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圣文 我應(yīng)征入伍前都生活在安徽宿松小孤山附近出門就是同馬大堤的農(nóng)村,,算起來離開家鄉(xiāng)有四十來年了,。父母健在時,我每年就像候鳥一樣必須飛回一次,,但自從雙親離世后,,我就失去了強制飛回的動力——有二十八年沒有回去了……這次兄長病故,無論如何也要抽幾天時間回去看看,,順便也看望一下我魂牽夢繞的同馬大堤,。
我一出門上路寧可多繞十幾公里也要拐上同馬大堤,再沿著大堤一直往西狂奔,,在心里說沿著同馬大堤放心跑吧,,老家就在前面。
911b964786eaa19352074bcf390588a3.jpg (47.07 KB, 下載次數(shù):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同馬大堤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是個多災(zāi)多難的江堤,,每年汛期堤防常出現(xiàn)各類險情,,夏秋防汛,冬季挑堤加固,,當?shù)厍鄩涯陝诹Σ环帜信际侨σ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給我印像最深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有個生產(chǎn)隊汛期組織青壯勞力防汛時渡船在江堤邊側(cè)翻倒扣一下子奪去八個人的生命,,我放學時從江堤上回家看到江堤上擺放著八具從水中打撈起來的尸首,村民們哭聲震天,,在場的人無不淚流滿面,,其中一個大媽的一雙兒女都擺在那里,她哭叫著:“老天呀你怎么不公平,?應(yīng)該一家死一個呀,!”村民們誤解了她,,叫道:“一家死一個要死三十多個!”
當然同馬大堤給我的記憶更多的還是美好的,。我的老家翻過同馬大堤是一片護堤的小柳樹林,,中間有一條大約長三公里長的夾江,夾江外又是一片大柳樹林,,到江岸還有一大片開闊的空地,。此地算得上是風水寶地,每年漲水時都會沉積一尺來厚的淤泥,,土地特別肥沃,,耕種成本很低。江水退后當?shù)卮迕裉酥⊥榷巧畹挠倌嘣谧约旱亟鐑?nèi)撒上綠豆小麥或油菜種子,,不用施肥除草莊稼就能長得綠油油的,。只是每年收割時都要與江水賽跑,要是汛期來的早莊稼未成熟就要被上漲的江水淹沒掉,。淹沒的莊稼地又成了魚兒活動的天堂,,當?shù)卮迕窕蚍陪^或下網(wǎng)各顯神通不分日夜的在那片空地里捕魚捉蝦。
b068f2e80b218604eff952a7a4f93752.jpg (53.36 KB, 下載次數(shù):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江堤邊的小柳樹林的空地因每年加固江堤人工取土形成大大小小的水塘,,江水上漲時各種魚類都游入水塘,,鯰魚黃鱔什么的喜歡在水塘的岸邊打洞安家,等江水一退柳樹林和夾江與長江斷開了,,沒有來得及游回長江的魚兒就成了我們長年捕撈的對象,,南飛的大雁群也常常在這里歇腳飲水覓食。我常常是唱著“大雁哥哥帶我走,,一走走到家門口”的兒歌追著大雁群瘋跑,。
我上小學的時候沒有什么家庭作業(yè),父母也從來不過問我的學習情況,,放學后他們常常催我背個籃子到江堤外邊的空地找野菜回來喂豬,,或到小柳樹林里去揀柴回家做飯用,。我也很樂于到那去,,我常常突破大人的限制游過夾江到那邊的大柳樹林揀柴,然后把柴捆好帶在身后又游過來,。我家住在夾江中段,,要是從兩頭繞過去的話都要多走三公里路,我是不愿意浪費這個時間的,,把衣服脫下來用塑料袋裝好扎緊下水游過去,,到對岸后取出穿上就可以了。
