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石良父親真一公身世之謎
石普水
(1)
說到石良的父親真一公,,讓我不禁想起了孔子兒子孔鯉的那句耐人尋味的話�,?柞幰簧接�,但是他的父親是圣人,,大智大慧,他對父親孔子說: “汝子不如吾子,�,!� 他自己智力平平,但他的兒子卻聰明絕頂,,他對兒子孔伋說:“汝父不如吾父,�,!�
真一公父親是“宋末名宦”、民族英雄,,他的兒子是武節(jié)將軍,、田園宰相。他自己卻一生默默無聞,。
《石氏族譜》對二世祖只有兩段文章記載,。
“真一公:萬一公子,諱應祥,,號南山居士,,生于宋度宗咸淳己巳(1269年)二月初十日丑時,卒于元順帝至正丙戌(1346年)七月初五日丑時,,葬荊橋楊庒門首老樹巒,,地形架上金盆,居曾孫淳墓左,,酉山卯向,,有本傳。妣祝氏,,生卒缺,,葬下倉埠斷頭地,地形飛雁投湖,,子山午向,。子九:仁一、仁三,、仁五,、仁六、仁七,、仁八,、仁九、仁十,、仁十一,。女二:長仁二小娘,適本府胡機枋,,幼仁四小娘,,適義門陳可立�,!�
簡單說,,真一公名應祥,號南山居士,。1269年生,,1346年去世,。死后埋葬在“荊橋楊莊門首老樹巒”。妻子姓祝氏,,生卒年月缺,,葬在下倉埠。九個兒子,,兩個女兒,。如此而已。
一篇《真 一 公 傳》,,僅僅91個字,。
“公為萬一公子,諱應祥,,號南山,。博學多聞,隱德不仕,。嘗與黃氏訟至東平,,禱神有感,益施其地以祀神,。居宿松之荊橋,,生九子二女。諸子皆卓異俊茂,,經文緯武,,挺然際昌期而出,長發(fā)之祥,,由此致矣,。”
《真 一 公 傳》 里記述了一件事:“嘗與黃氏訟至東平,,禱神有感,,益施其地以祀神�,!边@件事曾經廣為流傳,。說是宋淳祐年間太湖縣石,、黃兩姓人在太湖縣發(fā)生一樁訴訟案,。石姓人到附近東平祠廟祈禱神佛保佑,終于化解了這場官司,。
(這里有一個時間錯誤,!這件事發(fā)生的時間如果是“宋淳祐年間” ,那么就是 “1241年—1252年”期間的事,,而真一公是1269年出生的——就是說17年后才出生,,時間顯然對不上號�,。�
應該說,這件事顯然是真 一 公父親萬一公的事,。打官司虔誠地向神禱告,,把希望寄托于祈求神靈的保佑,這件事對真一公影響很大,,說明他性格溫和,,善良,行事低調,,不是那種得理不饒人的強悍作風,。“東平”,,就是太湖的東平寺,。“益施其地以祀神” ,,指他相信神靈保佑,,擴建棠梨宮。
與好好先生真一公截然相反,,他的九個兒子個個都不是善茬,。他們都形體魁梧,人品出眾,,而且學文習武,,文武全才,才智杰出,,能文能武,。——“諸子皆卓異俊茂,,經文緯武,,挺然際昌期而出,長發(fā)之祥,,由此致矣,。” “際昌期”源于一句占卜卦辭,,原詞 是“陽勝陰:陽德方亨日,,群陰以待時,小心皆險跡,,君子際昌期,。君子終吉” ,意思是等待時間而出。果然到了元末動亂年代,,他們都相機而出,,遠走高飛,建功立業(yè),。好男兒志在四方,,“埋骨何須桑梓地,男兒何處不青山” ,!后來兄弟九個分別在平山,、宏農、東昌,、山海,、口北創(chuàng)業(yè),尤其是第六的兒子石良,,幫助朱元璋建功立業(yè),,封武節(jié)將軍、田園宰相,,彪炳史冊,。
看譜有時候一頭霧水,。
清明時節(jié),,春暖花開。我們搭車祭拜真一公,。
從縣城往五里,,經過馬塘中學向長鋪方向前行,汽車在一片油菜地旁邊停下來,,路邊一座高高的水泥墓,,這就是真一公墓。
墓中間豎著一塊大理石石碑,,碑中醒目的大字是——
“遷松二世祖真一公南山居士之墓”
兩邊是一副對聯:“來自菱田奉踐五經綿世澤 喬遷宿邑傳承六順正家聲”
右上方一行字“生于宋度宗咸淳己巳二月初十日丑時,,卒于元順帝至正丙戌七月初五日丑時”
左下邊是“遷松始祖萬一公裔孫謹立公元二O一一年歲次辛卯季冬重光”。
這“架上金盆”,,其實只是一座東西走向西高低東的小山坡,;北邊是開滿金燦燦油菜花的田地,南面是一個已經栽種了樹苗的小山坡,。放眼遠眺,,沒有河,也沒有水,,肉眼凡胎的我,,似乎沒有發(fā)現風水寶地與眾不同的特別地方�,!坝仙矫颉�,,是墳墓朝向,坐西朝東,,不是正東,,偏一點南。
《石氏族譜》記載,,真一公墓在“荊橋楊莊門首老樹巒”,。“荊橋”是古地名,,這個叫“楊莊”村子,,現在叫“楊家田鋪” ,歷屬長鋪鎮(zhèn)金安村,。門首的“老樹巒”已經沒有了,,周圍只有幾棵不大的杉樹。
滄海桑田,,真一公去世至今已經整整670年了,。他去世時宿松石氏只有他的九個兒子,25個孫子,。如今,,他在世子孫已經29129人,這是一個奇跡,!
