能團圓的人們只能對月抒懷,,綿綿思親了,。為此我國古代衍生出了許多凄美動人的傳說,最有代表性的傳說就數(shù)“嫦娥奔月”了,。
傳說后羿射下了天上九個太陽后,,娶了美麗善良的嫦娥姑娘做了妻子。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求得兩顆長生不老仙丹,,暫時交給嫦娥珍藏起來,。沒料這事被小人逢蒙偷窺,,他想成仙,便趁后羿不在家時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際取出仙丹一口氣吞下了肚子。她吞下仙丹后 身子立刻感覺輕飄飄能飛起來了,,于是飛出窗口,,向天空飛去。一剎那,,她不舍丈夫后羿,,便飛落到距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
從此以后,,廣寒宮中,,“寂寞嫦娥舒廣袖”,孤寂的嫦娥與夫君后羿一個天上,,一個人間,,除了綿長的思念,美麗的姑娘嫦娥在思夫心切的同時,,也一定為當初“莽撞”吞丹而產(chǎn)生過痛徹心扉的“悔意”吧,。有詩為證: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微信圖片_20200921140509.jpg (18.62 KB, 下載次數(shù): 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21 14:04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