雖說是揀柴,,但我常偷偷攀上樹把枯死的樹枝直接掰下來,。這是違反規(guī)定的,,要是被村里護林員小王抓著了就壞事了。我們稱他“小王”并不是他年齡小,,而是他個子小,,村里老少都這么稱呼他,他也不在乎,,誰叫他小王他都認可,。我們這群不守規(guī)矩的人有點反感他,上樹掰點枯死的樹枝能算什么呢,,而他老是要逮我們,,還一本正經(jīng)的讓我們站好,像他當年在部隊訓練新兵一樣教我們怎么立正一排站好后,,再從印有為人民服務(wù)字樣的軍用掛包里掏出語錄本帶我們一起朗讀“綠化祖國,,人人有責�,!崩幸环栐捄笥纸形覀儓蟪雒钟浽谒墓P記本子上說等候處理,,當然是不了了之。
小王的腿腳不太方便,,當年參加抗美援朝時受過傷,,因為是傷殘復原軍人才照顧當了村里的護林員。我們要是想跑的話他是追不上的,,我們能站在那里老實的聽他訓話的主要原因是等他訓完后能把各自掰下來的柴再背回家,。有時我們在江堤上玩時遇到他常常學電影里國民黨士兵見到長官一樣跑到他跟前立正站好后叫道:“報告長官,今天我們沒有破壞綠化,�,!彼3V换匾粋字“滾!”
11b7c9f651efc6b8b28567c09b11c374.jpg (21.54 KB, 下載次數(shù):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我經(jīng)常忘記父母叫我來做什么的,,提著豬菜籃子沿著江外小柳樹林里的水塘一路觀察,,發(fā)現(xiàn)岸邊水下有鯰魚洞時,馬上脫掉衣服下水,。那時衣服很貴重,,身體劃破了可以自動長好,衣服被泥水弄臟了要受父母打罵,,別說劃破了,。
鯰魚表皮很滑,空手是抓不住的,。洞口如果在水下太深了我就用腳先堵住出口防止鯰魚逃走,,然后閉氣將身子沉入水下伸過去一只手,讓它咬住你的手指就能順勢扣住它的鰓,把它堵在洞里不能動,,另一只手送過去用一頭用鐵絲做成串子,,一頭栓節(jié)樹枝做橫檔的細繩穿過它的鰓,再把繩子一頭咬在觜里鯰魚就無法逃脫了,,我就可以騰出雙手來抓另一條鯰魚,。我抓一條串一條,有時一根兩米長的細繩上串著幾十條鯰魚,,我把繩子一頭咬在觜里在水塘里游來游去,,讓它們在水里跟我后面游著,別說有多開心,!一直到我把它們提出水面它們才拼命爭扎,。那時要特別小心,防止它們集體爭扎弄斷了繩子,。
通鯰魚洞的時候需要點膽子,,首先你把手指給它咬著不能害怕,鯰魚有上下兩排細如鋸齒般的牙,,讓它咬住只要不強行抽回也沒什么,,大不了在你手指上扎出一排排小紅點。還有一個更大的風險是蛇有時也鉆進到鯰魚洞里獵食,,當你把手伸到洞里一探,,如果碰到手的不是那種滑滑的而是像根木棍粗糙的感覺,那就要小心和蛇相遇了,。當然也不用太緊張,,一般情況下蛇在水下面碰一下不會咬你,你大有時間抽回手逃走,。有時我剛剛逃走,,蛇也受到驚嚇從洞里沖出來分開一條水路向別處逃去。這時我大多是逃上岸放棄此處鯰魚洞的捕獲,,怕洞里還有其他的蛇,。
035d877145a8f26c5fdaa94c8ab660b4.jpg (96.89 KB, 下載次數(shù):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相比起來釣黃鱔就要安全得多,人也不用下水,,只要用一根尺把長的鐵絲一頭彎成圈狀便于捏握,,另一頭磨尖彎成鉤狀,在上面穿一條蚯蚓做誘餌放在洞口,,再用手指在水面上彈出響聲,,黃鱔就有可能伸出頭來一口咬住鐵絲鉤子,,這時用力一提黃鱔就被釣了起來,。
當然最為安全省事的是揀烏龜,它們白天大多潛伏在松土里睡覺,,你找豬菜的時候只要發(fā)現(xiàn)有個新鮮的小土包,,用腳一踢烏龜就翻出來了,,它們受到驚動后并不是逃跑,而是四肢和頭尾都縮進去像塊石頭不動,,順手揀起來丟在菜籃子里即可,,等它緩過神來也只是向豬菜籃子下面藏。