我東瞧瞧,,西逛逛,油菜地里大大小小的墳墓碑都是“石氏祖塋”,,說明附近都是姓石的人家,。
真一公墓下邊還有一座古墓,字跡赫然在目“石氏五世祖墓”,,這位叔祖,,在石氏家族中大名鼎鼎,曾經稱之為“萬石長”,,主修“石氏族譜”,。《石氏族譜》有他的一篇《石氏 家 范》下面注明“明正統丁卯(1447年)元日友古公訓”友古公,,就是這位,。
《石氏族譜》有一篇非常有分量的譜序——《重修族譜序》作者是石良裔孫淳公,時間是明朝天順丁丑(1457年),,譜序說:
“又五世至高祖萬一公,,宋末渡淮至太湖棠梨畈,悅其山水之勝,拓址筑室,。生曾祖南山居士,,嘗與黃氏訟至東平,禱于其神,,有感,,潛舁神像而還。捐棠梨之址,,立祠祀之,,即今景祐之祠是也。后遷居宿松荊橋,,生祖考松顔府君兄弟九人,。……嘗嘆吾先祖松顔府君,,生逢元末,,以武功起家。自前辛丑率兵歸順太祖高皇帝,,授以統兵元帥,,參侍大軍,東征西討,,未嘗妄殺,,荷國厚恩,欽錫誥命,,世受爵祿,,傳之無窮,可謂榮顯,�,!�
這篇譜序清楚地說明,萬一公開始定居在太湖棠梨畈,,生下南山居士真一公,,后來全家遷居宿松荊橋,生下石良兄弟九人,。
真一公到底是一個什么身份的人,?為什么“隱德(居)不仕”?
憑什么獨立支撐生了9個兒子,,兩個女兒,,而且都讀書習武長大成人?
苦苦思索答案卻百思不得其解,。
去年第一次聽說“鏢業(yè)”這個詞,。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石幼蓀跟他侄子講到石良“涇江送糧”時說的,。
石幼蓀說,為了給圍困鄱陽湖的朱元璋送糧,,石良開鑿了一條30里的涇江,。那條長達30里,從壩頭到洲頭,,寬30多米的“石良河”,,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石良為什么能夠順利開鑿,?因為那一帶是他祖父萬一公的“鏢業(yè)”,,同時他手里有還有“3省14縣”的鄉(xiāng)勇。石幼蓀說,,當時,,上從湖北省黃梅縣的段窯,下到望江縣周灣一帶都是石良的勢力范圍�,,F在復興地區(qū)宗營,、王家營、李家營,、史家營,,王家排,劉家排等地名,,全都起源于石良開鑿“涇江”的駐軍,。明朝以前這里沒有人居住,全都是蘆葦,。所謂“史家營”,,所謂“王家排”,是因為這住地的長官姓史,、姓王,,所以才有那樣稱呼。當時石良有石家寨的軍隊在此屯田,,所以有糧食送,。
“鏢業(yè)”!一個重要的新名詞,�,;丶液笪曳涞构瘢榱宋宜械淖衷~典,,《詞源》,、《辭�,!贰ⅰ豆艥h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都沒有看到“鏢業(yè)”或者“標業(yè)”這個詞。
一次開會時無意中我看了一本《石氏族譜》對“锜祖”的介紹,�,!啊岣蝮∩剑匦蚊突⑻鴿�,,甲庚向,,有碑。周山原屬標業(yè),,續(xù)公合賈遠祀田,,立有合議,四周山界載圖考……,�,!�
——原來,石良的三兒子“锜祖”埋葬地蛤蟆山“周山原屬標業(yè)(鏢業(yè))” ,。
什么是鏢業(yè),?
