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元旦,,吹面不寒,風和日麗,,早起去尋訪太白書臺,。
元旦假期在家中讀《李太白集》,查閱相關(guān)資料時發(fā)現(xiàn)宿松古十景之一的“十里桃花”,,就是宿松老城南的太白書臺,,萌生尋訪念頭,。
早上8點,帶上一瓶礦泉水,,騎共享單車來到實驗小學旁邊的欽圣門,,棄車徒步旅行。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011439.jpg (85.3 KB, 下載次數(shù): 8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出欽圣門街,,向右行走200多米,,再向左是一條剛修建的水泥路一直向南。沿著這條路經(jīng)過孚玉鎮(zhèn)的聯(lián)盟村陳屋,、茶園,、上元組到安屋組,估計步行了2公里,。
在蔬菜大棚外,,一位70來歲的老人聽著黃梅戲,正在分揀芹菜,,向他打聽太白書臺的位置,,老人家直起腰向南指著說,一直向前,,經(jīng)過河上的大橋,,望山坡走。經(jīng)過白洋河一座簡易的大橋,,看到新水泥路旁邊立有一塊修路捐款功德碑,,這里是金龍村黃溝組。向山坡上走了200米,,路東有一座簡易廟宇,,廟門頂上書“南臺寺”,門兩旁有一副對聯(lián):太白書聲回佛殿,,南臺鐘鼓響云天,。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063815.jpg (78.96 KB, 下載次數(shù): 6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臺寺”?肅然起敬,,虔誠拜訪,,與當家?guī)熃徽劊皇潜镜厝�,,現(xiàn)在的南臺寺位置是太白書臺原來的一個景點,,前殿供奉黃娘娘,后殿供奉“三大佛”,。他向我指點了書臺的方向,,出寺門,碰到一群中老年婦女正逢農(nóng)歷十五來燒香拜佛,,熱情地給我指路,。轉(zhuǎn)過山坡,周邊幾個村莊有十來片毛竹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這竹林在龍湖邊難得一見,這蔥翠在隆冬季節(jié)也是難得一見,。再往前走200米,,遇到三位學生給我指引書臺位置,沿著凹凹凸凸的泥土路走300米就看到了書臺,。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103139.jpg (75.12 KB, 下載次數(shù): 7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太白書臺坐落在山坡南麓,,南邊是一片毛竹林,不知道是不是謫仙所見到的,;西邊是雜樹林,,皮樹、椿樹,、棕樹等高高矮矮,,一顆苦楝樹果實累累,引人注目,;東北邊是荒草墳地,。書臺是一座約高2米的土臺,臺頂呈六邊形,,周經(jīng)約8米,。向西有入口,通過8級青石臺階而上,。臺頂其他五面是青石板圍欄,,向外面陰刻李白在宿松所作的5首詩。臺中心立有一塊清朝古碑,,直書“太白書臺”,,碑額橫書“古跡”,用繁體字書寫,,這也是書臺唯一的古物了,。在書臺入口的右側(cè)立有宿松縣人民政府文物保護黑色大理石碑。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196936.jpg (139.49 KB, 下載次數(shù): 7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據(jù)石碑陰面記載,,太白書臺因李白在此讀書而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到宿松避難,曾在此養(yǎng)病讀書,,時宿松縣令閭丘為其建此讀書臺,,清道光年間重建,文革時期被毀,。今臺1985年重建,,1981年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240208.jpg (106.49 KB, 下載次數(shù): 7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讀著碑文,李白患難中堅持讀書,,生病中堅持讀書,,令人好生景仰;閭丘縣令在民不聊生的動亂中為文化為書生保留一片盡土,,光耀千秋,;道光時期正直鴉片戰(zhàn)爭,重修古跡,,昌盛傳統(tǒng),,讓人崇敬五千年的文化星火相傳。今天我們看到書臺的破敗,,想到山水公園的“松茲書院”不存一書,,……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273514.jpg (40.39 KB, 下載次數(shù): 6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站在書臺眺望,東孚玉青峰(古十景之一)為人民醫(yī)院遮擋,,西河西山聲名狼藉,,幸好南越嶺而龍湖鴻雁飛翔,北宿松新城鱗次櫛比欣欣向榮,。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309128.jpg (45.39 K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過書臺南竹林是一川農(nóng)田,,點綴幾口水塘。農(nóng)田南側(cè)是旱地,,北側(cè)是幾戶人家的小村落,。我與一位七八十歲的老奶奶攀談,老人說:村落叫南臺村,,我在縣城陪讀放假回家,,鄉(xiāng)下空氣好,陽光好,。聽說來意老人介紹,,傳說南邊嶺上原有南臺寺,規(guī)模很大,,現(xiàn)開墾為田地,,地畈水塘經(jīng)常看到古磚古瓦,,桃花潭在白洋河的黃家弄,,黃溝一帶。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34672.jpg (56.62 KB, 下載次數(shù): 7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返回時,,我仔細觀察地形,,古南臺寺應該在書臺的東南,書臺或許是廟產(chǎn)。餞客嶺在書臺北邊,,就是現(xiàn)在南臺寺的位置——剛好坐落在進城的路上,。縣志記載,,古景“十里桃花”在桃花崖,,并沒有記載桃花潭。站在白洋河岸上觀察,,河南岸是十幾米高的崖壁,樹木叢生,,桃樹雜出其中,,河北岸是田畈,以河南岸而稱為桃花崖,,以河北岸而稱為桃花潭不也很合適么,?白洋河沿此山嶺自東折向西南,約長十里,,稱“十里桃花”是確切的,,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也許有這里的影子吧!訪問老人,,對酌亭在何處不得而知,,有老者說石蓮洞景區(qū)有新建的對酌亭——這大約是商家的廣告吧。穿過白洋河橋,,一路想象著謫仙吟詩的情景,,吟著“二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的詩句,,不知不覺到了南門街,,入南門,經(jīng)老廳,,騎單車到家,,親戚來電話約節(jié)日飲一杯。
201801044319701515049582384613.jpg (85.3 KB, 下載次數(shù):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4 15:06 上傳
來自: iPhone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