冬天我們可以直接下水用手摸魚,,魚兒遇到有熱氣的人體大多靠過來取暖不動很好抓住,,江外這塊樂土常年都能捕獲得到各種魚類。
當然我也常常在江外瘋跑一天什么收獲也沒有帶回來,,大人也只是隨意罵上幾句并不追究,,反正是小孩,只要不在外面惹下禍事就行了,。
有次我一連幾天都是空手回家,,什么也沒有帶回來。那是我突發(fā)奇想,,想抓只大雁回家養(yǎng)著下蛋孵出一群小大雁,,讓它們在我家屋前屋后排著隊形飛來飛去。
b3654a6b8af89ce44601644c14d8425c.jpg (51.68 KB, 下載次數(shù):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不記得那時是什么季節(jié)了,,天上老有一群群大雁排著“一”字或“八”字形的隊伍向南飛行,,它們有時也落在夾江里或江邊那片空地里飲水覓食時,我就悄悄的接近想抓住一只,。它們在夾江里飲水的時候,,我就直接沖過去,但都是把它們驚飛掉了,。它們在地里覓食時我就從大排水溝里彎腰跑過去,,到邊下后我慢慢的匍伏前行。有幾次我爬到離大雁群只有幾米遠,,能聽到它們輕輕的叫聲了,,但不等我躍起去抓,它們就發(fā)現(xiàn)了我,,只聽頭雁一聲長鳴,,雁群騰空而起飛到幾百米以外再次降落。我又花很長時間爬過去,,又是一聲長鳴,,它們又騰空而起飛到別處了,我一連花了幾天時間都落空而回,。
母親問起時,,我說去抓大雁了。她并沒有當真,只是跟我說了關(guān)于大雁的神話傳說:“大雁是神鳥,,向北方飛時它們在笑,,因為那時它們越飛越小,最后變成人人愛護的小燕子,;而向南方飛時它們在哭,,因為它們越飛越大成了人們獵食的對象�,!�
后來我遇到一次雁群不是集體騰空而起,,而是見我爬過來了就驚叫著快步跑開。我就停一下又爬過去,,然后又一躍而起沖向雁群,。它們就撲著翅膀向前滑行,我窮追不舍,,終于有一只翅膀撲騰無力慢些的被我沖上去抱住了,。
群雁見我撲住一只后全部騰空飛起,但并未離去,,而是在我頭頂上盤旋好像要襲擊我,。我很害怕趕緊用手護住自己的頭,這時已抓著的那只大雁趁機爭脫逃走了,,但并未起飛只是一邊驚叫一邊撲騰著向前逃了百來米就停下來了,,大雁群也落在那里跟它一起并未逃走。
我在那里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衣服,,還是不甘心離去。我再次爬下身子向雁群接近過去,,又一躍而起沖向雁群,。跟上次一樣,我又撲著了那只跑在最后面的大雁,。
這次我死死抱住大雁低著頭拼命往回跑,,我明顯感覺得到頭頂上許多大雁在盤旋,甚至不知是什么東西在我頭頂上襲擊了幾下,,耳邊也不停的有翅膀撲騰的風聲,。我管不了那么多,一個勁的跑,,大雁群在我頭頂上盤旋了一會也就沒有再追趕了,。很明顯它們是看到我是一個小孩,要是大人它們就不敢這樣追趕了,。我回到家后用一個捕魚的籠子把大雁關(guān)起來,,再去找丟在地里的豬菜籃子,。
父母從地里收工回家時我飛奔過去向他們報告抓到了一只大雁了。他們先是不信,,回家見我關(guān)了一只大雁在籠子里時就過來細細研究被一個小孩抓著了的原因,才發(fā)現(xiàn)這只大雁是翅膀受傷無法起飛才被我抓著了,。
母親立即找來藥品給它上藥,,并用布條把翅膀上的傷口包扎起來,父親則去砍來一捆細柳條編了個一米長的大籠子把大雁放在里面,。
剛開始幾天大雁不吃喝,,我只好把它的頭抓住,扳開它的嘴把食物和水強行灌進去,,過了幾天后它自己能主動吃了,,見了人也不再驚嚇了,翅膀上的傷口也痊愈了,。
