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黃天(5)
石普水
鄉(xiāng)村臘月,炮聲隆隆,。噼噼啪啪,,那是機關(guān)槍聲;嗵,!嗵,!嗵!那是大炮轟隆,。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從半夜響到天亮,從早響到晚,,似乎沒有一刻歇停,。
臘原來是祭名,周代在陰歷十二月冬至后第三個戌日祭祀眾神,,《說文》:“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從秦朝開始稱十二月為臘月,。
鄉(xiāng)村民俗,,臘月二十三“送司命”上天述職�,!八久彼追Q灶神老爺,,舊時把灶神像貼于灶煙囪下方,同時一幅對聯(lián)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橫批是“司命府”。并且在灶上放赤豆飯一團,、麥芽糖一塊敬神,;另外用麩皮一撮、寸草幾段作灶神馬料,。為什么用麥芽糖敬灶神,?說來有趣,因為麥芽糖粘牙,,即便“灶老爺上天——實話實說”,,說到壞事時口齒不很清楚,玉皇大帝不致降禍,。我們的祖先生活貧困,,想出如此高超的“敬神”的妙法——智慧又充滿情趣。
臘月二十四民間俗稱小年,,把列祖列宗接回家同子孫團聚——正月十六日才回去,。以前“接祖”活動熱烈而隆重。一般全姓宗親聚族而居,,大都在公共祠堂內(nèi)舉行,。祠堂屋正中用磚或木框設(shè)祖先牌位,把供桌放在大門口,,燒香,,燃炮作揖后將“祖先”迎至家中,再在牌位前設(shè)供祭拜,。祭拜按輩分順序進行,,先尊后卑,,先長后幼,先男后女,。已婚婦女則不參加,。自那日起,每天三餐飯前要向祖先供酒飯,,聚族而居的村莊則按戶輪流值班,。正月十六日再舉行“送祖”儀式。現(xiàn)在仍有接祖習俗,,但形式已簡化,,大都只在年三十飯前燃放鞭炮而已。
今年臘月里早晨天色陰沉,,天空像扣著一口大鍋,,霧蒙蒙,黑沉沉,。霧似的云朵,,像幾十年沒住人的茅草灶屋上吊滿的煙塵,輕輕地,,慢條斯理地飄浮著十足的紳士風度。悠然自得,,目空一切,。太陽出來了,,打著呵欠,有氣無力,,烏云照樣飄蕩,,沒有藍天白云,只不過灰蒙蒙,,黃渾渾,,難怪先祖形容它“臘月黃天” ,恰如其分,。
路上行人步履匆匆,。摩托車呼嘯而過,小轎車錚明瓦亮,。并不寬闊的佐壩街面上到處是人,。做生意的大小店鋪招牌一律打著“超市”招牌,小小的佐壩街竟有六家“超市”,。窄窄的街道兩邊還有賣魚的,,賣對聯(lián)年畫門神的,,賣各種小吃的,賣汽球花炮等小玩意兒的,,甚至,,還有賣辣椒醬的。平日里冷靜且安靜的佐壩街臘月里熱鬧非常,。上街的,,下縣的,走親的,,訪友的,,來來往往的人絡(luò)繹不絕。辦年貨的人最多,。老娘兒們,,小娘子,大老爺們,,小伙子,,手中牽著小皇帝,后面跟著小公主,。買這買那,,吃的穿的玩的,直到拿不動為止,。大號夾包漲鼓鼓的盡是嶄新的“百老兒”,,嗤嗤絲絲,粗糙的打工的手數(shù)錢倒蠻快的,。今年是個好年景,,誰都掙個盆滿缽滿,臉上笑瞇瞇花錢挺大方的,。
忙年,。我們小時候每到臘月,大人們都先忙著舂“年飯米”,,通常天不亮起床,,先牽礱子把稻谷破去殼,然后一腳腳的用石碓把糙米舂熟,。一直要吃到第年插田時的米,,都在臘月舂,所以大人小孩都累得腰酸背疼兩三天后都不能恢復,。然后還要舂粉做糯米粑,,打豆腐,殺雞殺鴨殺豬,,打塘魚,。下午黃昏時,,男人們忙里偷閑,聚集在一起打年鑼,,敲鑼打鼓,,那才真的有年味,至今仍回味無窮,。
而今,,忙者自忙,閑者閑濁,。兒子孫子們悠哉游哉,,老人們還是一年忙到頭。殺鴨的老王夫婦倆都快60歲了,,在破爛不堪的的老屋里殺鴨,。四間60年代做的土磚瓦房,旁邊全是大堆小堆的塑料袋,,分明一個垃圾場,。昔時的鄰居都搬到街上大路兩邊做樓房了,留下殘垣斷壁與他倆和四個孫兒孫女相伴,。
殺年豬的屠戶最忙,。這門手藝后繼無人,年輕人都不愿意干范進岳父胡屠戶的營生,。60多歲的尹屠戶兒子不讓父親殺豬,,但他閑不住,偷偷干,。早晨3點就被人喊起床,,晚上10點才回家。連軸轉(zhuǎn)的日夜忙,,回家的路上終于身不由己停住腳步站著,不久鼾聲如雷,,嚇得后邊走路的人不知出了什么事,。他的兒子在家罵:“殺給他們吃些死!”我的一位嬸娘70多歲了,,搖搖擺擺地挑著大半擔糞滴菜,。她一個兒子是鞋廠老板,一年賺了上百萬,,他不可能挑糞,。老一輩人死后,誰挑中國的大糞,?
(2011.1.30)(201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