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康墓(安慶名人墓)——卒子走遍安慶 卒子走遍安慶,介紹安慶老城和七縣一市的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旅游風景點,。卒子走遍安慶是一張介紹安慶旅游景點的名片,,更多推薦旅游景點,為讀者服務,!通過“卒子游記”,,帶領大家去慢慢欣賞一個去除浮躁的長篇紀實旅行錄,“堅持”自我的信念,,一生為之努力,。
姚康墓 ——安慶名人墓 第884篇 作者:過河卒子 QQ號:82009314 本文:過河卒子、記者項珍,、和風細雨等聯(lián)合撰文 摩托車戶外行群 群號:322708947 歡迎收看卒子QQ空間,、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慶E網(wǎng),、徽網(wǎng)安慶版、安慶牽手網(wǎng),、安慶振風論壇,、各縣門戶網(wǎng)站等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慶》網(wǎng)絡長篇旅行專輯,。位于安慶市樅陽縣的姚康墓,知曉的人并不多,,今天卒子與走遍安慶群群友記者項珍,、詩人和風細雨等聯(lián)合介紹這里。姚康墓地位于今樅陽縣義津鎮(zhèn)塔橋村的兔兒山(又名吐秀山)東面,,此處山清水秀,,青松翠竹,,環(huán)境清幽,。墓碑雖是明末清初的東西,但品相相當好,,字跡清晰,。據(jù)了解,姚康墓前曾經(jīng)有一塊大青石碑,,上書姚鼐作的姚康墓表,,可惜于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
姚康(1578—1653),,字康伯,,一字休那,原名士晉,,今會宮鄉(xiāng)老橋村人,。姚康非常聰穎,見聞廣博,,雋才高識,,尤其熟悉兵法,至今樅陽民間還流傳著“秀才莫大于姚康伯”的俗語,。姚康曾寓居同鄉(xiāng)何如寵相國處,,何以賓禮相待。后來,,何如寵母喪回家,,孝滿,,又被宣召進京,邀姚康同行,。姚康預知明朝將亡,,遂題“臥猿詩”贈何如寵:“飽食衣裳足矣哉,這場大夢幾時回,,而今要醒而今醒,,莫待藤枯樹倒來�,!币馑际莿窈稳鐚櫾缛辙o官,,何后來多次稱病不奉詔。 姚康父姚一邃,,明代諸生,,早逝。母親吳氏,,守節(jié)撫養(yǎng)姚康,。萬歷年間(1573——1619)為諸生,有才華,,識見超人,,學術長于史事。幼時,,塾師教讀經(jīng)書,,常常昏昏欲睡,,讀史書則心情開朗,,能將全卷邏輯成理,議論是非成敗,,與眾不同,;學文章,崇尚司馬遷,,但也不全相似,,只效法其豪放流暢的一面。 曾寓居同鄉(xiāng)何如寵相國處,,何以賓禮相待,。如寵給吳江周忠愍作的墓志,是姚康代寫的,,資料性很強,,后來編史書的就根據(jù)志文立傳。如寵母喪回家,孝滿,,又被宣召進京,,邀他同行。姚康預知明朝將亡,,遂題“臥猿詩”贈何如寵:“飽食衣裳足矣哉,,這場大夢幾時回,而今要醒而今醒,,莫待藤枯樹倒來,。”如寵于是稱病不奉詔,。 姚康后來進入史可法幕,,負責軍事謀劃。史可法在赴揚州督師抗清前,,姚康斷定小朝廷大勢已去,,就告假返回到故里會宮,過起了隱居生活,,因而幸免于難,。后來,揚州城破,,史可法英勇就義,。姚康的家人都為他幸免于那場劫難而高興,但姚康卻為自己不能與史可法共救時艱而引以為憾,,嘗悲吟曰:“鼎沸未能成席卷,,不無遺恨裂雙眸”。姚康在回鄉(xiāng)前,,請史可法預題了墓碑“明讀書人姚康之墓”,他又自撰了一幅墓聯(lián):“吊有青蠅,,幾見禮成徐孺子,;賦無白鳳,免得書稱莽大夫,�,!蹦孤�(lián)涉及到徐孺子和揚雄兩個典故。徐孺子是東漢時期著名的高士賢人,,豫章太守陳蕃極為敬重徐孺子人品,,奉為知音,特地為他專設一榻,,徐離開后就將榻懸置起來,。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有“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名句。相傳揚雄寫《太玄經(jīng)》時夢吐白鳳,,他后被王莽召為大夫,,后以才雄白鳳或吐鳳之才比喻才華出眾。姚康墓聯(lián)大致的意思是,,前來憑吊我的,,只有青蠅,世間又有幾人能有徐孺子那樣的知己呢,;我才華平平,,也就沒有被召為官的機會�,?梢钥闯�,,他的這幅墓聯(lián)很自謙,表達了一種文人落寞的情懷,。 姚康76歲而卒,,先生一生著作甚豐,多散佚,,民間流傳很廣,,今存者十之二三,主要有《忍死錄》,,記述其曾祖以下的四世家事,;《黃巢傳》,借唐代史事以論當時政治的黑暗和軍事的失誤,;論著《白白齋貨殖傳評》,。另有《姚休那遺稿》12卷。 史可法(1602-1645),,字憲之,,號道鄰,順天府宛平縣人,,明末政治家,,軍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是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累官至明南京兵部尚書。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史可法以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督師揚州,。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史可法率揚州軍民與圍城清兵展開浴血奮戰(zhàn),,終因眾寡懸殊,,城破被俘,不屈被殺。史可法殉難后,,其義子史德威遍尋遺骸不得,,遂依史公遺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嶺下,,是為史可法的衣冠冢,。 明亡后,姚康不再出游,,隱居于樅陽縣會宮鄉(xiāng)西邊的黃公山下的竹影庵,,懷亡國之痛,抑郁悲傷,,作《忍死錄》,,記述其曾祖以下的四世家事,言辭至為沉痛,;又著《黃巢傳》,,借唐代史事以論當時政治的黑暗和軍事的失誤;又著《評貨殖傳》,,上述各書均刊行間世,。另有《姚休那遺稿》12卷、詩集1卷,、外集3卷,,是姚康的六世族孫姚灼所輯,清光緒十一年印行,。姚康健在時,,史可法曾為他預題墓碑,文曰:“明讀書人姚康之墓,�,!彼约鹤髂贡�(lián),寫道:“吊有青蠅,,幾見禮成徐孺子,;賦無白鳳,免得書稱莽大夫,。”150年后,,姚鼐為他作墓表,。墓在義津橋吐秀山東麓,現(xiàn)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完—
|