40deeee7fbda0448f39dbfa33ebdd9ca.jpg (126.78 KB, 下載次數(shù):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母親老認為它是神鳥,,叫我放了它,讓它自己飛去,,但我還是舍不得,,我想等它下蛋孵出小大雁來。母親說公母都不知,,那里會下蛋,。我說萬一是母的呢?母親說那也孵不出小大雁來,,沒有公的不行,。于是我想去再抓一只來配對,但都沒有成功,。大雁群對人的警覺性很高,,要不是這只大雁受傷了,大人也無法空手抓得到它們,,我感到很失望,。
然而我抓著的那只大雁每當聽到天空中有大雁群飛過發(fā)出的叫聲就不安起來,在籠中撲騰哀叫,。
母親見狀老催我放了它,,讓它跟伙伴們一起飛去。我只好把它從籠子里抱出來帶到同馬大堤上,,見有大雁群從空中飛來時就把它拋向空中,,讓它飛去。但拋了幾次,,它都沒有飛多遠又落了下來,,可能是被關(guān)的時間太長,,飛行能力下降的原因。
等我找過去時并不驚恐任我去抱它,,我于是一有空就抱著大雁去放飛,,又一次次抱了回來。放出去又去找回來,,我不敢讓它在野外自由活動,,怕有人抓去殺掉了。
就這樣放飛再找回來一段時間后,,它競?cè)蛔约猴w回落到我身邊不走,。后來它成了我的伙伴,我出去找豬菜揀柴時都把它帶著一起,,讓它自由自在的飛行飲水覓食,。它有時飛遠了我就叫一聲小灰子,它馬上就飛回來了,。它的毛是灰色,,所以我叫它小灰子。
我有時帶著小灰子在同馬大堤上放風箏,,我在前面拉著風箏沿著大堤狂跑,,小灰子也飛著跟風箏后面追,那場面不用說有多壯觀了,。在同馬大堤上放風箏不管有風無風都可以放飛,,你只需要仰頭看著你的風箏拉著線一路跑著風箏就飛起來了。大堤上沒有障礙物,,你不用擔心有什么東西拌著你,,即使跑偏了離開了中間光滑的道路,傍邊也是梯形斜坡的草地,,腳下感覺到遇到草地了就調(diào)整一下方向,。
24e37dee1afbabceadc085425d55d398.jpg (57.1 KB, 下載次數(shù):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冬去春來整整一年過去了,我跟它已經(jīng)有了很深的情感,,后來已經(jīng)不是有意識去放飛它,,而是拿到外去顯擺,弄得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我有一只叫小灰子的大雁伙伴,,多年后我回老家還有人開玩笑式的問我小灰子回來沒有,。大雁也是這樣,它把我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了,,常常放飛出去好像沒影子了,,找不著以為它飛走了,我回來發(fā)現(xiàn)它竟然已經(jīng)回到自己的窩里了,,然而終究有一次它還是跟著大雁群飛走了再也沒有回到我身邊,。我在放飛的地方等了很久也沒有等到它回來,,我大聲叫小灰子還是沒有回來。我像掉了魂一樣一連幾天有空就到江邊放飛的地方去找,,怕它又飛回來了,。沒有想到這次它真的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我懊悔了很長時間,。
從此之后,,每當天空中有大雁群飛過,我都仰著頭向天上看,,看看有沒有一只大雁向我盤旋一下落到我身邊,,我后來常常夢見那只大雁又飛回自己的窩里了,,常常從睡夢中一驚而起大叫:“小灰子回來了,!”我把它的窩保護著很多年,直到我上初中到鎮(zhèn)里讀書時才被大人拆除了,。
幾十年過去了,,只要有大雁群從頭頂飛過,我都一直仰頭望著,,直到它們慢慢變小消失在遠方的天空中,我總是幻想著有只大雁會轉(zhuǎn)回來落在我身邊,。