我努力上網搜索。遺憾的是始終沒有找到“鏢業(yè)”,,只有“保鏢業(yè)”(如呂傳彬《清末北京保鏢業(yè)如何由盛而衰》),、 “鏢行”或“鏢局”。
什么是“鏢”,?《說文》:“鏢,刀削末銅也,。”——刀劍鞘末端的銅飾物,。中國古代一種用手投擲的暗器,,鏢頭尖利,用鋼鍛制磨礪而成,,可以傷害較遠距離的對手,。
什么是鏢客?為別人護送財物或保護人身安全的人,,亦稱“保鏢”,。
什么是鏢師?即鏢客,。泛指保鏢的武士,。
什么是鏢局?鏢局是專門為人保護財物或人身安全的機構,。又稱鏢行,。鏢局的組織包括鏢局主人,、總鏢頭、從事保鏢工作的鏢頭和鏢師,、大掌柜,、管理雜務的伙計和雜役。
什么時候開始有鏢行或鏢局,?
中國古代鏢行或鏢局應產生于明代中期世宗嘉靖(1507—1566)至神宗萬歷(1563—1620)年之間,,最遲不能超過明代中后期萬歷年間。不僅如此,,而且有了“水標” (水鏢)和“旱標” (旱鏢)之分,。 部分研究鏢局的學者提出了鏢局產生于清初。
夠了,,我不做學術研究,。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查找到“鏢業(yè)” “標業(yè)”,。
我向安慶大學中文系教授石經綸請教。教授說,,“鏢業(yè)”就是鏢局,。萬一公、真一公都從事“鏢業(yè)”,。萬一公原來手下的人都是鏢師,,從江西樂平到安徽安慶,到湖北蘄春,,押運茶葉,、食鹽。真一公的業(yè)務更大,,東西縱向,,南北橫向,太湖小池驛到宿松楓香驛,,黃梅亭前驛,,60里路一站,都有真一公的人,。石幼蓀說,,“上從湖北省黃梅縣的段窯,下到望江縣周灣一帶都是石良的勢力范圍”指的就是這些“鏢業(yè)”,。教授說,,真一公的影響力超過當時縣令。
萬一公“鏢業(yè)”錢從哪里來,?他的高祖瑊義公,宋高宗時為“彭澤令,升廣州通判”,一個副廳級干部,,所以算有錢有勢的人家,。不是赤手空拳“仗策渡淮” ,應該有錢的,。在太湖20多年經營,。在司空山擔任“都統轄”,雖然失敗了,,但是一定有錢,,可能有不少的錢。這三筆錢加在一起,,應該不是一個小數目,。
“鏢業(yè)”的鏢師從哪里來?萬一公在司空山抗元失敗以后,,隊伍都解散了,。他的那些部下跟隨他解甲歸田從事著“鏢業(yè)”。他們或者 “走鏢”,, 負責貨物押運,;或者“守地”,替官僚,、富商,、財主看家護院;或者 “護身”,,保衛(wèi)富商,、政界要人的人身安全。所謂“六大鏢系”: 信鏢,、票鏢,、銀鏢 、糧鏢,、物鏢,、人身鏢,可能他們都干,。
真一公有哪些“鏢業(yè)”,?
首先,“蛤蟆山”是有記載的文字,。會長石經富說,,“蛤蟆山”屬于程嶺鄉(xiāng)龍安村,距離五角陂大約四,、五里路,,離石家寨也就幾里路。而這些地方明朝屬于“讓清下鄉(xiāng)”,,清朝屬于興集里,,黃泥莊,,解放后屬于程集區(qū)。在元末明初,,這一帶很多地方應該都屬于真一公的 “鏢業(yè)”,。石良生于五角陂,在彭橋村建立石家寨,,保境安民,,理所當然。
其次,,復興涇江一帶,,后來包括上從湖北省黃梅縣的段窯,下到望江縣周灣一帶都是石良的勢力范圍,。
真一公這么有錢有勢,,為什么還要“隱居宿松山” ?萬一公是公開武裝反抗元朝的,,在元朝統治期間,,他是“反革命”,自然不能過分拋頭露面,,所以只能“隱居宿松山” ,,由手下人經營,他幕后指揮,。
真一公衣食無憂,養(yǎng)尊處優(yōu),,下,,但是又不能張揚,他是“反革命子女”,,閉門讀書,,博學多聞,隱德不仕,。在特殊的歷史背景,,養(yǎng)成了他溫和,善良的性格,,處事低調的作風,。這就是涵養(yǎng),這就是素質,。
真一公1269年生,,1346年去世,77歲,。在政局動蕩的年代,,真一公是一個隱士,,懷才不遇。他9個兒子,,25個孫子,,“皆卓異俊茂,經文緯武,,挺然際昌期而出”,!
為我們的二世祖點個贊!
(2016.5.26)(草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