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古構(gòu)件 第1011篇 過河卒子 QQ號:82009314、微信號:82009314(微信公眾號“卒子走遍安慶”) 圖,、文:卒子團隊出品 摩托車戶外行群 群號:322708947 歡迎收看卒子QQ空間,、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慶E網(wǎng)、徽網(wǎng)安慶版,、安慶牽手網(wǎng)、安慶振風(fēng)論壇,、各縣門戶網(wǎng)站,、覬迪論壇等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慶》網(wǎng)絡(luò)長篇旅行專輯,。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慶》網(wǎng)絡(luò)長篇旅行專輯,。佛教傳入安慶已經(jīng)150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安慶迎江寺,,然而有這樣一座被歲月遺忘的慈云閣依然靜靜地佇立在江邊,,今天卒子帶大家看一看一對有著二百年歷史的慈云閣白石獅。 在安慶沿江東路有一座名為熊范二烈士專祠,與迎江寺相鄰,。該專祠原為慈云閣,,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為英果敏公祠,。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安慶爆發(fā)了由熊成范傳甲領(lǐng)導(dǎo)的大規(guī)模的反清武裝起義,,又稱馬炮營起義,。惜由于種種原因,此次新軍首義失敗,。但是,,熊成基、范傳甲所領(lǐng)導(dǎo)的安慶起義是當時震撼清廷,,聞名全國的壯舉,,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勛。 民國初年,,征得迎江寺同意后安徽省政府決定,,對慈云閣進行維修,改設(shè)烈士祠,。1981年9月8日,,安徽省政府將熊范二烈士專祠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云閣建筑造型古樸典雅,、氣勢宏偉,。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專祠前身系慈云閣,,始建于清順治十六年(1659),,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建為英果敏公(英翰)祠。民國元年(1912),,安徽省都督府將英翰祠改建為熊成基、范傳甲二烈士專祠,。在慈云閣建筑中,,有一對白石雕刻而成的石獅子,如今靜靜立在第二進青磚臺階上,。 國人歷來把石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各種造型的石獅子隨處可見,。古代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大門前,都擺放一對石獅子用以鎮(zhèn)宅護衛(wèi)。直到現(xiàn)代,,許多建筑物大門前,,還有這種安放石獅子鎮(zhèn)宅護院的遺風(fēng)不泯。 至于今天卒子介紹這對石獅子,,就是具備了實用與象徵的裝飾物,。根據(jù)考證,獅子原來是從西亞傳入中原的,,古代稱為狻猊,。后由印度南方的獅子國傳入所以才稱為獅子。國人認為狻猊愛好煙火,,故立于香爐兩側(cè),;又說它好坐,所以不妨讓它坐在寺廟門口,。寺廟或衙署的門前通常都置放石獅一對,,左邊是雄獅,右邊是雌獅,。雄獅前腳踩著繡球或撥弄雙錢,;雌獅獅前腳和小獅戲耍,搖頭擺尾,,歡迎訪客,。獅子也被認為具有辟邪的效用,這可能與漢魏六朝盛行辟邪趨福有關(guān),。南朝的貴族墓前有一種翼獅,,這種肩上長著翅膀的獅子,在古代埃及及西亞諸國很普遍,,人們將它安置在陵墓前,,以守護地下的亡魂。 有的石獅并不坐在廟門口,,而是獨立于廟前的空地上,。這種獨立的獅座,上面安置巨大的石獅,。臺灣石獅的造形源于閩粵但閩粵也沒有獅子,,所以獅子的造形很特殊,有點像鬆獅狗或北京狗,,與西亞一帶的獅子有著相當大的差異,,甚至與中國北方的石獅也不盡相同。大體上鼻子特別大,,俗稱好鼻獅,,嘴的弧度也大,,鬃毛卷曲,線條優(yōu)美,。為了表示是經(jīng)過馴服的獅子,,脖子上還繫著頸圈和小鈴鐺。今天卒子介紹的一般寺廟或是寺院都會擺放一對石頭獅子來守在大門兩邊,,因為人們一直以來都覺得石頭獅子即有擋煞避邪的作用,。 安慶的最早記載佛教傳入的是南朝梁天監(jiān)四年(505),僧寶志在淥水鄉(xiāng)建石山寺,。隋開皇年間(589—600),,禪宗三祖僧璨初隱于舒州皖公山,后常住菩提庵(在今安慶市內(nèi))十余載,,菩提庵因之改名三祖寺,。北宋建隆元年(960),伏虎禪師在今十里鋪鄉(xiāng)蘇崗村募建三城寺,,規(guī)模宏大,,住僧眾多。元至正年間,,淮南行省左丞余闕有《送康上人往三城寺》詩,。明清時期,佛教興盛,,大建廟宇,,以明隆慶四年(1570)建振風(fēng)塔(萬佛塔)、萬歷四十七年(1619)建迎江寺為其標志,。據(jù)清道光五年(1825)《懷寧縣志》載,,全縣有寺、廟,、庵,、閣等201座,其中安慶城內(nèi)50座,。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與清兵在安慶激戰(zhàn),,城內(nèi)外寺廟多毀,僅剩41座,,城內(nèi)尚有14座,。此后多數(shù)寺廟又由官府、縣紳籌款重修,。據(jù)民國4年(1915)《懷寧縣志》載,全縣有寺,、廟,、庵,、閣共273座,其中安慶城60座,;廢圮10座,,改作他用5座。 安慶迎江寺系臨濟正宗,,十方選賢叢林,,是安慶佛事活動的主要場所。清末以后,,迎江寺又是安徽省開壇放戒大叢林,。光緒年間傳戒五次。民國12—14年(1923—1925),,創(chuàng)辦迎江寺佛學(xué)院,,院址慈云閣,招僧50人,,由常醒法師主講,,學(xué)僧畢業(yè)后分配到全國各大寺廟。28—34年在慈云閣開辦平民義務(wù)小學(xué),,校長余孔彰,、本僧,學(xué)生200人,,設(shè)一至四年級,,免費入學(xué),為淪陷時期的安慶少年提供上學(xué)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