我一邊回憶著往事一邊隔著車子的檔風玻璃向江邊看著,確實難以辨認到了什么地方了,。江堤外的柳樹林已全部更新成楊樹林,,江岸邊的那片空地已被國家派來的大型水利工程吸泥船把整塊土地吸到江堤內(nèi)外把那些因當年取土加固江堤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水塘沖平填實,夾江也因此與長江匯合在一起沒有了漲水退水留下魚兒給我們?nèi)ゲ稉频臋C會,,南飛的大雁也失去了中途歇腳的基地,。
f83726c73acc15bd72be055810ae0355.jpg (12.12 KB, 下載次數(shù):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幾十年前那種一到冬天農(nóng)閑時沿江全體勞力齊上陣靠人力挖土挑抬加固江堤的場面已經(jīng)被大型機械取代了。大堤內(nèi)外經(jīng)過填塘固基,,修建了反壓平臺,,大堤進行培修后,內(nèi)外幾百米內(nèi)全部墊高平整,,堤外還經(jīng)過錐探灌漿和拋石護岸工程,,堤上也修成了防汛水泥路面,同馬大堤不再是那種遇到汛期需要組織人力處處設(shè)防的那種老樣子了,,現(xiàn)在汛期只要派幾個巡邏人員值班就行了,。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同馬大堤的最大變化,只是少了當?shù)氐牡匦翁厣�,,車子在上面跑幾個小時感覺都是一個樣子,。
我再向北邊江堤內(nèi)看,想找到一點當年的地標性建筑,,不至于離江堤只有幾十米的老房子都認不出了吧!但江堤內(nèi)的民房已經(jīng)全部新修成樓房,,二十多年前的房屋基本上不存在了,,我家的老房子應(yīng)該還在呀,是不是車子太快一晃就過去了沒有看到呢,?
我正在納悶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到復興鎮(zhèn)了!才知道已經(jīng)跑過家鄉(xiāng)四公里地了,。我在復興鎮(zhèn)上的中學,,從老家到鎮(zhèn)上這四公里路幾乎天天來回走,怎么跑過了都不知道了呢,?我只好掉頭返回,,又給侄兒打了個電話,叫他到江堤上來接一下,。
唉,,家鄉(xiāng)變化真快,才過了二十幾年沒有回來,,就不認識回家的路了,!也許我救治過的那只大雁也是未找到回家的路才一直沒有飛回來吧。
ddf79cb2266c88085a3303a22dd59adb.jpg (57.57 KB, 下載次數(shù): 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8-22 10:34 上傳
陳圣文,,安慶市作協(xié)會員,,1958年出生于安徽宿松復興鎮(zhèn),1978年底入伍隨即參加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1981年調(diào)部隊政治機關(guān)從事專職新聞報道工作,,1988至1990年參加云南老山地區(qū)對越防御作戰(zhàn),任戰(zhàn)地軍事攝影記者,,授陸軍上尉軍銜,,榮立個人二等戰(zhàn)功,戰(zhàn)后舉辦了《老山將士風采錄》個人攝影展,。自1979年以來,,先后在《新華通訊社》、《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解放軍文藝》、《中國報告文學》等軍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以及新聞報道和攝影作品2000余件,,共計40余萬字。
來源:宿松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